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质量工程”为契机,扎实推进应用型本科院校文化软实力建设【精选推荐】

时间:2022-06-11 10:35: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以“质量工程”为契机,扎实推进应用型本科院校文化软实力建设【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以“质量工程”为契机,扎实推进应用型本科院校文化软实力建设【精选推荐】

 

 以“质量工程”为契机 扎实推进应用型本科院校文化软实力建设 何霖俐1

 摘

 要:大学文化软实力是对大学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是大学人文精神、办学理念和制度文化的综合体,是大学发展的永久支柱和内在动力,承载着大学本身的灵魂。本文以“质量工程”为切入点,从理念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层面研究阐述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文化建设存在的缺失与成因,在此基础上构建大学文化软实力的核心体系,提出相应的发展思路与对策,为提升应用型本科院校文化软实力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质量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文化;大学精神;核心竞争力;软实力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大学作为社会文化的轴心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文化是一所大学教育质量、地位和品牌的灵魂。大学文化不仅积淀和传承着国家、民族的文化,而且创造和引领着国家、民族未来的文化发展。自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硬件设施日益完善,对培养人才提供了充足的物质保障。由此,大学的硬实力得到了迅猛发展,而大学的精神、文化、制度等软实力却受到了“冷落”。大学的软实力甚至在硬实力的建设中逐渐地消减,严重影响着大学的建设进程。

 1 1 多元 价值背景下的大学文化软实力建设内涵

 “软实力”也叫“软权力”或“软力量”,1990 年,美国哈佛学者小约瑟夫・奈在《美国定能领导世界吗》一书中,提出了“软实力”的概念,并于 2004年出版了《软实力:国际政治制胜之道》,主要从政治、文化、外交 3 个方面阐述了软实力,认为文化软实力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因素,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1] 。文化软实力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为国民的精神状态、意志品格和内在凝聚力。

 大学文化软实力是由大学在传承文明、教书育人、科学研究、服务社会过程中所具有的文明濡化力、人格塑造力、集合凝聚力、发展扩张力、科技研发力、

  作者简介:何霖俐(1980-),女,汉族,四川绵阳人,西南科技大学教务处教学科,硕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品牌提升力、价值认同力等多种要素构成的合力。“软”是描述文化存在的无形性和形容文化功能的潜隐性[2] ,而“实力”就是强调文化影响的客观性和凸显文化建设的能动性。大学文化软实力与其他文化软实力相比,具有着导向的政治性、内涵的多样性、存在的抽象性、功能的内隐性、积淀的历史性等特征。大学作为社会文化的引领者和知识创新的高地,作为文化创新人才培养的基地,大学理应成为和谐文化建设与文化创新的基地。但是,植根于整个社会宏观文化背景下的大学文化作为和谐文化的组成部分,面临着一个重大而现实的问题即“多元价值冲突”。因为价值观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人们的实践观和发展观。在大学文化形成过程中,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博弈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左右了其产生的环境和发展的导向,成为大学文化软实力建设当中的一大急待解决的难题。

 2 应用型本科院校 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基本特征

 应用型大学已经逐步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主体,主要从事专业应用型教育和研究,与注重学科基础研究的研究型大学具有同等价值。其价值取向与发展走势,事关国家高等教育和谐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文化主要呈现出以下基本特征:

 (1 1 )

 应用性 。文化的应用性是大学文化建设的根本特征,也是大学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大学文化建设的应用性就是强调大学文化为高校建设提供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支持,提供利于应用型专业发展、应用型人才培养、应用型技术创新的文化氛围,提供正确的科技价值观、现代交往观、创新知识观、市场利益观等价值系统。离开应用型性特征的大学文化建设,是不完全的“文化跛脚”,是没有特色的“文化复制”,也是没有足够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文化独唱”。

 [3]要立足专业、立足学校,更要走进企业、走进行业,不仅要反映教育规律和知识创新规律,更要反映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规律,实现文化的精神“软实力”功能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硬实力”功能相结合[4] 。

 (2 2 )

 开放性 。文化的开放性是大学文化发展的本质特征,也是大学文化获得生机和活力的根本方法。如果没有兼容并蓄的胸怀,没有吐故纳新的智慧,没有在开放竞争中锐意进取的豪气和勇拔头筹的大气,文化建设也就谈不上继承和发展,更遑论创新和突破。在落实开放性特征时,应用型大学要在实效性上下功夫,其大学文化在文化样态、运行载体、创造渠道、接受方式上保持开放性;在价值理念和传播形式上与时代同步、与社会共进,要注重大学文化的开放领域,

 创造开放机会,抓好开放节奏,搭建开放平台,落实开放内容;真正实现在开放中引进新风,在开放中树立品牌,在开放中求得进步,使学校文化更具感染力、凝聚力和时代感、使命感。

 (3 3 )

 创新性 。文化的创新性是大学文化发展获得和保持生机与活力的客观趋势,同样也是大学文化不断赢得价值尊重和先进性认同的根源。大学文化创新又从来都是处于整个社会文化创新的核心区,具有发动机的地位和作用,引领着时代的思想进步和理论创新。在落实应用型大学文化的创新性特征时,要积极全面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求,在推进文化创新时提供必要的制度支持、物质支持和人才支持,鼓励创新,甄别新文化的时代特质和价值特质,甄别文化创新和文化移植、文化复制、文化俗化的区别,将文化的创新性与应用性、开放性等特征结合起来,将创新性特征融入到文化的各方面建设中去,实现在创新中增强应用性,凸显地方性,展示开放性,又同时在文化的应用性、地方性、开放性建设中体现创新性,推动创新性。

 3 制约 应用型本科院校 校园文化发展的因素

 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是应用型大学自身成长一般规律的本质要求。而应用型院校由于办学历史不长,学校缺乏相应的文化积淀以及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使它们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面临着艰巨的任务。

 (1)办学目标功利化。应用型高校在抢抓机遇、速发展的同时,在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和开展各项工作的同时,文化建设往往被忽视。大多停留在显性的物质文化建设层面,而忽视了隐性的精神文化建设。

 (2)人文精神底蕴不足。文化的品位体现了大学文化底蕴的高下,也是从审美角度对校园综合育人环境的一种审视。当前,应用型大学文化的品位未能体现出积极、健康、高雅的学校风貌,存在对传统文化的缺失。

 (3)投入不足。投入既包含物质、技术、资金的投入,也包含校园主体精力和时间的投入。大多数学校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办学条件改善、师资队伍建设中去,对学校文化没有长远的规划和高度的文化自觉,广大师生员工表现不积极,活力和创造力不足。

 (4)相对封闭。文化无国界,信息化时代的高校也是无墙化的。而当前应用型高校的文化活动相对封闭,校际文化交流不充分,与社会之间的互动也很有

 限。应用型高校只有服务应用型经济才能获得长足的发展空间,而作为学校的文化却局限于校园内这个小圈子必然影响校园文化对社会文化营养的吸收与自身优势的充分发挥。

 4 4 “ 质量工程”对 应用型本科院校 的文化诉求

 质量工程是教育部、财政部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把高等教育的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的战略部署,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推进教学改革、范教学管理、加强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为主要内容,以项目引导为主要抓手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

 (1 1)

 )

 “ 质量工程”为 应用型院校 带来难得的历史机遇

 “质量工程”与“211 工程”、985 工程”是教育部三项并列的建设工程,但三项工程有本质区别,“质量工程”是在全国 1000 多所高校中进行,而“211 工程”“985 工程”只有少数高水平、高层次的学校参加,旨在加强学科建设和提高科研水平。“质量工程”对于应用型院校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应用型本科院校要以“新一轮质量工程”建设为契机,客观分析学校学科建设的现状和学科发展定位,明确办学特色和特色学科专业,制定学科专业建设规划,加强学术队伍培养和学科带头人的选拔,以学科专业点建设为示范,全面带动学校各项建设,提高办学层次和办学质量。

 (2 2 )“质量工程”是真正落实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之强化剂

 当今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需要高校各级管理者及时转变人才培养观念,把改革发展的重点及时转移到注重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上来,以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作为高校的根本任务。高校发展应有明确的定位,不能盲目追求大而全,科学定位有助于高校找准自己的位置。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学科专业进行调整,修订并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学生能力培养,以满足市场对专门人才的需求,真正开辟自己的领地。

 (3 3 )“ 质量”和“文化”是 应用型本科院校 实现竞争突围之“双翼” 如果说“质量工程”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目标动力”,那么“文化软实力”就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内在动力”。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主动,就要在这两个“动力”上大做文章。因此,我们需要思考:如何营造重视教学,重视质量的良好文化环境?如何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去“相长”,形成一种自觉

 的文化传统?如何在较短的办学历史中培育和创新大学文化?如何在我们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夯实文化这个载体,培养高素质的“文化型”人才?大学文化如何与办学理念、办学特色辨证统一起来,形成可持续发展,使大学更有生命力和竞争力? 5 5 应用型本科院校 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策略

 大学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提升自身的文化软实力,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应用型本科院校只有从大学精神的培育、管理制度改革等方面入手,提高学校文化建设的水平和影响力,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和生存力,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1) 培育独特的大学精神, 凝练 学校文化的凝聚力。

 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是一所大学较长办学历史的文化积淀所形成的独特思想特征,是一所大学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是学校文化凝聚力的集中体现。与重点高校不同,应用型本科院校要走差异化错位发展之路,要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品牌建构的根本标志就是在所属教育类型中彰显个性、突出优势,凝练区别于其他类型教育的个性价值;个性价值越强,越具有不可替代性,越能形成品牌强势。从国外应用型高等教育的经验来看,从普通本科层次分化出专业应用型教育,深化专业教育,强化基础理论,突出应用价值,才能体现应用型高校的独特品位,这也是世界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的共同走势。

  ( (2 2) ) 打造优质教学 资源 , 增强 学校文化的影响力。

 在优质资源的辐射带动下,促进优质资源的再造,实现优质资源快速扩充,使弱者变强,优者更优,优质带动,优势互补,可有效促进高等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既能让师生在一个公平、宽松的学术氛围中继承前人,超越前人,又有利于凝练学科特色、培养学科带头人和培育创新型团队,引领学科发展。纵观世界高水平大学,不论是综合性大学还是单科性大学,都高度重视从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等方面展开对学生独立人格的培养,同时在学生知识传授的基础上注重对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服务意识的培养,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既具有宽阔的视野、理性的思维,又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与竞争能力,既能仰望天空,又能脚踏实地,具备“大家风范”。常言道:滴水可以穿石,温火可以融冰。大学文化

 正是以一种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渗透到每个学生,实现情感陶冶、思想感化、价值认同、行为养成的影响效果,其能量是巨大而持久的。

 (3 3 )着力优良校风建设,扩大学校文化的吸引力。

 大学行为文化是大学文化中内容最丰富、表现形式最直接的部分,集中体现为校风、教风和学风。优秀的大学文化既是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又是一种巨大的激发因素和持久的鞭策力,是激励大学人积极探索、开拓创新的精神动力,这种力量渗透在大学校园的方方面面,既可以丰富大学生活,振奋大学精神,又能够激发广大师生员工的团结协作精神,鼓励广大师生锐意进取、自强不息,最终达到人才强校的目的。

 (4) 加强管理制度 建设,凸显学校文化的自固力。

 大学的发展需要良好的大学制度文化保驾护航。科学、严谨的制度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品质,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反之,不合理的制度会成为学校发展的瓶颈和桎梏。香港科技大学的发展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学校在创办之初,就制定出一套科学规范、公开透明的运行制度。如严格的人事制度、规范的学术评审制度、公正的酬劳制度等。就连国外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在同行评议的信中也夸“科大在聘用和升迁上所用的标准,是在国际上最高的学术水准”[5] 。香港科技大学的经验无疑告诉我们,制度的最大魅力之处就在于它能将学校的人、财、物等资源进行完美的整合并发挥出一加一大于二的功效。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利用没有形成制度的固着力,大力加强制度建设,形成优良的制度文化。

 (5 5 )注重校园环境建设,提升学校文化的感染力 。

 校园物质文化是与师生行为文化相对应的概念,主要是学校教学设施、资料以及校园环境等物质折射出的文化形态。完善的设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建筑和场所,将使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有助于陶冶校园人的情操,塑造校园人的美好心灵,激发校园人的开拓进取精神,将...

推荐访问:扎实推进应用型本科院校文化软实力建设 扎实 本科 实力 是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