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色文化之长征精神3000字大学生(完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红色文化之长征精神3000字大学生3篇
红色文化之长征精神3000字大学生篇1
当代大学生要学习长征精神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虽然长征胜利距离现在已经有七十多年的历史,但其仍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在大学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里,学习长征精神,理解长征精神,弘扬长征精神,尤其重要。
长征的胜利是信念的坚持。
当海上地小船被汹涌的波涛打翻,信念是希望的灯塔,当安静的夜空被炮弹划破,信念是反击的长枪。信念所在,平凡的生命就会点缀成烂漫的山花。长征途中走草地,爬雪山,渡赤水,处处透着死亡的威胁,可是红军战士不退却,他们用坚毅的眼神响应组织的安排,他们就如同星星之火,燃烧整个华夏大地。是什么让他们做到这一点的?信念!——他们心中不灭的灯。就是这盏灯指引了他们,我们大学生要是有了这盏不熄的灯来照耀我们的人生,照耀我们的生活,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
长征能坚持下来并且取得伟大的胜利不仅要有信念支撑,还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人们常说“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
累不累,看看革命老前辈。”长征精神没有离我们远去,没有被尘封,它就在我们青年人的身边,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教育着年轻一代。长征最苦的是爬雪山、过草地时吃不好,穿不暖,有时候一两天喝不上一口水。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年轻一代,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不仅仅是口头上的颂扬,还要将其切实融入到实际生活。使我们的和谐社会建设不断向前发展,最终达到理想目标。
长征虽然艰苦,战士们却很乐观。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过草地的时候,草地上没有宿营,许多地方连搭个小棚过夜的树枝都没有,大家就背靠背倚在一起,讲故事、说笑话、唱革命歌曲,一直到天明。新时代大学生学习长征精神,就是要始终保持这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没有趟不过的河,没有翻越不了的山,我们遇到困难算什么,跌倒了,站起来,要学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气概。
有人怀疑,长征是70多年前的事情,现在谈长征精神有点落伍了。他错了!一个没有精神的人,是心灵荒凉的人;
一个没有精神的民族,是前程黯淡的民族。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虽然长征离我们远去了,但是长征精神是永不过时的。构建社会和谐,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缩小贫富差距,归根结底要依靠科学发展,归根结底要依靠不断深化改革,加速推进体制创新。当代大学生面临的挑战,面临的困难程度并不亚于当年的长征。少年强则国强,青年兴则国兴,我们是“早上七八点的太阳”,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我们要勇敢地接手长征的火炬,传承和弘扬长征精神,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扬起理想风帆,吹响新长征的号角,刻苦学习,积极进取,克服困难,让伟大的长征精神代代相传,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路上,谱写出更加壮壮丽的青春之歌。
王颖畅
地理091 10
2090811110
红色文化之长征精神3000字大学生篇2
沂蒙精神对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启示作者:崔静怡来源:《文教资料》2018年第09期
摘 要:
在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红色文化教育是举足轻重的一环。沂蒙精神作为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成为高校大学生红色教育的必修课程。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发现这些问题、深刻把握沂蒙精神的精神实质、以沂蒙精神指导当代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
关键词:
沂蒙精神 当代大学生 红色教育
“沂蒙精神和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1],这是2013年11月习近平在临沂考察时所做出的谈话。它标志着1989年最早见诸报道的沂蒙精神开始由一种地方红色精神提升到国家精神层面,这种传承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生成于革命战争年代,成长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展于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新时期,深化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爱党爱军为灵魂,以开拓奋进为主题,以艰苦创业为精髓,以无私奉献为核心的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当前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当前,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深化沂蒙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红色教育,甚为重要。
一、沂蒙精神的历史生成与提出
沂蒙精神的产生是一个历史生成过程。1926年中国共产党来到沂蒙山区建立了早期的党组织,孕育了革命火种。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随着十年内战的结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115师挺进沂蒙山区,开始了沂蒙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解放战争时期,沂蒙人民更是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支援前线,支持解放战争。陈毅元帅曾深情地慨叹:“我就是躺在棺材里也忘不了沂蒙山人。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沂蒙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令人可敬的成绩;
改革开放之后,沂蒙人民敢于开拓进取,解放思想,率先实现沂蒙山区整体连片脱贫,书写了勤劳致富、创新创业的伟大史诗。
红色文化之长征精神3000字大学生篇3
长征精神论文3000字
篇一:长征精神3000字论文 长征精神
1934年8月至1936年10月间,中国工农红军主力自长江南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战略转移。这次人类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战略大转移,是1931年初至1935年初统治党中央长达四年之久的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所造成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人纠正这次左倾错误,战胜千难万险,足以引为自豪的英雄史诗。
参加长征的部队有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及红25军。在红一方面军长征之前,寻淮洲、方志敏等曾率领抗日先遣队北上,途中被敌包围而失败。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主力从瑞金、于都、长汀、宁化等地出发,开始长征。1935年1月红军攻占贵州遵义城,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政治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后,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等指挥下,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顺利通过彝族区,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大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1935年6月到达四川西部的懋功地区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与红15军团会师,胜利地完成了任务。
红2、6军团于1936年7月到达四川甘孜地区,同红四方面军会师。会师后,以红2、6军团为主组成红二方面军。两军会合后,对张国焘的反党和分裂红军的错误进行了严肃斗争。随后,红二、四方面军共同北方,1936年10月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中央红军胜利会师。三大主力的会师,标志着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从此,中国革命开始了一个新局面。
长征精神具有十分丰富的思想内涵。从不同的视角观察,可以有不同的归纳、概括。
第一,理想科学、信念坚定。革命的理想信念是长征精神最基本的思想内核。长征的胜利就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的胜利,是无产阶级革命理想的胜利。长征初期,由于党内的“左”倾错误,根据地丧失殆尽,中国革命遭受了严重挫折。长征开始后,主持中央工作的博古和领导红军的李德在战略退却中奉行逃跑主义,又造成湘江战役的惨重失败,中央红军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1
为3万余人。面对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党和红军并没有停止步伐,而是“明知征途有艰险,越是艰险越向前”。他们靠的就是忠诚于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靠的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昂扬斗志。在长征最困难的时候,红军官兵讲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只要跟党走,一定能胜利”。正是凭着这种理想信念,红军迅速从初期失利的阴影中摆脱出来,逐步走上胜利的坦途。
第二,英勇顽强、不怕牺牲。革命英雄主义是长征精神的集中反映。红军长征是在极为险恶的战争硝烟和自然环境下进行的,经历和承受了中外历史上罕见的艰难险阻。红军将士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成功翻越陡峭险峻、终年积雪的座座高山,跨过浪涛翻滚、暗流涌动的条条江河,穿越沼泽遍布、神秘莫测的茫茫草地,冲破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而且强健了体魄,磨砺了意志,锻炼了作风,提高了战斗力。
第三,独立自主、唯实创新。长征是实事求是精神的经典范例。红军之所以被迫进行长征,最直接的是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所造成的严重后果。
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者拒绝并压制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亦步亦趋地跟着严重脱离中国实际的共产国际的错误指示转,无视中国革命的现实,无视自己的经验和理论创造,完全丧失了独立自主精神,从而也就完全丧失了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自主权和能力。红军长征初期接连受挫的惨痛教训警示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但中国革命必须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走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遵义会议迈出了我们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决定性一步,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在关键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以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反对右、反对“左”、坚持正确路线,基于中国国情和红军战略转移的实际,创造性地实行了一系列新的方针、政策和办法,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第四,顾全大局、紧密团结。这是长征胜利的重要保证。作为一次涉及全国各支红军部队和各个根据地的大范围战略行动,全党能否始终保持高度的团结统一,几支红军能否完全置于党中央的绝对领导之下,是直接关系到党和红军命运和革命事业成败的大问题。尽管各路红军出发的时间、地点、路线不同,但都能从革命的根本利益出发,自觉服从大局,勇于牺牲奉献,互相配合支持,使长
2
征形成了一个形散神不散的整体,使敌人无法集中兵力于一个方向,根本实现不了各个击破的图谋。长征途中,红军将士政治上志同道合,思想上同心同德,生活上互帮互助,把战友当做亲人,把部队当做自己的家,凝结成一个坚不可摧的革命集体。正是这种团结协作、步调一致的精神,使红军一步一步走向胜利。第五,为了群众、依靠群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是新型的人民军队,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唯一宗旨。长征胜利的一条重要原因,就是忠实践行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本宗旨,始终把人民利益、民族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处处关心和爱护人民,严格执行群众纪律,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大力支持。长征是一次图生存的远征,军事上处于无后方无依托、非常险恶的境地,作战环境和生活条件异常艰苦,但红军纪律极为严明,不侵占民宅,不违犯禁令,公平买卖,救死扶伤,并且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用人民军队的崭新形象,赢得了劳苦大众的爱戴。
红军长征虽已成为过去,但长征精神永远不会过时。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中浴血重生的光辉历史,为我们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我们今天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长征有着许多重要启示。
一、党的正确领导是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毛泽东在总结长征经验时指出:“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长征胜利的历史经验昭示我们,无论过去搞革命还是现在搞建设和改革,都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的领导权威,这是我们各项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前提。
二,艰苦奋斗是战胜一切困难的重要法宝。艰苦奋斗,玉汝于成。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也是万里长征留给后人的一个重要启示。可以说,红军长征史就是一部艰苦奋斗史。长征胜利的宝贵历史经验启示我们,艰苦奋斗的作风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弃,否则,我们党及其领导的伟大事业就有变色之虞。弘扬长征精神,就必须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自觉抵制腐朽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
的侵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第三,团结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长征是一曲团结协作的
3
凯歌。长征途中,红军将士风雨同舟,生死相依,涌现了数不清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感人故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同样离不开团结协作精神。一方面,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戮力同心,形成思想合力和行动合力。另一方面,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作保证。没有社会各个方面的团结协作,和谐社会就丧失了最基本的条件。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我们每个人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都必须自觉地站在党的事业全局的高度,识大体,顾大局,明大义,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团结和带领群众共同奋斗。
第四,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牢固根基。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拥护既是红军长征胜利的重要原因,也是各项建设事业不断发展的稳固基础。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长征中,我们必须始终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永远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我们党一直得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爱戴和高度信赖,尤其是为民、务实、清廉的施政新风范,使人民群众感受到了党确实是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篇二:长征精神与当代大学生 论文 长征精神与当代大学生
[摘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国家的中央领导人不断提倡弘扬长征精神,他们集体
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比喻为新时代的新长征。新长征意味着当年红军长征的承续,这样,
就要大力宣传和弘扬当年红军长征的伟大精神。当代大学生是祖国新一代的血液,肩负着建
设祖国的重任。为了让我们的祖国走向世界的最前列,我们应该学习和弘扬长征精神。
[关键词] 学习 弘扬 长征精神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4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中国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是中国革命斗争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世界军事史上的伟大
壮举,是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 一.长征精神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从表面上看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历时两年,纵
横冲直撞10多个省,跨越万水千山,终于实现了从东南至西北的战略大转移,胜利走完了
长征路。红一、二、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这几个方面的长征,其历时之久,规模之大,行
程之远,沿途自然环境之恶劣,敌我兵力较量之悬殊,在人类战争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这次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和沿途各族人民广大群众共同谱写的一曲响彻云霄、震撼
神州的革命英雄主义凯歌。这次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反动派的图谋,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
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
“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强渡嘉陵江、草地跋涉??”无
不让我们的心灵震撼。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红军占领了几十个中小城市,筹款数百万元,扩
红数千人,建立了数百个县、区苏维埃政府,建立了几个地委领导机构,还建立了很多地方
5
武装和群众组织。走遍了千山万水。较大的有苗山、雷公山、娄山、云雾山、大凉山、夹金
山、六盘山,渡过了于都河、信丰河、潇水、湘水、清水河、乌江、赤水河、北盘江、金沙
江、大渡河、白龙河、渭水河,经过了苗、瑶、回、藏等兄弟民族地区。
毛泽东曾经说过:“我们完成了空前伟大的远征,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长征是历史记
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
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 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每人两只脚,长驱二万
余里,纵横十一个省,请问历史上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的.长征是宣言书. 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和它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
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
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不是因为有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么如此
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这样一篇大道理?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省内,发
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会有收获的.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 而告结束.”
杨尚昆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曾概括“长征精神”为以下四个方
面:“就是对革命理想和革命事业无比忠诚、坚定不移的信念;
是不怕牺
6
牲、敢于胜利、充
满乐观、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
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
就是联系群
众,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他说:“这样的信念,气概,品德和思想,是
红军坚强的精神支柱.正是这种伟大的精神,产生伟大的军队、伟大的战士、伟大的奇迹.”
《西行漫记》一书指出:“这是一次丰富多彩,可歌可泣的远征??冒险,探索,发现,勇
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历不衰的热
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烈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不论在人力
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所有这一切以及还有更多东
西,都体现在现代史上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的历史中了.” 二.当代大学生
生活在一个没有战争的时代,我们是幸福的.没有了硝烟,我们可以天天坐在宽敞明亮的
教室里学习,这也许在我们看来是一件多么平常的事,但想一想红军的长征,历经万千,艰苦
磨难??就会知道我们多么幸福,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吧!争取为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红军
长征途中,许多同志长眠在了那里,也有不少老红军活到了今天.一位作家走访过一位老红军
,问老红军:“你们在与敌人作战时,在深山丛林中迂回穿插时,在过雪山草地时,想没有想过
生死问题.”老红军说:“在那种特殊环境下,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我们都是穷苦人,一无所
7
有,没有牵挂.参加红军最初是为了找条活路,以后受教育才懂得一些革命道理,才有可理想
信念.为革命吃苦是光荣的.我们现在吃苦就是为了子孙后代不再吃苦,我们牺牲了,是为了
解放天下穷苦人,这种牺牲值得.因此,打仗个个奋勇争先,不怕死.我们红军长征就是一部
‘一不怕哭,二不怕死’的革命进行曲.”老红军的话深深地感动了我,这种精神是多么珍贵
呀!这种精神,无论岁月如何更替、条件如何变化,都要发扬光大. 红军长征胜利已成为历史.但是,红军长征精神是永存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是我们国家正在进行的新长征.当代大学生要发扬当年的长征精神,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
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铸中华民族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石仲泉 长征行 中兴党史出版社 篇三:长征精神论文 正文:
中国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是一部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这场举世无双的远
征,不仅为挽救党和红军、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而载入史册,更因为锤炼熔铸出伟大的长征精神,创造了不朽的精神财富而彪炳千秋。长征精神作为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无产阶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对于党、国家和青少年都具有重要的引导和教育作用。
一、长征精神的内涵
什么是长征精神?不同的人对长征精神有不同的概括。分析长征精神的主要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对革命的无限忠诚和对党的坚定信念,是红军长征精神的根本要义,这是红军将士最终战胜敌人、克服险阻的原动力,是派生长征精神其他要义的初始源泉,是整个长征精神之源;
其次,不怕任何艰难险
8
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是红军长征精神状态的集中体现,这是红军将士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基于理想信念所铸成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没有这种精神状态,就不可能取得长征的胜利,也就没有长征精神;
第三,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互助友爱的高尚品德,是红军长征精神转化成凝聚力、战斗力的一个重要条件;
第四,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援与帮助,是红军长征精神得以形成的重要的外部条件和力量基础;
第五,实事求是地思想路线和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是红军长征精神得以发挥的正确指南,只有在这正确路线和战略战术的指导下,上述精神才能结出灿烂之果,引导革命取得胜利。
二、科学地认识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 1、长征精神的凝聚向心价值
长征精神的凝聚向心价值是长征精神时代价值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指长征精神在社会
凝聚中作用的意义表现。长征的胜利说到底是无产阶级的理想和信念所激发的革命精神的胜利。红军武器低劣,衣食匮乏,但靠的就是对革命理想的执着追求,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总之,长征精神的凝聚向心价值是一种让人”亲和团结”的价值。
2、长征精神的感召激励价值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这是毛泽东对长征伟大意义的生动概
括。几十年来,在中国一提起长征,几乎妇孺皆知。”继承红军传统,学习长征精神”,”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已经成为全国最富号召力的鼓动口号。长征精神感召激励价值是红军广大指战员与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一种精神价值。正是有了这样全面丰富的感召激励价值,才使得长征精神能够把人的活力、人的激情、人的信念、人的力量鼓动起来燃烧起来的精神。总之,长征精神的感召激励价值是让人”振奋燃烧”的价值。
4、长征精神的教育塑造价值
长征精神的教育塑造价值主要是指长征精神在人的价值观念、思想方法等方面发生教育
塑造作用的意义表现。科学地认识长征精神的教育塑造价值,对于用长征
9
精神教育人培养人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脊梁,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长征精神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可以通过追寻红军先烈的足迹、亲临当年红军战斗的场景、熟悉红军在长征中的活动、了解长征和中国革命史等形式,弘扬长征精神,用长征精神教育和培养青少年学生一代。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长征精神的灵魂,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充分凸现这一主题。
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进步发展,人类对信仰和生存意义的追求愈加强烈。通过凸现理想
信念的主题,讲述红军长征写下的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参观许多后人景仰的红色遗址和
大量历史资料,感悟长征精神强大的文化震撼力,集中体现出德育教育的育人功能。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是长征精神的突出特点,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全面展现这一特点。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艰苦奋斗的内涵,不单单表现在生活消费领域的量入为出、克勤克俭,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的一种价值观念、一种精神动力、一种人生追求、一种行为作风。从这个意义上说,艰苦奋斗代表着人类文明进步的精神和思想。改革开放以来,红军长征走过的“老少边穷”地区,老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弘扬长征精神,继续保持长征年代的干劲、革命热情、拼命精神,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显示出长征精神的巨大生命力和时代价值,取得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这也应该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大亮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长征精神的实质,加强未成年 人思想道德建设要认真学习贯彻这个宗旨。
要让青少年学生牢记这个宗旨,就必须始终把握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维护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作为教育服务社会的宗旨。要坚持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通过对长征精神的内容提炼、
10
形式创新、队伍素质的提高来创造校园文化精品。要积极满足青少年学生健康的课外娱乐、寓教于乐的需要,使长征精神成为青少年学生在课外娱乐中的一种体验,使其受到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思想教育,成为教育和激励青少年学生奋发向上、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的巨大精神力量。
当前,我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正在为把祖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正在为建设和谐的小康社会而奋力拼搏。实现这个宏伟目标,任重而道远。这是新的伟大长征。我们要把长征精神作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动力,作为在全体人民特别是青少年学生中进行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要始终以革命先辈为榜样,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1
推荐访问:长征 红色 精神 红色文化之长征精神3000字大学生 红色文化之长征精神3000字大学生 红色文化长征精神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