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感想7篇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感想篇1
20__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4日在北京闭幕。会议客观评价了20__年经济工作的成果,深度分析了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和发展环境,确定了20__年中国经济发展走向和总体要求、政策基调和主要任务。体现了我们党驾驭发展大局、把握规律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下面,我就如何学习把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如何在实践中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谋划好20__年工作,推动科学发展,谈几点思考与学习体会。
一、准确把握“四个基本” 深刻领会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实质
20__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的意义重大、节点关键。这次会议是在欧债危机蔓延、国内经济下行、部分中小企业破产、股市持续下跌等如此复杂背景下举行的。中央对明年经济发展的策略应对都有很强的针对性,是全国经济协奏曲的主旋律和指挥棒,所以必须全面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才能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通过反复学习研读、思考归纳,我认为把握好会议精髓,必须把握“四个基本”:
一是把握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无数的事实证明,党的事业胜利来自于对形势的准确判断和深刻分析。20__年中国经济在危机中成长,所以在20__年政策安排和准备行动之前,一定要对形势有一个准确判断。会议认为,国内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股市持续暴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蔓延、美国经济陷入混乱和高负债、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世界经济前景低迷等。这就是中央对形势的基本判断,只有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对国际国内两个形势基本判断上来,才能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提高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自觉性,才能时刻保持清醒和主动,才能趋利避害,实现稳中求进,实现持续发展。
二是把握中央对经济工作的基本定调。中央对各种形势作了全面分析和判断,提出了推动20__年经济社会发展,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这个“稳中求进”的定调,对于把握20__年中国经济发展的节奏和速度,数量与质量很重要。这样基调的确定,是应对国际国内复杂形势下的科学判断。“经济维稳”就是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光稳还不够,必须继续朝前走,在稳的前提下,要化不利为有利,在危中求机,推动经济继续平稳地向前,因为发展中的问题只能靠发展去解决,要准确理解,不稳无法进,不进难以稳的辩证关系。
三是把握对经济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原则。中央强调20__年经济工作,必须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线和发展方式转变这个主题,做到四个牢牢把握: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个战略基点,因为外需无法左右、内生动力、自主发展必须扩大内需;牢牢把握发展实体这一坚实基础,鼓励勤劳致富、实业致富,不鼓励投机式致富和掏别人口袋致富;牢牢把握改革创新这一强大动力,鼓励自主创新、增强集成创新,以创新增强竞争力;牢牢把握民生这一根本目的。把握了这四个基本原则,工作就有了尺度和标杆,就有了着力点和着重点,工作才能卓有成效。
四是把握中央对经济工作的基本部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有五项:把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放在第一位,强调把握宏观调控的力度、节奏、重点。二是抓好“三农”工作,要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三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自主协调发展。四是抓好重点领域改革。第五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其实工作任务远远不止这些,这是中央对新年度工作的基本部署,也强调了着重要做好的重点工作。
二、 突出“五个坚持” 在履职实践中落实会议精神
20__年全国经济工作大政方针已定,目标任务已明确,调子已定。关键是要抓落实,关键是要办好自己的事。 20__年我们将以迎接宣传和学习贯彻党精神为主线,把握一个总基调,强化“两个保障”, 突出“五个坚持”,重点围绕“稳”字做文章、围绕“进”字求突破,全面做好20__年各项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的胜利召开。
一个总基调就是稳中求进。“稳中求进”是20__年经济发展必须坚决执行的一个总的政策基调,不能 有丝毫动摇。
强化两个保障。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工作,为落实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部署,提供组织保障。加强队伍建设,提供人才队伍保障。实现中央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的战略目标。
突出五个坚持。我们要深刻理解“稳中求进”准确内涵和内在要求,在稳中求进的框架内,正确处理稳与进的辩证关系,在工作中突出五个坚持:一要坚持稳中求进。稳是为了进,进是为了稳,不进无以稳,不稳无法进,因而进才是稳的目的。我们要按照总分行要求,紧贴淮安建设苏北重要中心城市的实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掌握大量第一手情况,针对性拿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和政策建议,积极引导各金融机构向上争取信贷资金倾斜和政策倾斜,加大对地方经济的信贷投入,最大限度满足当地经济发展合理资金需求。小微企业、三农、科技型等企业贷款增幅要高于平均增速,以此推动地方经济在稳中继续前进。
二要坚持稳中求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虽然方向不变,但要求增强调控的灵活性、针对性和前瞻性,提出了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和微调。这对执行货币政策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作为货币政策的传播和执行者,必须认真研究、深刻理解稳健货币政策的新内涵、新要求。针对不同的金融机构采取不同的政策引导和窗口指导,对不同的行业和产业区别加以政策对待,同时根据国家宏观政策变动,适时适度调整窗口指导方向和力度,着力引导金融机构根据货币政策意图灵活支持经济实体,把货币政策执行得适时适度、灵活有效。
三要坚持稳中求优。就是通过优化对政府、对金融机构、对社会公众的金融服务,为货币政策传导和经济发展提供优良环境。引导金融机构贴近自身的实际情况,发挥自身的经营优势,着力调整信贷结构,以信贷结构的调整优化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着力保障重点项目、重点产业、再建项目、小微企业优先发展,成效优良。大力推进民生金融创业惠民工程,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实现辖内社会秩序优良。
四要坚持稳中求新。要创新货币政策传播新渠道,在“四会”基础上,建立约见谈话制度、月度分析制度、突发情况报告制度、定时会商制度,信贷投入效果评估制度等。积极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继续推进深化扩大推广“金融帮办、行业协会、商会联盟”等金融服务新形式。大力推广林权抵押、商标质押等融资新渠道,指导金融机构积极推广应收账款、订单、知识产权等适合科技企业发展特点的新型金融产品,举行金融产品创新推介会、督办会、表彰会。加快推进融资债券、集合票据等直接融资活动,提请政府制定一个推动直接融资指导意见和激励办法。
五要坚持稳中求为。在支持地方经济平稳发展中,人行要主动作为,顺势而为,为所当为,正确把握政策,准确判断形势,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当好地方政府参谋助手,加强沟通协调,开展良好合作,争取地方政府对工作的支持,为有效传导货币政策创造良好环境。协助政府出台鼓励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制度办法。继续深化“金融帮办、县区行”对中小企业的覆盖面,引导金融机构开拓视野,准确定位,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发展规划之中,增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意识和责任。加大推进金融生态建设和征信体系建设,为金融机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撑,努力推进地方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建设美丽富庶幸福新淮安贡献力量,为建设苏北重要中心城市提供支撑,为实现淮安五大建设目标作出努力,以优异成绩向党的献礼。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感想篇2
20__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4日在北京闭幕。会议客观评价了20__年经济工作的成果,深度分析了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和发展环境,确定了20__年中国经济发展走向和总体要求、政策基调和主要任务。体现了我们党驾驭发展大局、把握规律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下面,我就如何学习把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如何在实践中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谋划好20__年工作,推动科学发展,谈几点思考与学习体会。
一、准确把握“四个基本” 深刻领会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实质
20__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的意义重大、节点关键。这次会议是在欧债危机蔓延、国内经济下行、部分中小企业破产、股市持续下跌等如此复杂背景下举行的。中央对明年经济发展的策略应对都有很强的针对性,是全国经济协奏曲的主旋律和指挥棒,所以必须全面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才能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通过反复学习研读、思考归纳,我认为把握好会议精髓,必须把握“四个基本”:
一是把握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无数的事实证明,党的事业胜利来自于对形势的准确判断和深刻分析。20__年中国经济在危机中成长,所以在20__年政策安排和准备行动之前,一定要对形势有一个准确判断。会议认为,国内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股市持续暴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蔓延、美国经济陷入混乱和高负债、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世界经济前景低迷等。这就是中央对形势的基本判断,只有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对国际国内两个形势基本判断上来,才能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提高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自觉性,才能时刻保持清醒和主动,才能趋利避害,实现稳中求进,实现持续发展。
二是把握中央对经济工作的基本定调。中央对各种形势作了全面分析和判断,提出了推动20__年经济社会发展,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这个“稳中求进”的定调,对于把握20__年中国经济发展的节奏和速度,数量与质量很重要。这样基调的确定,是应对国际国内复杂形势下的科学判断。“经济维稳”就是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光稳还不够,必须继续朝前走,在稳的前提下,要化不利为有利,在危中求机,推动经济继续平稳地向前,因为发展中的问题只能靠发展去解决,要准确理解,不稳无法进,不进难以稳的辩证关系。
三是把握对经济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原则。中央强调20__年经济工作,必须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线和发展方式转变这个主题,做到四个牢牢把握: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个战略基点,因为外需无法左右、内生动力、自主发展必须扩大内需;牢牢把握发展实体这一坚实基础,鼓励勤劳致富、实业致富,不鼓励投机式致富和掏别人口袋致富;牢牢把握改革创新这一强大动力,鼓励自主创新、增强集成创新,以创新增强竞争力;牢牢把握民生这一根本目的。把握了这四个基本原则,工作就有了尺度和标杆,就有了着力点和着重点,工作才能卓有成效。
四是把握中央对经济工作的基本部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有五项:把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放在第一位,强调把握宏观调控的力度、节奏、重点。二是抓好“三农”工作,要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三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自主协调发展。四是抓好重点领域改革。第五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其实工作任务远远不止这些,这是中央对新年度工作的基本部署,也强调了着重要做好的重点工作。
二、 突出“五个坚持” 在履职实践中落实会议精神
20__年全国经济工作大政方针已定,目标任务已明确,调子已定。关键是要抓落实,关键是要办好自己的事。 20__年我们将以迎接宣传和学习贯彻党精神为主线,把握一个总基调,强化“两个保障”, 突出“五个坚持”,重点围绕“稳”字做文章、围绕“进”字求突破,全面做好20__年各项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的胜利召开。
一个总基调就是稳中求进。“稳中求进”是20__年经济发展必须坚决执行的一个总的政策基调,不能 有丝毫动摇。
强化两个保障。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工作,为落实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部署,提供组织保障。加强队伍建设,提供人才队伍保障。实现中央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的战略目标。
突出五个坚持。我们要深刻理解“稳中求进”准确内涵和内在要求,在稳中求进的框架内,正确处理稳与进的辩证关系,在工作中突出五个坚持:一要坚持稳中求进。稳是为了进,进是为了稳,不进无以稳,不稳无法进,因而进才是稳的目的。我们要按照总分行要求,紧贴淮安建设苏北重要中心城市的实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掌握大量第一手情况,针对性拿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和政策建议,积极引导各金融机构向上争取信贷资金倾斜和政策倾斜,加大对地方经济的信贷投入,最大限度满足当地经济发展合理资金需求。小微企业、三农、科技型等企业贷款增幅要高于平均增速,以此推动地方经济在稳中继续前进。
二要坚持稳中求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虽然方向不变,但要求增强调控的灵活性、针对性和前瞻性,提出了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和微调。这对执行货币政策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作为货币政策的传播和执行者,必须认真研究、深刻理解稳健货币政策的新内涵、新要求。针对不同的金融机构采取不同的政策引导和窗口指导,对不同的行业和产业区别加以政策对待,同时根据国家宏观政策变动,适时适度调整窗口指导方向和力度,着力引导金融机构根据货币政策意图灵活支持经济实体,把货币政策执行得适时适度、灵活有效。
三要坚持稳中求优。就是通过优化对政府、对金融机构、对社会公众的金融服务,为货币政策传导和经济发展提供优良环境。引导金融机构贴近自身的实际情况,发挥自身的经营优势,着力调整信贷结构,以信贷结构的调整优化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着力保障重点项目、重点产业、再建项目、小微企业优先发展,成效优良。大力推进民生金融创业惠民工程,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实现辖内社会秩序优良。
四要坚持稳中求新。要创新货币政策传播新渠道,在“四会”基础上,建立约见谈话制度、月度分析制度、突发情况报告制度、定时会商制度,信贷投入效果评估制度等。积极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继续推进深化扩大推广“金融帮办、行业协会、商会联盟”等金融服务新形式。大力推广林权抵押、商标质押等融资新渠道,指导金融机构积极推广应收账款、订单、知识产权等适合科技企业发展特点的新型金融产品,举行金融产品创新推介会、督办会、表彰会。加快推进融资债券、集合票据等直接融资活动,提请政府制定一个推动直接融资指导意见和激励办法。
五要坚持稳中求为。在支持地方经济平稳发展中,人行要主动作为,顺势而为,为所当为,正确把握政策,准确判断形势,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当好地方政府参谋助手,加强沟通协调,开展良好合作,争取地方政府对工作的支持,为有效传导货币政策创造良好环境。协助政府出台鼓励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制度办法。继续深化“金融帮办、县区行”对中小企业的覆盖面,引导金融机构开拓视野,准确定位,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发展规划之中,增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意识和责任。加大推进金融生态建设和征信体系建设,为金融机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撑,努力推进地方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建设美丽富庶幸福新淮安贡献力量,为建设苏北重要中心城市提供支撑,为实现淮安五大建设目标作出努力,以优异成绩向党的献礼。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感想篇3
会议明确了20__年经济五大任务: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化解房地产库存、扩大有效供给、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强化供给侧管理顺应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逻辑
近一个时期以来,经济理论界一直热议“新供给经济学”,对其理论演绎和实践逻辑从各个层面进行了全面分析和阐释,这是非常应势的针对性研究,也有许多有价值的判断。笔者认为,其实,在一个经济运行周期中,什么时候多使用些需求管理政策,什么时候多使用些供给管理政策,政府在协调平衡总供给与总需求中怎样把控宏观经济政策的着力点和施策力度,并没有优劣之分,完全要依赖其经济运行环境的变化和满足生产要素配置效率的需要。
过去二三十年,中国经济能够比较平稳地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是充分运用了经济赶超时期后发优势和要素资源比较优势,释放出了巨大的经济发展活力。但今天中国经济体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位,各种生产要素已经与全球经济深度融合,国内国际经济格局也出现了深刻变化。依靠低劳动力成本、低土地成本、低资金成本等要素投入的低水平数量型规模扩张助推经济快速增长的“要素红利”时代已经告一段落。今天的中国,面对的是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要克服“三期叠加”的“成长中的烦恼”,要应对各种利益博弈的挑战,在传统生产要素边际效率递减、经济增长速度出现拐点的时候,我们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依靠创新驱动,优化要素配置,重塑产业结构和生产组织结构,全面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进而释放组织变革的红利和制度改革的红利,以经济整体质量和效益的提升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
如果说,过去的30多年,中国已经比较好地解决了“为谁生产”的需求经济学这个基本问题,在中国经济步入发展新常态的今天,我们必须谋划好“生产什么”“怎样生产”的供给经济学问题。这就是中国经济学今天的基本逻辑,其着力点就是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来盘活巨大的要素存量;通过提高投资有效性,扩大有效供给,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通过提高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强持续增长动力。
因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这是一个重大判断,也是一个顺乎时势的战略抉择。
切实运用好政策“组合拳”实现“五降”和“五增”
20__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明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围绕“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的一系列重点任务,会议明确了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宏观经济政策的总体思路和取向,即要“实行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实施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关键是要打好政策的“组合拳”,在“五减”和“五增”上下大功夫,取得实效。
这次会议明确提出,明年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是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从“十三五”开局之年的现实经济压力来看,笔者认为,首先是要减少和降低这五个方面的压力。这五大任务,实质上是相互关联,相互牵掣,有着内在联系,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化解产能过剩(去产能)是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国内许多产业产能过剩,既有结构性原因,也有经济周期原因和体制性原因,比如,“一吨钢铁”卖不过“一斤白菜”令人咋舌,今年的煤价跌落到历史低点,原油价格也受到国际油价大跌的困扰,等等。在因地制宜、分类处置的基础上,宏观政策与产业政策要积极引导,化“过剩产能”为“富余产能”,通过开辟中西部产业接续发展通道和国际产能合作积极纾解;也要把去企业库存与减低企业成本紧密结合,在财税政策和价格政策上切实减少企业负担,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步伐;在转化二三线房地产库存上与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扩大公共服务社会化供给上紧密结合;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上,一方面要守住防风险底线,另一方面,还要积极实施更加有针对性的结构性宽松货币政策,加快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和债券市场建设,等等。因此,解决“五减”,本质上是要变“结构性减负”为促进“结构性改革”和“结构性补短”。
笔者认为,对应这“五去”还必须强调 “五增”,就是“增活力”“增动力”“增效益”“增均衡”和“增信心”。要通过宏观、中观、微观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的创新,以改善供给侧管理的视角,切实加大制度供给和制度创新力度,进一步消除利益壁垒,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切实摆正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还权力于市场、还权力于社会,以充分激发企业活力、社会活力和大众创业创新活力;进一步增强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新组织制度的成长步伐,尽快让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孕育而生,以创造新供给带动释放新需求;还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在未来的5年,加大力度推进区域发展均衡、城乡二元经济均衡、产业发展均衡、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均衡,以及社会各个阶层利益发展均衡,让更广大的群众普遍增强改革发展的获得感。
最后,我们还是要强调“增信心”。尽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正如所指出的,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全党要坚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各方面力量拧成一股绳,便无难不克、无坚不摧。
“十二五”成就辉煌,我们又站在新的起点上,“十三五”时期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新引领,我们一定会有一个新开篇。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感想篇4
会议明确了20__年经济五大任务: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化解房地产库存、扩大有效供给、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强化供给侧管理顺应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逻辑
近一个时期以来,经济理论界一直热议“新供给经济学”,对其理论演绎和实践逻辑从各个层面进行了全面分析和阐释,这是非常应势的针对性研究,也有许多有价值的判断。笔者认为,其实,在一个经济运行周期中,什么时候多使用些需求管理政策,什么时候多使用些供给管理政策,政府在协调平衡总供给与总需求中怎样把控宏观经济政策的着力点和施策力度,并没有优劣之分,完全要依赖其经济运行环境的变化和满足生产要素配置效率的需要。
过去二三十年,中国经济能够比较平稳地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是充分运用了经济赶超时期后发优势和要素资源比较优势,释放出了巨大的经济发展活力。但今天中国经济体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位,各种生产要素已经与全球经济深度融合,国内国际经济格局也出现了深刻变化。依靠低劳动力成本、低土地成本、低资金成本等要素投入的低水平数量型规模扩张助推经济快速增长的“要素红利”时代已经告一段落。今天的中国,面对的是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要克服“三期叠加”的“成长中的烦恼”,要应对各种利益博弈的挑战,在传统生产要素边际效率递减、经济增长速度出现拐点的时候,我们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依靠创新驱动,优化要素配置,重塑产业结构和生产组织结构,全面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进而释放组织变革的红利和制度改革的红利,以经济整体质量和效益的提升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
如果说,过去的30多年,中国已经比较好地解决了“为谁生产”的需求经济学这个基本问题,在中国经济步入发展新常态的今天,我们必须谋划好“生产什么”“怎样生产”的供给经济学问题。这就是中国经济学今天的基本逻辑,其着力点就是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来盘活巨大的要素存量;通过提高投资有效性,扩大有效供给,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通过提高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强持续增长动力。
因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这是一个重大判断,也是一个顺乎时势的战略抉择。
切实运用好政策“组合拳”实现“五降”和“五增”
20__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明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围绕“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的一系列重点任务,会议明确了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宏观经济政策的总体思路和取向,即要“实行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实施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关键是要打好政策的“组合拳”,在“五减”和“五增”上下大功夫,取得实效。
这次会议明确提出,明年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是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从“十三五”开局之年的现实经济压力来看,笔者认为,首先是要减少和降低这五个方面的压力。这五大任务,实质上是相互关联,相互牵掣,有着内在联系,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化解产能过剩(去产能)是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国内许多产业产能过剩,既有结构性原因,也有经济周期原因和体制性原因,比如,“一吨钢铁”卖不过“一斤白菜”令人咋舌,今年的煤价跌落到历史低点,原油价格也受到国际油价大跌的困扰,等等。在因地制宜、分类处置的基础上,宏观政策与产业政策要积极引导,化“过剩产能”为“富余产能”,通过开辟中西部产业接续发展通道和国际产能合作积极纾解;也要把去企业库存与减低企业成本紧密结合,在财税政策和价格政策上切实减少企业负担,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步伐;在转化二三线房地产库存上与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扩大公共服务社会化供给上紧密结合;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上,一方面要守住防风险底线,另一方面,还要积极实施更加有针对性的结构性宽松货币政策,加快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和债券市场建设,等等。因此,解决“五减”,本质上是要变“结构性减负”为促进“结构性改革”和“结构性补短”。
笔者认为,对应这“五去”还必须强调 “五增”,就是“增活力”“增动力”“增效益”“增均衡”和“增信心”。要通过宏观、中观、微观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的创新,以改善供给侧管理的视角,切实加大制度供给和制度创新力度,进一步消除利益壁垒,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切实摆正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还权力于市场、还权力于社会,以充分激发企业活力、社会活力和大众创业创新活力;进一步增强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新组织制度的成长步伐,尽快让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孕育而生,以创造新供给带动释放新需求;还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在未来的5年,加大力度推进区域发展均衡、城乡二元经济均衡、产业发展均衡、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均衡,以及社会各个阶层利益发展均衡,让更广大的群众普遍增强改革发展的获得感。
最后,我们还是要强调“增信心”。尽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正如所指出的,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全党要坚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各方面力量拧成一股绳,便无难不克、无坚不摧。
“十二五”成就辉煌,我们又站在新的起点上,“十三五”时期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新引领,我们一定会有一个新开篇。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感想篇5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对明年经济工作全面部署的重要会议,也是对推进结构性改革进行重点部署的一次重要会议,对于统一思想、深化认识,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国内外环境,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总揽全局,科学决策,牢牢把握经济社会发展主动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好,实现了“十二五”规划胜利收官,为“十三五”时期发展顺利开局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认识要到位,适应要主动,引领要有为。我国经济发展基本面是好的,但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这些问题从症状上看,表现为增速下降、价格下跌、效益下滑等,但在根子上,是深刻的供给侧、结构性、体制性矛盾所致。化解矛盾的根本办法,在于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适应新常态,不能坐着等、站着看。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加快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克服困难、闯过关口,引领经济迈上新台阶。
做经济工作,贵在把握规律、因势而谋、顺势而为。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有需求总量问题,但结构性问题更为突出。在有效供给不能适应需求总量和结构变化的情况下,必须在适度扩大总需求和调整需求结构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锐意改革、大胆创新,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这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
推进结构性改革,需要五大政策密切配合、相互策应。只有宏观政策稳,才能为结构性改革营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只有产业政策准,才能准确定位结构性改革方向。只有微观政策活,才能完善市场环境、激发企业活力和消费者潜力。只有改革政策实,才能加大力度推动改革落地。只有社会政策托底,才能守住民生底线,最大程度减少阵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推进结构性改革,既要坚持持久战,更要打好歼灭战。明年结构性改革任务十分繁重,战略上要坚持稳中求进、把握好节奏和力度,战术上则要抓住关键点,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债务重组乃至破产清算,实现市场出清,化解过剩产能,才能形成良好市场预期。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包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人工成本、企业税费负担、社会保险费、财务成本、电力价格、物流成本等。化解房地产库存,通过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打通供需通道,稳定房地产市场。扩大有效供给,打好扶贫攻坚战,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培育发展新产业,补齐软硬基础设施短板。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推进结构性改革,关键在改革。要加大国企、财税、金融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充分发挥改革举措的重大牵引作用。结构性改革必须有国际视野,要更坚定地扩大对外开放。
推进结构性改革,还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任何束缚和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言行,都是违背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都要坚决反对。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以此为主线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尤其要注重调动企业家、创新人才、各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明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让我们把这次会议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把握正确方向,脚踏实地推进,努力在结构性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实现“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感想篇6
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民政工作是以人民群众为直接的工作对象和服务对象的,以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为根本目的,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在民政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体现在四个“做到”。
一、坚持以人为本,做到民政为民。民政是国政、德政、仁政,是人民政府为民之政。“以民为本,为民解困”是民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我们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民政工作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时,一定要思民之所想,忧民之所愁,念民之所难,为民之所需。体察民情,善解民意,善待百姓,厚待群众。时刻把困难群众、优抚对象、弱势群体放在心上,做好每一项工作,解决各种问题,真正做到“为民解困”。
二、坚持以人为本,做到服务大局。民政工作所体现的全面性、开放性,需要我们主动服务和置身于党政工作大局之中,突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我们要紧紧围绕招商引资全民创业、发展经济的重点问题,人民群众要求解决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来开展民政工作,自觉服从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局,为此,就要进一步破除民政对象特定性,树立面向全体公众的大服务观念,破除独家包办的狭隘性,树立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协作观念,破除单纯“等、靠、要”的依赖性,树立自强自立的大发展观念,从而为民政事业的改革发展提供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持。通过思维观念的大提升,更好地为中心任务和大局服务,发挥民政职能作用,扩大社会影响力和认知度,不断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三、坚持以人为本,做到改革创新。民政事业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改革,注重创新。在工作布局上实现全覆盖,做到城乡并举互动?在工作对象上保障和服务特定社会弱势群体的同时,面向社会公众,搞好公共服务?鸦在工作管理上由“办”民政向“管”民政转变?鸦在工作方式上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在资金投入上由单纯的“等、靠、要”向多元化方面转变,建立民政事业经费与经济发展同步增加的自然增长机制,广辟社会融资渠道,开创民政工作的新局面。
四、坚持以人为本,做到求真务实。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必须坚持求真务实作风,一切要从实际出发,实是求是,不要虚假的繁荣,不要虚假的政绩,一切以群众满意不满意、群众赞成不赞成、群众高兴不高兴作为衡量的标准,要多干群众急需的事,多干群众受益的事,多干打基础的事,多干长远起作用的事。在民政系统形成一种“实干者光荣,空谈者可耻”的氛围。做到经常深入基层,贴近群众,把人民交给我们的事情做好,切实抓好城乡低保、救灾救济、社区建设、优抚安置、民问组织管理、区划地名管理、社会救助管理、婚姻登记管理、收养管理等民生工作,以实际行动落实好科学的发展观。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感想篇7
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民政工作是以人民群众为直接的工作对象和服务对象的,以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为根本目的,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在民政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体现在四个“做到”。
一、坚持以人为本,做到民政为民。民政是国政、德政、仁政,是人民政府为民之政。“以民为本,为民解困”是民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我们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民政工作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时,一定要思民之所想,忧民之所愁,念民之所难,为民之所需。体察民情,善解民意,善待百姓,厚待群众。时刻把困难群众、优抚对象、弱势群体放在心上,做好每一项工作,解决各种问题,真正做到“为民解困”。
二、坚持以人为本,做到服务大局。民政工作所体现的全面性、开放性,需要我们主动服务和置身于党政工作大局之中,突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我们要紧紧围绕招商引资全民创业、发展经济的重点问题,人民群众要求解决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来开展民政工作,自觉服从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局,为此,就要进一步破除民政对象特定性,树立面向全体公众的大服务观念,破除独家包办的狭隘性,树立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协作观念,破除单纯“等、靠、要”的依赖性,树立自强自立的大发展观念,从而为民政事业的改革发展提供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持。通过思维观念的大提升,更好地为中心任务和大局服务,发挥民政职能作用,扩大社会影响力和认知度,不断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三、坚持以人为本,做到改革创新。民政事业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改革,注重创新。在工作布局上实现全覆盖,做到城乡并举互动?在工作对象上保障和服务特定社会弱势群体的同时,面向社会公众,搞好公共服务?鸦在工作管理上由“办”民政向“管”民政转变?鸦在工作方式上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在资金投入上由单纯的“等、靠、要”向多元化方面转变,建立民政事业经费与经济发展同步增加的自然增长机制,广辟社会融资渠道,开创民政工作的新局面。
四、坚持以人为本,做到求真务实。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必须坚持求真务实作风,一切要从实际出发,实是求是,不要虚假的繁荣,不要虚假的政绩,一切以群众满意不满意、群众赞成不赞成、群众高兴不高兴作为衡量的标准,要多干群众急需的事,多干群众受益的事,多干打基础的事,多干长远起作用的事。在民政系统形成一种“实干者光荣,空谈者可耻”的氛围。做到经常深入基层,贴近群众,把人民交给我们的事情做好,切实抓好城乡低保、救灾救济、社区建设、优抚安置、民问组织管理、区划地名管理、社会救助管理、婚姻登记管理、收养管理等民生工作,以实际行动落实好科学的发展观。
推荐访问:年中 感想 经济工作会议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20感想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心得体会2021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2021 2022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内容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感悟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感悟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21体会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20解读感想 202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感言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