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深剖问题原因没有完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深剖问题原因没有完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5篇
【篇1】深剖问题原因没有完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作者:唐娟 周春艳来源:《教育》2014年第26期
“对于爱国,我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也不知如何用言语去表达。我只是想到了我妈妈,她是一个日夜为家里操劳的农村妇女。我很爱她,却从来没有用语言去表达,可是当她生病后,我一直陪在她身边默默照顾。我想,祖国就像妈妈,只要祖国需要我,我将竭尽所能去做我该做的一切。”5月20日,在贵州大学一堂思想道德修养课上,这是一位同学发表的“两分钟即兴演讲”。
多种方式开展价值观教育
“两分钟即兴演讲”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颜茵教授的“发明”。她认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只是口号,培育是唤醒,不是灌输。通过这种小演讲,在课堂互动中充分唤醒学生的情感认同,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法宝”。近年来,贵州大学围绕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建设各环节,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学校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基本主义原理》等4门主干课程,以及《贵州省省情》《形势与政策》等2门辅助课程,形成了系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此外,学校还通过举行专家讲座、“道德讲堂”,举办知识竞赛、“感动校园十大人物”评选,鼓励大学生投身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方式,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传播者和忠实践行者。
除了邀请校外专家到校讲学外,学校还充分挖掘自身资源,请校长郑强、“长江学者”杨松等多次为大学生讲爱国主义和治学之道,他们的报告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同学们愿意听、听得懂、听得进。学校还举办了优秀校友系列报告会,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徐静、中国地质大学博士生导师韩贵琳等校友先后到校与学弟学妹们分享求学经历,引导广大学子认真学习,刻苦钻研,树立崇高理想,踏实做人做事。此外,学校还利用校报、校园广播、新闻网、电视等媒体以及微博、微信、QQ群、手机青梅客户端等新媒体,运用师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讨论,宣传师生中爱岗敬业、勤奋学习、关爱他人的典型事例,发挥身边榜样的作用,营造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校园文化氛围。
【篇2】深剖问题原因没有完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以来的延展深化,是持续推进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规矩的重要抓手。两学一做不仅要学习党章党规、学习系列讲话,更重要是把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来,做一名合格的中共党员,深刻领悟我是党员我光荣,继承和发扬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时刻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合一,内外兼修。
“内”就要坚定信念,加强学习,以照镜子来正衣冠。学习是我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有利武器,学习是我们在前进道路上指南针,学习是我党改革创新的不竭动力。《旧唐书·魏徵传》:“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通过“照镜子”来让我们清楚认清自身发展中的不足,并不断“正衣冠”来改正自己。要以党章为镜,对照党的纪律、群众期盼、先进典型,对照改进作风要求,在宗旨意识、工作作风、廉洁自律上摆问题、找差距。要敢于触及思想、正视矛盾和问题,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端正行为,保持共产党人良好形象。作为一名基层纪检工作人员,更要不断的学习党章党规来警醒自己,保持清醒的头脑,筑牢防腐拒变思想防线,坚定信念,用自身的正气给身边的党员带来正能量,给群众提供满意的服务。今年以来,共接待群众来信来访20余人次,处理群众反映党员违纪案件3件次,处理信访件3件次,扎紧违纪腐败的口子,使机关党员干部不敢腐、不想腐、不能腐。
“外”就要遵纪守法,遵守党章党规,做合格党员。 《官箴》:“吏不畏我严,而畏我廉;
民不服我能,而服我公;
公则明,廉则威”。我党的执政地位是人民所赋予的,没有广大的人民群众的支持,我党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应时刻向党的基本理论与路线方针看齐,谨言慎行,以身作则,以知行合一作为自身工作的指引方向,提示自己用行动践行党员的使命,在工作中,不得拈轻怕重,而应主动承担重任,完成领导所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要树立服务意识、廉洁意识,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谋人民之所福,真真切切的帮助群众解决身边的困难。同时在基层战线上,党员干部要自觉的遵守党章党规,严守党的纪律,规范自身行为,树立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要深入基层与群众打成一片,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用实际行动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的困难。群众之事无小事,党员干部就要为群众全心全意服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基础在学,关键在做。如何做一名合格党员,要坚持学做结合、以学促做,才能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只学不思,即使学得再多也不会有益处;
只学不用,就会陷入“本本主义”。因此,在党员深入学习基础上,引导党员将所学所思自觉应用到工作生活上,应用到严格要求自己上。“两学一做”的最终目的,是用知识武装头脑,用规矩规范自己的行为,用思想引导自己的行动,努力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精神,用“三严三实”指引自己,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开展,我们应以此为契机,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态度虚心向领导、向同事、向群众学习,以弥补自身不足、不断进步,并不断坚持以知促行的要求,力求做一名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党员。
【篇3】深剖问题原因没有完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学习需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作者:段钢;
作者机构:《社会科学报》;
来源:中文自修:中学版
ISSN:1000-7245
年:2015
卷:000
期:005
页码:P.62-62
页数:1
中图分类:G634.3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素质问题;人文素养;环境的价值;《雷雨》;自我教育;社会信任;教育体系;精神文明建设;中国传统文化;妄加评论
摘要:双方同学的辩论有理有据,各持立场,让人耳目一新。A方从社会价值观的角度剖析当代年轻人的认知,认为这与社会大环境的价值导向有关。在事件中,反映了社会对经典的随意态度,年轻人漠视行为的出现毫不奇怪,出现意想不到的笑场。这是可以理解的。B方同学认为,经典需要被尊重,这样的行为体现了年轻人的素质问题。即使不懂得经典,也要表现出应有
【篇4】深剖问题原因没有完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前几天,去一个大型传统文化论坛做义工。
当义工总指挥统计清扫洗手间的义工时,我好不迟疑的举起了手。最终总指挥没有安排我去打扫卫生,而是去负责学员的入场排队。
论坛结束后回家,非常的疲惫。在自己家的洗手间里,瞥见了一双脏袜子,一看就是爱人偷懒放在这里的。当时心里就恼火了,拿起来就扔进了垃圾桶。
扔完之后,感觉自己不太对劲。
给上千的学员提供一个干净的洗手间,是我发自内心愿意去做的。到现在我仍然对当时的纯粹想法坚信不疑。
可是,论坛上呈现出来的大爱心、包容心,为什么一回家面对一双脏袜子,就不堪一击了呢? 我连自己爱人的脏袜子都不能容忍,怎么可能做到弯下腰、去为那么多陌生人清理洗手间?
这件事让我再次感受到"行"的力量了! 这个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脑与心。
知道是一回事,做到是另一回事。
知道是用脑,做到需要用心啊! 只有靠"行",在事上磨练自己的心,一点一点把显意识化成潜意识的,内化于心了,才会真正外化于行。幸福可以好好修炼反思就是进步的开始,就是突破的开口。
要经常问问自己:“为什么”?
不怕认错,就怕改错,改错是和自己的安逸做抗衡,是屈服还是战胜,在于我们对反思的程度,在于我们对他人的爱有多少。对自己狠点,未来的你会感谢现在的你。心怀美好,创造美好晨诵心愿愿爱我者,我爱者,恒生幸福!愿怨我者,我怨者,转怨成爱!愿有缘者,无缘者,恒生欢喜!愿我今日,时时处处、点滴言行,恒持善念!
【篇5】深剖问题原因没有完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农大附中 吴燕华
我用节假日的时间一口气读完了米亚契斯的《爱的教育》这本书,全文有日记的形式,描述了小男孩恩利柯的一年中在学校、社会和家庭的所见所闻,没有战火硝烟的悲壮场面,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而是用极其平凡且细腻的笔触描写了完美的亲情、友情,父子之情、师生之情、朋友之情和爱国之情。文中处处洋溢着爱,让我感受到浓郁的情感力量,我用八个字概括文中的爱:“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这不也正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需要的吗?与我们倡导的教育爱相符合的吗?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充满着爱的教育,教育就有了情感。这难道不是要求我们教育者要把爱“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吗?
那么到底什么是教育爱呢?所谓教育爱,是指教育者所具有的对其本职工作的浓厚的情感。何谓“内化于心”?教育爱不仅仅是教育者对其本职工作的爱,更是一种浓厚的情感,这种浓厚的情感是发自教育者内心的一种体验。何谓“外化于行”?就是教育者对教育对象实施教育的言与行充满爱。教育爱的理念和教育爱的行为化为一体后的教育爱才是真正的教育爱。
教师走进教室,面向一群参差不齐的学生,看着好的,恼着差的,这边管着,那边闹着,我们需要充足的精力去打一场持久战。这战打得漂亮,能一劳永逸,那如何能打得漂亮呢?就得靠教育爱。首先心中有爱。作为教师心中要有一个理念:教育是一个清廉、崇高、纯洁的职业,这个职业也意味着无私和奉献。只有心中超越世俗物欲,才能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有责任感的人。教师视学生如已出,心中有学生,要看到每个学生的长处,发现每个学生的潜力。
其次言行中充满爱。我们对学生的爱的实施当在我们的每一言一语、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教育爱的来源和表现在于职业理解、职业理想、职业意志、职业责任感与职业良心、教育实践和爱的反馈。”《爱的教育》安利柯的先生的一段话给了我启示,他说道:"你们以外,我没有别的家属在世界上,除了你们,我没有可爱的人!你们是我的儿子,我爱你们,请你们也欢喜我!我一个都不愿责罚你们,请将你们的真心给我看看!请你们全班成为一家,给我慰藉,给我荣耀!"如此坦诚的话语让所有的学生都信服于他,这是表达了对学生的爱,慈父之爱,严师之爱,令天地动容。所以在师生之间建立一条充满着爱的道路,才是行之有效的教育学生的方法。
我们学校杨老师的事迹已经广为传播,她对跟班就读生的无微不至的爱让这些特殊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得到家长和社会的肯定。我们应该从自身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对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来真正理解教育爱,并付诸于行动,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实施,从而得到爱的回馈。爱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日积月累,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
我们应该纠正两种教育爱的误区。因为教育爱实施过程中会不断受到挑战。一种是“恨铁不成钢”式的爱,教育上称为“爱无能”。看起来这种爱同样是为了学生,表现为教师体罚学生、变相体罚学生、家长给学生各种各样的“班”。这种爱实质是一种伪爱,一种虚假的和没有能力的爱,也表明了教师的“爱无能”,即不知何谓真正的爱,以及如何去爱。另一种是溺爱。教育爱应该是严师之爱,用充满爱意的语言严格要求学生,是非曲直,黑白分明,正确引导学生。
教育爱是教育的“根”,赋予教育生命与活力。
“今天的教育,最缺乏的是爱而不是设备和资源。”我们要把我们的爱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我们诚挚的爱来打动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推荐访问:外化 内化 于心 深剖问题原因没有完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深剖问题原因没有完全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是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