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启示12篇
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启示篇1
构建教师队伍建设新格局
《强师计划》在“指导思想”部分明确提出“加快构建教师思想政治建设、师德师风建设、业务能力建设相互促进的教师队伍建设新格局”,令人振奋。较长时间以来,教师的培养培训重“专业发展”,而“专业发展”又往往偏重业务能力、业务的技能技巧。后来重视与强调师德师风,并放在首位,但思想政治建设并未得到足够的、普遍的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有”好老师的标准,其中“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起灵魂作用。教师树立起这样的精神支柱,生命灯火点亮,就会产生强劲的内驱动力。
要在教师成长内驱力培养上下功夫。要让教师真正懂得,自己从事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机组成部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我们教育的本质属性,培养后代成人成才的崇高目的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满分作文网https://Www.zUowEnWang.net/,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赓续红色血脉,使红色江山代代相传。当教师自己真正体会到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国家的未来,今日的教育质量就是明日的国民素质,平凡的工作与国家民族的命运、人民幸福生活的追求休戚与共、血肉相连,就会有责任感、紧迫感、忧患意识,就会把每个孩子当作国家的宝贝、家家户户的宝贝倾心教育,满腔热情满腔爱;就会刻苦钻研,不断提升专业能力。有了仁爱之心,业务学识收获教育效果,又促使信仰更为坚定,教育情怀更为宽广。
《强师计划》中“基本原则”第一条就是“坚持师德为先”,第一句就是“把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首要位置”。教师培养首要着力“根”与“魂”的教育,是指导思想的新飞跃。教师内生的驱动力与外部培养力量结合起来,共同发力,必能推动教师队伍质量大提高。
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启示篇2
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启示篇3
教师教育体系建设要着力于创新性发展
回溯历史,我国师范院校为培养基础教育教师、为基础教育实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只是后来商品经济大潮冲击、功利主义盛行,师范院校的办学方向、办学目的发生了变化,师范性迅速下降,人力、物力、财力不济,生源、质量皆不如人意。党的十八大以来,师范教育从稳定走向提升,而今是在振兴上花大力气。振兴,不仅要梳理历史的足迹,从曲折中吸取经验教训,更要振奋精神,站在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战略高度,肩挑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重任,来思考师范教育如何根据时代要求创新性发展。
《强师计划》就教师教育体系的建设作了系统思考,对系统内诸多要素位置与作用辩证地指明,形成合力,加强建设的质量。“建设国家师范教育基地。重点支持建设一批国家师范教育基地,构建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综合大学参与、教师发展机构为纽带、优质中小学为实践基地的开放、协同、联动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纵向,大中小学贯通;横向,主体、参与、纽带、实践基地,既各得其所,又开放、协同、联动,上下内外齐发力,这些创新性举措,推动教师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轨道。
《强师计划》在“总体要求”的“基本原则”中明确提出“坚持质量为重”,其中阐明要“强化师范院校在教师教育体系中的主体地位,推进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一体化,创新师范生教育实践和教师专业发展机制模式,提升教师培养培训质量”。质量是教育的生命,尽管当前改进师范院校评价与建设师范教育基地、建立协同创新平台同步进行,但办学的质量说到底就是培养的人的质量,培养的师范生是否有理想、有道德、有教书育人的真本领。作为教师教育体系主体的师范院校,即使积累了以往办学的诸多经验,但面对时代的新问题、新挑战,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空间还很大。培养的人素质、能力明显不足往往就是办学的短板及缺失。
办学最为重要的是不能脱离中国的实际,当代师范生内心有哪些需求、哪些困惑、哪些追求,共性是什么,个性又怎样,需了解、研究。为什么有些学生年纪轻轻就“躺平”“佛系”,追根寻源,从理论与实际结合的高度剖析,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方能取得培根铸魂的效果。又如课程教学的设置,需与中小学深化课程教材教学的实际结合起来。21世纪以来,后者改革的力度很大,从理念到做法,均需了解、研究,凌空地讲概念、术语,无济于事。再如培养中国基础教育教师,总要让他们懂得并认同中华优秀文化。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不能一讲到专业,一写文章,一有改革举措,引经据典都是别国的。应该是中国立场、世界视野,用中国语言讲好中国教育的事,多一点教育自信,多一点自主思考,积极创造。
师范院校是教育的工作母机,培养数量可观的教师,一定要按教育规律办事。从实际出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再解决问题,就会出思想、出成果、出经验。无论是职前培养还是职后培训,均至关重要。培养教师是追求永无止境的崇高事业,在这支队伍里行进的学者、专家、老师,志存高远,学识丰厚,业务精湛,全身心投入,必会受到由衷的敬仰与信赖。
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启示篇4
构建教师队伍建设新格局
《强师计划》在“指导思想”部分明确提出“加快构建教师思想政治建设、师德师风建设、业务能力建设相互促进的教师队伍建设新格局”,令人振奋。较长时间以来,教师的培养培训重“专业发展”,而“专业发展”又往往偏重业务能力、业务的技能技巧。后来重视与强调师德师风,并放在首位,但思想政治建设并未得到足够的、普遍的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有”好老师的标准,其中“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起灵魂作用。教师树立起这样的精神支柱,生命灯火点亮,就会产生强劲的内驱动力。
要在教师成长内驱力培养上下功夫。要让教师真正懂得,自己从事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机组成部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我们教育的本质属性,培养后代成人成才的崇高目的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满分作文网https://Www.zUowEnWang.net/,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赓续红色血脉,使红色江山代代相传。当教师自己真正体会到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国家的未来,今日的教育质量就是明日的国民素质,平凡的工作与国家民族的命运、人民幸福生活的追求休戚与共、血肉相连,就会有责任感、紧迫感、忧患意识,就会把每个孩子当作国家的宝贝、家家户户的宝贝倾心教育,满腔热情满腔爱;就会刻苦钻研,不断提升专业能力。有了仁爱之心,业务学识收获教育效果,又促使信仰更为坚定,教育情怀更为宽广。
《强师计划》中“基本原则”第一条就是“坚持师德为先”,第一句就是“把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首要位置”。教师培养首要着力“根”与“魂”的教育,是指导思想的新飞跃。教师内生的驱动力与外部培养力量结合起来,共同发力,必能推动教师队伍质量大提高。
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启示篇5
教师教育体系建设要着力于创新性发展
回溯历史,我国师范院校为培养基础教育教师、为基础教育实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只是后来商品经济大潮冲击、功利主义盛行,师范院校的办学方向、办学目的发生了变化,师范性迅速下降,人力、物力、财力不济,生源、质量皆不如人意。党的十八大以来,师范教育从稳定走向提升,而今是在振兴上花大力气。振兴,不仅要梳理历史的足迹,从曲折中吸取经验教训,更要振奋精神,站在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战略高度,肩挑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重任,来思考师范教育如何根据时代要求创新性发展。
《强师计划》就教师教育体系的建设作了系统思考,对系统内诸多要素位置与作用辩证地指明,形成合力,加强建设的质量。“建设国家师范教育基地。重点支持建设一批国家师范教育基地,构建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综合大学参与、教师发展机构为纽带、优质中小学为实践基地的开放、协同、联动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纵向,大中小学贯通;横向,主体、参与、纽带、实践基地,既各得其所,又开放、协同、联动,上下内外齐发力,这些创新性举措,推动教师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轨道。
《强师计划》在“总体要求”的“基本原则”中明确提出“坚持质量为重”,其中阐明要“强化师范院校在教师教育体系中的主体地位,推进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一体化,创新师范生教育实践和教师专业发展机制模式,提升教师培养培训质量”。质量是教育的生命,尽管当前改进师范院校评价与建设师范教育基地、建立协同创新平台同步进行,但办学的质量说到底就是培养的人的质量,培养的师范生是否有理想、有道德、有教书育人的真本领。作为教师教育体系主体的师范院校,即使积累了以往办学的诸多经验,但面对时代的新问题、新挑战,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空间还很大。培养的人素质、能力明显不足往往就是办学的短板及缺失。
办学最为重要的是不能脱离中国的实际,当代师范生内心有哪些需求、哪些困惑、哪些追求,共性是什么,个性又怎样,需了解、研究。为什么有些学生年纪轻轻就“躺平”“佛系”,追根寻源,从理论与实际结合的高度剖析,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方能取得培根铸魂的效果。又如课程教学的设置,需与中小学深化课程教材教学的实际结合起来。21世纪以来,后者改革的力度很大,从理念到做法,均需了解、研究,凌空地讲概念、术语,无济于事。再如培养中国基础教育教师,总要让他们懂得并认同中华优秀文化。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不能一讲到专业,一写文章,一有改革举措,引经据典都是别国的。应该是中国立场、世界视野,用中国语言讲好中国教育的事,多一点教育自信,多一点自主思考,积极创造。
师范院校是教育的工作母机,培养数量可观的教师,一定要按教育规律办事。从实际出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再解决问题,就会出思想、出成果、出经验。无论是职前培养还是职后培训,均至关重要。培养教师是追求永无止境的崇高事业,在这支队伍里行进的学者、专家、老师,志存高远,学识丰厚,业务精湛,全身心投入,必会受到由衷的敬仰与信赖。
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启示篇6
教育部会同其它部委共同发布的《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明确提出在新时代要“构建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综合大学参与、教师发展机构为纽带、优质中小学为实践基地的开放、协同、联动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并且“支持高水平综合大学开展教师教育,推动师范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这是中国教师教育体系改革发展中适应时代与教育发展需要的制度创新,也是进一步拓展教师教育资源与平台,不断提高教师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结合中国的实际,它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并且具有良好的实践基础和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战略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关键在于培养造就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培养之根本在基础教育,关键在于培养造就数以百万计的骨干教师、数以十万计的卓越教师和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出发点在教师,发力点在教师,希望点还在教师!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基础教育体系,在校生达2。3亿,专任教师达1520余万。国家出台《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瞄准教师这一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全面发力,抓住了问题要害,是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的关键一招。教师教育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高质量教育体系、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创新型教师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战略地位。作为国家重要战略布局的国立师范大学,担负着示范引领教师教育创新发展的重大使命,必须以更加高度的政治自觉与更加有力的创新措施,积极回应国家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大战略关切。
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启示篇7
补短扶弱、做优建强践行为人民造福的初心
《强师计划》面向全国所有地区的所有教师及未来教师,全方位、多层次,使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教师都有发展空间。既促进师资优质均衡,又充分发挥优质师资排头兵的作用,切实建强基础教育教师队伍。而推动师资优质均衡,以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为重点。
要继续实施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加大该地区师范院校、教师发展机构建设和高素质教师培养培训力度,增加紧缺薄弱领域师资培养供给。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从人力资源到体制机制,到财力、物力保障,具体、实在,使“补短扶弱”有章可循,关键在落实,一项项到位。这就像打脱贫攻坚战一样,要各级政府部门,上上下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各尽其责,攻坚克难。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近1亿人口脱贫,最难的832个县也被攻下,脱了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条件。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共同富裕不仅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的富裕,精神生活也要富裕。要把后代培养好,有人才,才不会返贫,才会促进经济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那种不认真兴办学校、拖欠教师工资的行为,在于对教育的战略意义缺乏正确的认识。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就强调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他说:“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有了人才优势,再加上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的目标就有把握达到。”但是,教育的优先地位在一些领导者工作中并没有真正落实。针对这种情况,邓小平同志告诫说:“中央提出要以极大的努力抓教育,并且从中小学抓起,这是有战略眼光的一着。如果现在不向全党提出这样的任务,就会误大事,就要负历史的责任。”他希望各级领导“要像抓经济工作那样抓教育工作”。40多年过去了,现实针对性还那么强,深思对照,可大大提升认识的高度,增添行动自觉。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对教育、对教师队伍建设作了一系列重要指示。科教兴国,教育是基础,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有人力优势、人才优势,抓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真正是时不我待。《强师计划》应时代急需而制定,提出若干保障措施,使短板补起来、弱者强起来,优者更优、强者更强,锤炼出专家型的教师、教育家型的教师,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教师用心用情用力教好学生,立德树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践行为人民造福的初心。
任务繁重,困难不少,只要上下内外齐发力,理想的美景就会呈现在眼前。信仰抵达的地方,脚步终将到达。
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启示篇8
教育部会同其它部委共同发布的《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明确提出在新时代要“构建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综合大学参与、教师发展机构为纽带、优质中小学为实践基地的开放、协同、联动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并且“支持高水平综合大学开展教师教育,推动师范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这是中国教师教育体系改革发展中适应时代与教育发展需要的制度创新,也是进一步拓展教师教育资源与平台,不断提高教师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结合中国的实际,它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并且具有良好的实践基础和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战略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关键在于培养造就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培养之根本在基础教育,关键在于培养造就数以百万计的骨干教师、数以十万计的卓越教师和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出发点在教师,发力点在教师,希望点还在教师!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基础教育体系,在校生达2。3亿,专任教师达1520余万。国家出台《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瞄准教师这一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全面发力,抓住了问题要害,是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的关键一招。教师教育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高质量教育体系、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创新型教师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战略地位。作为国家重要战略布局的国立师范大学,担负着示范引领教师教育创新发展的重大使命,必须以更加高度的政治自觉与更加有力的创新措施,积极回应国家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大战略关切。
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启示篇9
新时代基础教育教师队伍是什么样,直接关系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日前,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以下简称《强师计谋》),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在教育部4月14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我国现有基础教育教师1586万名,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6%。
新时代加强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基层教育主管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是具体执行者和深入实施者。就基层教育主管部门而言,落实《强师计划》的重点在农村学校,要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均衡搭配本地优秀教师资源,补齐农村学校缺乏优秀“学科带头人”的短板。事实证明,一所学校的某一门学科如果有一位优秀教师带动,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就大有希望。农村家长之所以到城区卖房择校,造成城区学校“大班额”,原因就在于优秀教师大多集中在城区热点学校。
各地要借“县管校聘”改革的大好时机,集中解决优秀教师长期集中在城区热点学校的问题,通过城乡学校之间教师轮岗交流,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将优秀教师按学科均衡搭配到辖区内每一所学校,从而带动薄弱学校整体教育质量的提高。
二是建立教师补充机制,解决农村学校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是高质量教育的标志之一。有些农村学校,教师总数可能已经充足,按生师比不存在缺编问题,但一些学科人员富余,另外一些学科却无人任教,如音体美等学科,这种情况被业内人士称为“结构性缺编”。
基层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宏观调控,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统筹安排好每年的教师招聘工作。教育、编制部门要对辖区内各学校什么学科教师富余,富余多少,什么学科的教师紧缺,缺乏多少,有一本“明白帐”,不能凭感觉调配教师。在摸清教师自然减员的前提下,按照“减一补一”的原则,做好每所学校教师需求调查,制订好教师招聘方案,并保证所招教师与学科需求精准对应,从而逐步缓解农村学校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
三是强化管理,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许多农村学之所以教学质量低,当地百姓不满意,可能不是师资水平低,而是学校管理出了问题。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基层教育主管部门要大力推进“校长聘任制”“校长职级制”改革,提高校长的专业化水平,为基层学校选拔一批优秀校长。同时,要大力提高农村校长和教师的待遇,让其在工资、住房、评优树先等方面享受优惠政策,从而吸引一批优秀校长和教师投身农村教育,造就一批有教育情怀的“乡村教育家”,为提高农村学校教学质量提供坚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就基层学校而言,落实《强师计划》要着力策划好教师专业成长的几个工程,造就一支素质过硬、理念先进、特色鲜明的专业化教师队伍,为发展素质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其一,实施“读书换脑工程”,着力提升教师的精神境界。教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执行者,是教育思想的思考者、研究者和实践者,同时也是需要不断发展的专业工作者。一个热爱读书的教师不仅可以不断更新的自己的教育观念,而且能从书中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从而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
学校要为教师营造学习的氛围和环境,引导教师确立了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团队学习的理念,努力建设学习型学校,让读书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学校要帮助教师制订读书成长计划,要求教师每学期精读一本教育教学书籍,自读三本其它内容的书籍。校长和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要带头读,每月召集一次读书报告会,让教师广泛交流读书体会,谈心得、议感悟、话收获,做到活学活用、学以致用,从而使教师个人读书成为一种习惯,集体交流成为一种风气,全程学习成为一种乐趣。
其二,推进“名师带动工程”,满足教师的成就欲望。学校要让不同层次的教师实现人生价值,按照“提高素质、优化师能、造就名师”的思路和“固塔基、壮塔身、树塔尖”名师培养策略,积极锻造各级名师,使他们成为全县乃至更大范围内的师德标兵、教学专家、育人楷模、科研先锋,满足教师自我实现的需要。
“固塔基”——着力提升全体教师的师能水平。学校要通过开展了“教师教学水平系列达标活动”、“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等,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
“壮塔身”——强化对骨干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学校要加强与高校和教育科研部门的联系,定期举办“骨干教师培训班”,实施“影子培训”,采取专家报告、交流研讨、问题答疑等方式,让教师在更新教育观念的同时,解决在教育教学工作遇到的现实问题。
“树塔尖”——为专家型教师提供施展才能的舞台。对于各级特级教师、市级以上名师、教学能手等,学校要着力“搭台子”,建设“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让其成为有一定影响力的教育教学专家。
其三,实施“校本研修工程”,满足教师交流的提高的需要。苏霍姆林斯基在《给青年校长的一封信》说道:“如果你想让教育工作者给教师带来乐趣,使每天上课不至成为一种枯燥而单调的义务和程序,那您就要引导每一个教师都走上从事教育科研这条路。”学校要按照“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的校本研修思路,成立各学科“教研共同体”,引导教师以主体的身份,在自我进修、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基础上,对自己的教学行为、经历和结果进行批判性反思,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其四,实施“小课题研究工程”,引导教师体验创造的快乐。拉美特利说:“有研究的兴味的人是幸福的!能够通过研究使自己的精神摆脱妄念并使自己摆脱虚荣心的人更加幸福。”教育教学工作是创造性的工作,教师的每节课、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教师通过自己的思考和研究解决了这些问题,取得了理想的教育效果,教师的成长就会向前跨进一步。为此,学校要以“小课题研究”为突破口,引导教师树立“问题就是课题、思考就是研究、解决就是成果”的科研理念,将教育科研从仰望星空的虚幻变成了脚踏实地的探索,引导教师找到自己的专业目标,逐步成长为各级名师。
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启示篇10
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启示篇11
新时代基础教育教师队伍是什么样,直接关系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日前,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以下简称《强师计谋》),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在教育部4月14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我国现有基础教育教师1586万名,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6%。
新时代加强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基层教育主管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是具体执行者和深入实施者。就基层教育主管部门而言,落实《强师计划》的重点在农村学校,要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均衡搭配本地优秀教师资源,补齐农村学校缺乏优秀“学科带头人”的短板。事实证明,一所学校的某一门学科如果有一位优秀教师带动,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就大有希望。农村家长之所以到城区卖房择校,造成城区学校“大班额”,原因就在于优秀教师大多集中在城区热点学校。
各地要借“县管校聘”改革的大好时机,集中解决优秀教师长期集中在城区热点学校的问题,通过城乡学校之间教师轮岗交流,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将优秀教师按学科均衡搭配到辖区内每一所学校,从而带动薄弱学校整体教育质量的提高。
二是建立教师补充机制,解决农村学校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是高质量教育的标志之一。有些农村学校,教师总数可能已经充足,按生师比不存在缺编问题,但一些学科人员富余,另外一些学科却无人任教,如音体美等学科,这种情况被业内人士称为“结构性缺编”。
基层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宏观调控,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统筹安排好每年的教师招聘工作。教育、编制部门要对辖区内各学校什么学科教师富余,富余多少,什么学科的教师紧缺,缺乏多少,有一本“明白帐”,不能凭感觉调配教师。在摸清教师自然减员的前提下,按照“减一补一”的原则,做好每所学校教师需求调查,制订好教师招聘方案,并保证所招教师与学科需求精准对应,从而逐步缓解农村学校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
三是强化管理,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许多农村学之所以教学质量低,当地百姓不满意,可能不是师资水平低,而是学校管理出了问题。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基层教育主管部门要大力推进“校长聘任制”“校长职级制”改革,提高校长的专业化水平,为基层学校选拔一批优秀校长。同时,要大力提高农村校长和教师的待遇,让其在工资、住房、评优树先等方面享受优惠政策,从而吸引一批优秀校长和教师投身农村教育,造就一批有教育情怀的“乡村教育家”,为提高农村学校教学质量提供坚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就基层学校而言,落实《强师计划》要着力策划好教师专业成长的几个工程,造就一支素质过硬、理念先进、特色鲜明的专业化教师队伍,为发展素质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其一,实施“读书换脑工程”,着力提升教师的精神境界。教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执行者,是教育思想的思考者、研究者和实践者,同时也是需要不断发展的专业工作者。一个热爱读书的教师不仅可以不断更新的自己的教育观念,而且能从书中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从而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
学校要为教师营造学习的氛围和环境,引导教师确立了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团队学习的理念,努力建设学习型学校,让读书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学校要帮助教师制订读书成长计划,要求教师每学期精读一本教育教学书籍,自读三本其它内容的书籍。校长和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要带头读,每月召集一次读书报告会,让教师广泛交流读书体会,谈心得、议感悟、话收获,做到活学活用、学以致用,从而使教师个人读书成为一种习惯,集体交流成为一种风气,全程学习成为一种乐趣。
其二,推进“名师带动工程”,满足教师的成就欲望。学校要让不同层次的教师实现人生价值,按照“提高素质、优化师能、造就名师”的思路和“固塔基、壮塔身、树塔尖”名师培养策略,积极锻造各级名师,使他们成为全县乃至更大范围内的师德标兵、教学专家、育人楷模、科研先锋,满足教师自我实现的需要。
“固塔基”——着力提升全体教师的师能水平。学校要通过开展了“教师教学水平系列达标活动”、“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等,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
“壮塔身”——强化对骨干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学校要加强与高校和教育科研部门的联系,定期举办“骨干教师培训班”,实施“影子培训”,采取专家报告、交流研讨、问题答疑等方式,让教师在更新教育观念的同时,解决在教育教学工作遇到的现实问题。
“树塔尖”——为专家型教师提供施展才能的舞台。对于各级特级教师、市级以上名师、教学能手等,学校要着力“搭台子”,建设“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让其成为有一定影响力的教育教学专家。
其三,实施“校本研修工程”,满足教师交流的提高的需要。苏霍姆林斯基在《给青年校长的一封信》说道:“如果你想让教育工作者给教师带来乐趣,使每天上课不至成为一种枯燥而单调的义务和程序,那您就要引导每一个教师都走上从事教育科研这条路。”学校要按照“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的校本研修思路,成立各学科“教研共同体”,引导教师以主体的身份,在自我进修、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基础上,对自己的教学行为、经历和结果进行批判性反思,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其四,实施“小课题研究工程”,引导教师体验创造的快乐。拉美特利说:“有研究的兴味的人是幸福的!能够通过研究使自己的精神摆脱妄念并使自己摆脱虚荣心的人更加幸福。”教育教学工作是创造性的工作,教师的每节课、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教师通过自己的思考和研究解决了这些问题,取得了理想的教育效果,教师的成长就会向前跨进一步。为此,学校要以“小课题研究”为突破口,引导教师树立“问题就是课题、思考就是研究、解决就是成果”的科研理念,将教育科研从仰望星空的虚幻变成了脚踏实地的探索,引导教师找到自己的专业目标,逐步成长为各级名师。
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启示篇12
补短扶弱、做优建强践行为人民造福的初心
《强师计划》面向全国所有地区的所有教师及未来教师,全方位、多层次,使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教师都有发展空间。既促进师资优质均衡,又充分发挥优质师资排头兵的作用,切实建强基础教育教师队伍。而推动师资优质均衡,以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为重点。
要继续实施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加大该地区师范院校、教师发展机构建设和高素质教师培养培训力度,增加紧缺薄弱领域师资培养供给。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从人力资源到体制机制,到财力、物力保障,具体、实在,使“补短扶弱”有章可循,关键在落实,一项项到位。这就像打脱贫攻坚战一样,要各级政府部门,上上下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各尽其责,攻坚克难。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近1亿人口脱贫,最难的832个县也被攻下,脱了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条件。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共同富裕不仅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的富裕,精神生活也要富裕。要把后代培养好,有人才,才不会返贫,才会促进经济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那种不认真兴办学校、拖欠教师工资的行为,在于对教育的战略意义缺乏正确的认识。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就强调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他说:“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有了人才优势,再加上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的目标就有把握达到。”但是,教育的优先地位在一些领导者工作中并没有真正落实。针对这种情况,邓小平同志告诫说:“中央提出要以极大的努力抓教育,并且从中小学抓起,这是有战略眼光的一着。如果现在不向全党提出这样的任务,就会误大事,就要负历史的责任。”他希望各级领导“要像抓经济工作那样抓教育工作”。40多年过去了,现实针对性还那么强,深思对照,可大大提升认识的高度,增添行动自觉。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对教育、对教师队伍建设作了一系列重要指示。科教兴国,教育是基础,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有人力优势、人才优势,抓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真正是时不我待。《强师计划》应时代急需而制定,提出若干保障措施,使短板补起来、弱者强起来,优者更优、强者更强,锤炼出专家型的教师、教育家型的教师,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教师用心用情用力教好学生,立德树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践行为人民造福的初心。
任务繁重,困难不少,只要上下内外齐发力,理想的美景就会呈现在眼前。信仰抵达的地方,脚步终将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