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习惯养成教育总结(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小学习惯养成教育 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好习惯使你心想事成,坏习惯使你一事无成。小学生就像一棵小树苗,从小需要给他良好的“塑形”——好习惯的培养,一点一点地积累,长大了才能骄傲地说“天生我才必有用”。经常听见家长说我的孩子不自觉,不踏实,不认真等等,归根结底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怎样对学生实施习惯养成教育?有哪些行之有效的策略呢? 一、 戴高帽子,树立目标 刚入学的小朋友,就像一张纯洁的白纸,老师在白纸上画什么,就在白纸上留下什么痕迹。爱达荷州大学的达蒙.伯顿完成的研究发现,心中有目标的人比没有目标的人更成功,而且,目标能让人们在以下方面得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更容易集中精力;表现出更多的自信;更有效果;总是表现优异。一年级的小朋友经常在课堂上乱动,一会儿溜到桌子底下玩耍,一会儿玩橡皮、铅笔,甚至一张小小的废纸也能玩上半天,还有可能上课时捉弄同学等等。课堂上给学生戴高帽子,树立目标尤为重要。何老师的一节拼音 ai
ei
ui,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开课复习 i,老师告诉大家这是单韵母,她很孤单,想找个伙伴陪他玩玩儿,不过呢,他想邀请坐姿端着的小朋友和他一起找伙伴,你们愿不愿意呀?老师这一说呀,小朋友们都坐得端端正正的,自信满满地说“愿意愿意!”老师说:“那好吧,i 发现小朋友们”都坐得端正,听得特别认真呢,他决定把他交的第一个朋友和大家见面
呢!”于是老师出示第一个复韵母 ai,老师接着说:“谁能正确响亮地叫出 ai 的名字,奖励一个宝贝贴。”小朋友们个个都把小手举得高高的。当一个小朋友读出 ai 时,老师说:“xx 小朋友读得正确,而且声音很洪亮。像他这样读的小朋友也能得到奖励哟!”整节课老师一次又一次给孩子们戴高帽子,一次又一次给孩子们树立不同的目标,有意识地培养孩子集中精力听课,自信地回答问题等习惯,长期这样坚持下去,这些孩子们的听课效率一定是很高的。
二、 小处着手,积累坚持 百尺高台,起于垒土。我们不仅需要集中精力,力求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一个个好习惯,而且,在树立一个个目标的时候,最好要从小处着手。积累是一种现象,它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极少成多,稳步改进,并最终形成巨大的威力。我班上有一个男生,情况很特殊,3 岁的时候才开始说话,对于语文的学习,天生有障碍。老师教他认识单个拼音和单个汉字的时候,最大的困难就是他读音不准,读词语和句子就更是难于上青天。他根本无法跟上其他学生的学习节奏,课堂上很容易开小差。我非常能理解他的难处,于是我在课堂上只要一发现他没有听讲了,就有意表扬他“xx 小朋友现在坐得做好,还在认真听老师讲课呢!”语文课是离不开朗读的,这把他难住了。刚开始还有点激情跟着其他小朋友张张嘴,可是自己跟不上其他小朋友的节奏时,他干脆自个儿玩去啦。我立马走到他身边,示意他跟着老师的嘴型朗读。我也利用一些课余时间,每天教会他把当天的内容读正确。我在课内课外从没有放弃过他,每次都先表扬他今天的一丁点进
步,然后告诉他下一次我们一起努力达到的目标,经过近 6 年的坚持,他现在基本上能流利地朗读课文,基本上能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慢慢地逐步改善,这正是培养好习惯的关键。一步一步地走,漫漫长路有尽头;一针一针地缝,褴褛之衫变天衣;一砖一瓦地垒,铜墙铁壁耸云霄;一片一片地积,万丈雪层深似山。[1] 三、 正负结果,引起注意 如果缺乏某种强加的后果,人们将很难重塑自己,因为,他既是大理石,也是雕刻家。[2] 结果,不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都能引起潜意识的注意。习惯存在与我们的潜意识深处,我们必须有意识地关注潜意识, 1. 负面结果。一旦你为坏习惯设置了不良后果,那么,你便是在训练你的潜意识了。你的潜意识最终会将坏习惯,与那些负面的结果紧密联系在一起。大家都很熟悉的,有些小朋友有啃指甲或笔头的坏习惯,甚至常常意识不到自己在啃,我经常在课堂上给小朋友们讲啃指甲或笔头的坏处,可是,无济于事。我班一个男生啃笔头的坏习惯一直持续到五年级。上六年级的一天,同突然发现他写作业是没啃笔头了,我很惊讶的问他这是为什么?他很得意得告诉我:老师经常告诉我啃笔头的坏处,我自己也知道这个习惯很不好,一直想改掉。可是,三番五次都失败了。最后我告诉自己一定要把这个坏习惯改掉,我都快上初中了,再不改掉多丢人啦。为了改掉这个坏习惯,我给自己设技了一个负面后果,一旦我在啃笔头,请我的同桌掐我手
指一下,我便会狠狠地咬一下自己的小拇指,直至自己感觉很痛,很不舒服。很快,我能在刚刚啃笔头的时候,就及时发现。慢慢地,我能意识到自己准备啃笔头了。反复刺激下,我变改掉了自己啃笔头的坏习惯。如果我们把负面结果看作是“历练”的话,将对我们的养成好习惯很有帮助。
2. 正面结果。另一个能引起潜意识注意的,是令人愉快的事物——物质激励。正如前面举的例子,课堂上除了用语言给孩子们树立一个个目标,还需要给予物质的激励。达到某个小目标的奖励一个“宝贝贴”,奖励一颗“星星”,作业得几星,每个月评选“习养宝贝”,奖励“小博士”布偶等。低年级的时候,可以每节课用一两分钟来总结表扬,比如:xx 小朋友在这节课养成了认真倾听的好习惯;xx 小朋友在这节课养成了书写规范的好习惯;xx 小朋友在这节课养成了勤于动脑的好习惯……孩子们很快就很将老师所希望他们去实现的一个个目标与种种奖励联系在一起,孩子们积极上进,干起事情来争先恐后,自信满满,这样习惯养成教育效果不言而喻。
正面激励之所以对孩子们的习惯养成如此有效,是因为物质能激发孩子们的潜意识,积极向上地朝着一个个目标靠近。所以,改变习惯的关键在于有意识地与潜意识沟通交流,老师再对它进行必要的强化训练,持之以恒就能养成一些好习惯。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人们常说:小孩子的可塑性很大。其实,就是要善与运用正负结合,把孩子们潜意识深处的习惯引
发出来,并朝着好习惯的方面引导塑造。
四、 制定计划,笔录脚步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Hase—Schannen 研究机构的研究结果表明,制定计划将极大地提高目标实现的成功概率:制定计划的人的成功概率是从来不制定计划的人的 3.5 倍。
刚进一年级的时候,每个孩子的差距是很小很小的。可是,六年过后,有的孩子品学兼优,一通百通;有的孩子却样样不如别人,一不通百不通。同在一间教室学习,同样的老师教育,为什么孩子们的差距就这么大呢?这与孩子们的在六年中养成的习惯息息相关。从小培养孩子养成“制定计划,笔录成长”的习惯尤为重要。
对于小朋友,一天有两个重要的时刻——早上和晚上。每天早上的想法将决定你一整天的表现。[3]教会学生每天早上在上学出发之前,在脑海里想想,今天我去学校要干些什么,准备怎样去干,想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如果学生养成了这样制定计划的好习惯,就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在学校的生活将变得有效而愉快。当然,我们的显意识为了限制我们的潜意识,也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要想早上能制定好一天的计划,必须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如何才能让自己精力充沛呢?答案在于一天中的第二个重要的时刻——晚上。每天晚上总结一下自己一天里所做的事。[4]如何度过晚上的时光,也是决定你如何度过早晨时光的因素之一。睡觉时,躺在床上,在心中默默整理和评价一下自己一天中的收获,并规划好自己第二天应该做的事情。制定一天的计划,并坚持执行计划,将让自己的学习效率更高,
成绩更好。
无数的研究结果表明,一旦我们将自己的目标和抱负变成书面的东西,我们将它们变成现实的机会便会大大增加。每周星期天制定好一周的计划,每天晚上记录当天对计划的实施情况以及效果,对于当天没有实施的计划,需要有个后续跟进情况说明。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慢慢养成朝着自己的小目标,积累一个一个好习惯,付诸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