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富水洞段治理,供大家参考。
富水洞段治理措施 1 含水构造和地下涌水的分类 1.1
含水构造分类 (1)一般富水区(小流量出水段,每 30m 洞段出水量 3~20L/s); (2)较强富水区(中流量出水段,每 30m 洞段出水量 20~100L/s); (3)强富水区(较大流量出水段,每 30m 洞段出水量 100L~500 L /s);
(3)特强富水区及岩溶区(大流量出水段,每 30m 洞段出水量大于 500L/s)。
1.2
本工程地下涌水分类 (1)滴水、渗水; (2)线状渗水和股状渗水; (3)裂隙潜水(构造裂隙、岩溶裂隙); (4)管道集中涌水(有补给源涌水); (5)单点高压喷水。
2、地下涌水对本工程的危害 (1)滴水、渗水 增加喷砼难度,对围岩的侵蚀破坏较小,对人员和设备影响小。
(2)线状渗水和股状渗水 喷砼难以进行,围岩侵蚀剥落比较严重,对人员和设备影响较小。
(3)裂隙潜水(构造裂隙、岩溶裂隙)
出水面无法进行喷砼作业,围岩侵蚀坍塌严重,坍塌体对人员和设备有一定的危害。
(4)管道集中涌水(有补给源涌水)
围岩大范围坍塌,对人员和设备危害很大,需要停工进行专项处理。
(5)单点高压喷水 可能性较小,会造成围岩大范围坍塌,对人员和设备危害很大,如发生需要停工进行深层灌浆加固处理。
3、地下涌水处理原则
“先探后掘、以堵为主、堵排结合、择机封堵” (1)先探后掘 大的涌水,一旦揭露,处理难度会很大。
TBM 掘进过程遇到突发涌水,应缓慢掘进,观察涌水量的变化,是否有补给源。如涌水量减小,可恢复掘进,如涌水量较大,应停机观察是否有补给源,如涌水量逐渐减小证明为裂隙潜水,无补给源,可恢复掘进;如涌水量较大并较长时间不见减小,
证明水体较大,应采取专项方案进行堵水。
(2)完善基准,大堵小排 根据隧洞施工期洞壁围岩出水形式,制定施工阶段具有快速决策性的参考基准,对渗滴水、线状渗水和高压集中涌水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大堵小排。
(3)试验先行,及时封堵,安全第一 通过试验,对灌浆设备、灌浆材料、灌浆参数、封孔工艺、洞内布置、施工工效、灌浆对施工进度的影响等多因素进行试验分析,确保万无一失。
为了不因地下涌水影响 TBM 掘进和隧洞施工安全,治理方法做到对地下水的排放进行控制,同时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封堵。
确保施工人员和关键设备、设施的安全,堵水后剩余涌水量能安全排出,不影响隧洞的正常施工, 剩余涌水量排出后不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确保工程进度。
4、地下水处理规划 (1)渗滴水:因其水量少、水压低,可在开挖后进行灌浆处理或不进行灌浆; (2)线状渗水:线状渗水一般出现在断层、破碎带或节理裂隙发育洞段,涌水压力不高,视情况作周边孔超前灌浆或后灌浆处理; (3)高压集中涌水 当探测到前方围岩特别破碎,预测涌水量、压力高时,可采用开设处理支洞,迂回处理,然后进行预注浆处理。
5、地下水处理措施 (1)滴水、渗水
掘进阶段可不予处理,待 TBM 掘进通过后,采用 999 化灌材料或水不漏进行封堵,然后喷射纳米混凝土或纤维混凝土 (2)线状渗水和股状渗水 掘进阶段可不予处理,待 TBM 掘进通过后,沿出水点周围进行中空注浆锚杆化学灌浆加固堵水,局部出水点可安装导水管排水,然后喷射纳米混凝土或纤维混凝土 (3)裂隙潜水(构造裂隙、岩溶裂隙)
掘进阶段应边缓慢掘进边观察,当涌水量减小,采用 TBM 掘进通过,然后对涌水段围岩进行中空注浆锚杆化学灌浆加固堵水,局部出水点可安装导水管排水,然后喷射纳米混凝土或纤维混凝土。
(4)管道集中涌水(有补给源涌水)
掘进阶段应边缓慢掘进边观察,如涌水较大,持续时间长,水量不见减小,排水困难,可判定有补给源,应根据出水点位置,停机进行 专项处理 后再回复掘进。
(5)单点高压喷水
TBM 可掘进通过,但长时间高压喷水会造成围岩的大范围坍塌破坏,应采用预留出水通道的钢板及时封堵岩面,防止坍塌的发生,随后沿出水点周围采用深孔中空注浆锚杆化学灌浆加固堵水,降低喷水压力和流量,最后在出水点安装专用导水管(配阀门)将涌水导引到底板。
二次衬砌完成后,计算水力折减系数,在适当位置安装渗压排水管,减轻围岩渗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