2022有种加班叫“灯光为领导而亮”(2022年)

时间:2022-06-16 10:25: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有种加班叫“灯光为领导而亮”(2022年),供大家参考。

2022有种加班叫“灯光为领导而亮”(2022年)

有种加班叫“灯光为领导而亮”

 

“局长办公室的灯亮着,科长的灯就不敢关,科员也得干等着”,这其实是一种陪加班。因为工作需要,自身责任心强,领导加班值得赞许。有些工作需要下属配合,也能够理解。也不排除,有些领导只是为了摆威风,通过让下属陪加班,来体现权力快感。

很多加班根本没必要。有些员工说起来是“工作狂”,但真要分析,他一天用在工作上的时间,有那么长吗?不排除“白天沿街走,晚上费灯油”。有些晚上加班,只是摆造型。进办公室看看,真在忙于工作吗?不排除一些人根本就没有工作,或者说大量时间并不是在工作……

一、有一种加班叫“灯光为领导而亮”

不知从什么时候,职场形成了“态度重于能力”的倾向,只要有态度,哪怕没有能力也不要紧。可是态度这个东西,是最容易造假的。比如加班,就是一种可以造假的态度。

晚上9点,郭荣结束了一天的工作,看到部门主任办公室的灯熄灭,他才站起身来,关上发烫的电脑。走出单位大门时,他感到很疲惫。明明朝九晚五可以完成的工作,却忙活到这个点儿。

去年3月,郭荣入职成都一家事业单位。到单位的第一天,部门的组长就向他明确了上下班“规矩”:早上最迟8点半必须到办公室,中午不到12点不能去吃饭,下班的原则是“领导不说下班不能走”。

“领导不说下班不能走”让以前极少加班的郭荣有些难以接受。对这个明确的指令,初来乍到的郭荣只能默默遵守。他每天准时上班,在岗位上完成工作任务。眼看快到了下班的点儿,即便手头上没啥事了,郭荣也不敢从自己的工位上挪开半步,直到看到组长的“眼色”,才开始收拾东西,结束一天的工作。此外,部门主任还经常在快下班时让大家去开会,看见已经完成任务“无所事事”的员工还会临时布置任务。

“没有指令就不能下班”,渐渐地,郭荣感到力不从心。有老同事悄悄给他“支招”:白天上班就随意点,快到下班时间再开始工作,“反正又走不了,领导看你在忙,可能会少给你安排工作。”

当主任和组长不在时,单位里的“老油条”们,便堂而皇之地在工作时间掏出手机,看起了新闻、聊起了天,漫不经心地工作。临近下班,才放下手机认真工作起来。当领导经过时,就能看见员工眼盯屏幕、手敲键盘的情景。本来在正常上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事情,这样一来,需要加班加点才能交差了。

福州的金融从业者李念在一家国有企业工作了两年,虽然公司没有强制加班,他却常常看到隔壁部门的两三名同事,在白天上班打完卡后,跑去一旁的休息室喝茶、聊天、玩手游,故意拖延到快下班才开始在岗位上忙活起来——只因为主管快下班时会经过办公室。

主管曾在开会时暗示李念所在的部门,自己看上下班打卡的记录时,发现隔壁部门的某个同事经常主动加班。虽然领导没有直接夸赞,但李念心里明白,这无异于“公开表扬”加班的同事。与此同时他也清楚,这些同事不过是伪装成努力加班的样子,在主管面前表现一番,博个好印象。其实他们往往在主管走后不久,就自行离开公司,看似“敬业”的背后,拼的不过是演技。

搜索发现,“形式主义加班”的相关话题曾多次冲上热搜,引发众多网友参与讨论。不少人对“怎样拒绝形式主义加班”感到困惑和苦恼。

二、看似“敬业”的背后是奋斗变了味

提起加班,很多人内心都会五味杂陈。如今,不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不论在政府机关还是企事业单位,“五加二”“白加黑”的情况越来越多。可是,半夜办公楼上亮起的灯光里,真的都是有必要的吗?

卢佳华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产品经理,他认为形式主义加班的流行背后主要有几个因素。

“我所在的互联网行业有很多公司都流行加班文化,有的还美其名曰‘奋斗者文化’。如果老板觉得你加班多,你就是工作态度好、有潜力,值得去培养;
如果你不加班,就不是奋斗者,就不招老板的待见。”卢佳华说,一些私营企业的老板并没有形成现代的管理理念,总觉得员工是自己花钱雇来的,员工越是加班,他越觉得这钱花得值。这就变相鼓励了一些员工,无论有没有必要的工作,都会努力在老板面前表演“摸鱼式”加班。有的公司经营不善,员工拼命加班的场景可以缓解老板的焦虑。

卢佳华在工作中遇到的另一种情况是,有的人在该工作时效率低下,下班后不得不花时间完成任务。长此以往,养成了加班习惯,还能给不了解实情的领导留下勤奋肯干的印象。有一次,一个和卢佳华共事的项目经理,每天早上8点准时来上班,给组员分配好任务后,便去公司的茶水间喝咖啡或是找隔壁组的项目经理聊天,白天经常对着电脑屏幕发呆,或是压根儿找不到人。一到接近下班时间,他便开始兴奋,拉着全组的同事跟他一起开会、做项目分析,加完班还会发个披星戴月回家的状态到朋友圈。公司开会时,高层领导经常表扬这个项目经理很努力。

“公司的风气好不好,关键看领导。这种人明明自己带团队能力不行,还强制下面人加班,他不走下面人就不能走,你要是按时下班,就会被找谈话。”卢佳华说,遇到这种人,要么自认倒霉跟着一起加班,要么就只能选择跳槽走人。

在李念看来,如果一家单位出现了鼓励形式主义加班的文化,会给那些原本工作能力强、效率高的员工带来不公平的负面影响。如果上班时间注意力集中,按时完成任务不跟着加班,久而久之,大家就会觉得你活儿少,领导也会不停地分更多的活儿给你,造成你永远都很忙很忙的状态。“长期这样,你觉得该认真工作,还是跟着一起磨洋工?”李念问道。

三、谨防形式主义加班影响员工职业价值观

在一些单位,这种博领导关注的“伪加班”也屡有出现,《人民日报》对此就有着深刻的描述,“局长办公室的灯亮着,科长的灯就不敢关,科员也得干等着。”

一家媒体曾在微博上发起过“你觉得‘形式主义加班’有必要吗”的在线调查。在参与投票的3712名网友中,有87.5%的人认为“形式主义加班”没有必要,只要高效完成工作就好了;
5.9%的人担心不加班领导会看不到自己的努力;
只有4.3%的人认为“形式主义加班”可以营造奋斗氛围。

对于任何企业和单位而言,“形式主义加班”的本质在于“作秀”,而非“加班”,这种现象延长了员工的工作时间,压缩了员工的休息时间。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测评分会理事、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理事吴凡认为,如果一家单位形成形式主义加班的文化,会让员工养成投机取巧的习惯,敬业奉献者的积极性被打击,个人尤其是刚入职的年轻人的职业价值观会受到不良影响。

在吴凡看来,形式主义加班现象的存在,说明这家单位的绩效管理制度没有真真正正激励到个人。她认为管理者要具备辨识的能力,有的人上班工作非常高效,同样的工作量半天就做完了,剩下半天可以闲一点;
有的人加班两天都做不完同样的活儿,就不能让后者拉着前者走,要通过考核制度对形式主义加班加以约束。

吴凡从个人和集体两个层面对如何避免工作中的形式主义给出建议:工作者在入职前应对企业或单位的文化有所了解,如是否有加班文化或形式主义加班的情况存在;
其次,要坚持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不要投机取巧、察言观色。

也有的人工作不是很忙,但因为同部门其他小组都在加班,老板为了让大家心态平衡一点,强制要求所有人都加班。

遇到这种无法拒绝的情况该怎么办呢?人力资源主管陈磊表示,可以把没有实质性工作的加班时间,变成自己的学习时间,给自己充充电。通常领导看到你在学习,又没有影响正常工作的进度,是不会干涉的。

“靠‘演技’加班的员工,可能会获得短期的赏识与利益。时间长了,总会有‘翻车’的时候。”山东青岛一家外企的资深HR叶一林说,工作中耍滑的小聪明,做给领导看或做给同事看,一两次的表现也许会得到大家好的评价,但时间一长这种歪心思总会被其他人发现。

诺贝尔奖得主科斯曾经感叹:“中国人的勤奋令世界惊叹和汗颜。”但我们一定要记住,别将加班混同于拼搏和敬业,更不能让“伪加班”混入奋斗与勤奋之中,要真正把时间用到刀刃上,将奋斗落到成果中。

推荐访问:加班 灯光 有种 有种加班叫“灯光为领导而亮” 有种加班叫 加班只是点亮领导办公室的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