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政治制度专题》课程教学大纲,供大家参考。
《中国政治制度专题》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课程代码(COURSE CODE)
304B1009 课程名称(COURSE TITLE)
中国政治制度专题 课程性质(COURSE CHARACTER)
专业选修课 学分(CREDIT)
2 学时(CONTACT HOURS)
32 先修课程(PRE-COURSE)
中国通史 课程负责人(COURSE COORDINATOR)
适用专业 历史学(师范)
课程简介:
《中国政治制度专题》课程教学目的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历史上国体、政体演变、国家机构的设置及官员铨选考核及军事、法律、监察、财政等各种制度的构建;能初步分析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及演变规律,从而为其独立从事研究打下学术基础。该课程是历史学(师范)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该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导论、古代国体的历史演变、古代国家政体的演变、古代官吏铨选制度、古代监察制度、近代国体政体及铨选制度、监察制度等 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对中国政治史上的重要制度能有基本的了解,对重大历 史制度变革能进行初步的分析,提高学生热爱中国优秀传统政治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构建完整的中国通史系统性知识体系,为中学历史教学提供知识基础。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 熟知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政治制度,理解中国政治制度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和线索。
2. 了解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动态,对中国政治制度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和重大历史问题能进行初步的分析。
3. 熟悉基本历史文献和文物考古资料,能够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和二重证据法对中国政治制度史上重要的问题进行分析考证,提出自己的看法。
4. 了解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的基本研究方法,尤其能够关注新的研究方法,对中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能够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课程目标 4
毕业要求 3 毕业要求指标点 3.1 M
毕业要求指标点 3.2 M
毕业要求指标点 3.3
H
毕业要求 4 毕业要求指标点 4.1
L
毕业要求 7 毕业要求指标点 7.1
M
毕业要求指标点 7.2
M
53
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
知识单元 对应课程目标
知识点
预期学习成效
实现环节
学时
本课程概论 课 程 目标 2、3、4 1. 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的基本史料; 2. 中国经济史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3. 经济史研究的研究方法。
1. 了解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的基本史料与方法; 2. 了解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的历史与现 状。
课堂讲授 多媒体课件课后作业
理论教学 8 课时
古代原始民主制
课 程 目标 1、2、 3、4
1. 氏族的组织及结构; 2. 原始民主制; 3. 原始政治文化。
1. 了解氏族社会的原始民主制发展的基本脉络; 2. 了解氏族社会的原始民主制政治文化。
课堂讲授 多媒体课件课堂讨论 课后作业
理论教学 2 课时
古代国体的历史演变
课 程 目标 1、2、 3、4
1. 夏商奴隶制国体的形成于演变; 2. 西周与东周封建领主制国体的变迁; 3. 秦汉至明清地主封建制国体的嬗变。
1. 了解古代国体的基本理论; 2. 掌握国体与政体的内涵; 3. 厘清秦汉至明清地主封建制国体的嬗变脉络; 4. 能对一些制度进行考证研究。
课堂讲授 多媒体课件课堂讨论 课后作业
理论教学 6 课时
古代国家政体的演变 课程目
标 1、2、 3、4 贵族君主制; 君主丞相制; 绝对君主制。
1. 了解古代国家政体的基本理论; 2. 厘清中国国家政体的基本事实; 3. 能对一些制度进行考证研究。
课堂讲授 多媒体课件课后作业
理论教学 6 课时
54
古代官吏铨选制度
课程目
标 1、2、 3、4
1. 宗法制与世官制; 2. 九品官人法制度; 3. 科举制度。
1. 了解古代官吏铨选制度发展脉络; 2. 掌握宗法制与世官制、九品官人法制度、科举制度内涵; 3. 用中国研究方法分析中国古代官吏铨选制度的基本特点。
课堂讲授 多媒体课件课堂讨论 课后作业
理论教学 6 课时 近代国体与政体 课程目
标 1、2、 3、4 1. 近代国体的变迁; 2. 近代政体的变迁; 3. 晚清国家组织的变化; 4. 晚清国家结构。
1. 了解和掌握近代国体与政体的基本概况; 2. 分析近代国体与政体演变的原因 课堂讲授 多媒体课件课后作业
理论教学 2 课时
近代官吏铨选及监察制
课程目
标 1、2、 3、4
1. 晚清官吏选任制度; 2. 南京国民政府的文官选拔考试制度; 3. 晚清至民国时期的监察制度。
1. 了解和掌握近代官吏铨选及监察制度历史事实; 2. 对近代官吏铨选及监察制度一些问题进行研究。
课堂讲授 课堂讨论 多媒体课件 课后作业
理论教学 2 课时
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
知识单元 对应课程目标 考核方式 成绩评定
本课程概论 课 程 目标 2、3、 4 小论文及课堂发言综合考评
课程成绩包括 2 个部分,分别为书面作业和课堂讨论。具体要求及成绩评定方法如下:
1. 书面作业。书面作业指教师布置学生完成有关本课程的小论文。书面作业占总成绩的 30%。评定标准(按百分制)
:第一档,选题有新意,内容充实,表述准确,90—100 分;第二档,选题较好,符合要求,内容正确,表述尚清楚,80—90 分;第三档, 选题一般,符合要求,完成作业,60—80 分;不符合要求,作业马虎,有知识性、逻辑性错误,0—59 分。
2. 课堂讨论。在小论文的基础上,对有关问题集中讨论(学生发言要有 ppt)
、根据老师的点评修改定稿。占总成绩的 60%(其中学生发言占 30%,教师点评后,学生修改定稿占 30%)。评定标准(按百分制)
:第一档 80-100 分,讲授内容准备充分,条理清晰,信息量丰富,课件制作规范、美观, 对所讲授的内容比较熟悉,可以脱离教案讲授,普通话标准流畅,语言表述准确到位;按照要求修改,内容充实。第二档 60-80 分,讲授内容准备较为充分,有条理,具备一定的信息量,有课件。语言表达总体流畅,还不能完全脱离教案;按照要求修改,内容完整,但材料不够充实。第三档 60 分以下,教学准备不够充分,教学内容不够清晰,不能离开教案讲授,没有课件。语言表达不够流畅、准确;没有按照要求 修改,马虎了事。
古代原始民主制
课 程 目标 1、2、 3、4
小论文及课堂发言综合考评
古代国体的历史演变
课 程 目标 1、2、 3、4
小论文及课堂发言综合考评
古代国家政体的演变
课 程 目标 1、2、 3、4
小论文及课堂发言综合考评
古代官吏铨选制度
课 程 目标 1、2、 3、4
小论文及课堂发言综合考评
近代国体与政体
课 程 目标 2、3、 4
小论文及课堂发言综合考评
近代官吏铨选及监察制
课 程 目标 2、3、4
小论文及课堂发言综合考评
五、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一)建议教材 自编讲义
(二)主要参考书
1.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十卷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年. 2. 张创新.中国政治制度史.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年. 3. 谢俊美.政治制度与近代中国.北京: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