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提振社零讲话,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提振社零的讲话4篇
第一篇: 提振社零的讲话
国旗下讲话《提振信心,奋勇前进》
老师们,同学们:
新春伊始,万象更新。踏着春天的脚步,我们又回到了美丽的校园,步入了新学期,开始了新一年的播种与耕耘。首先,我代表校长室向全校师生致以最诚挚的新春祝福!祝同学们学习进步、身心健康,祝我们的学校事业兴旺发达、欣欣向荣!
回首已经过去的##年,我们从一些平凡的小事中收获了太多的记忆和感动,也激发了太多的激情和希望。
##年,在生源不理想的情况下,我校高考本科进线人数突破100人,其中叶红海同学凭借过硬的身体素质和文化成绩被空军飞行学院录取。
这一年,我校叶夕霞老师作为泰州市首位公派汉语教师赴美任教。李云老师爱生如子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反响热烈,赞誉不绝。
这一年,学校各项工作稳步前进,市级、省级、国家级表彰频频收获。
这一年“少教多学、浅入深出”的课堂教学模式成功实施,面向全省近30所高中的对外开放日顺利开展。
这一年,我们的校容校貌有了很大的改观,老师,同学的教学、学习条件进一步改善。
这一年,泰兴市诗词楹联协会二高分会正式挂牌成立,文明礼仪教育、足球进校园、普法教育、秋季田径运动会、元旦文艺汇演、二高好声音等文化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这一年,校园之声广播站,风采报,网站按时播音,定期出版,及时更新,为广大师生带来了最新的学习生活资讯。
这一年,三个年级在泰州市期末联考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进线人数较往年有明显提升,各学科在全市的名次也有进步。
同学们,值得回忆和感动的还有很多很多,一年来,学校的变化,你们的成长,我们都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展望##,我们有梦想,更有信心。一年不长,因为我们有太多的梦想需要实现,一年不短,因为每一步都需要脚踏实地去走去做。
##年,我们将继续坚持“对学生的和谐发展负责”的办学理念,树立质量立校、质量兴校的意识,靠质量求生存,靠质量赢声誉。进一步抓好课堂教学以及早读、晚自习、周清等工作,不断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为早日申报省四星级高中打下基础。
##年,经过前期的努力,我们的标准化考场建设已经开始实施,以后学测考试,高考等国家级考试我校都可以作为考点,这不仅方便了我校的学生,更重要的是,这可以让更多的人来到二高,了解二高和接纳二高。另外,我们还力在争在##年,对2号楼和3号楼部分教室的教学设备进行更换。
##年,学校将加强管理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大常规管理的力度,对考试作弊、男女生不正当交往等违反校纪校规的现象严厉打击,绝不手软。
##年,我们还继续办好广播站、风采报、网站等校园媒体,加大学生社团建设,开展志愿者活动、篮球联赛等各类德育活动和文体活动,进一步丰富同学们的校园文化生活。
同学们,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年又是一个新的起点,今天,你们是二高的希望,明天你们就是二高的骄傲。让我们带上正能量,一起去追逐梦想,创造幸福吧!
第二篇: 提振社零的讲话
提振信心才能成功
自信是成功的关键,一个自信的学生往往能在高考中超水平发挥,而缺乏自信、患得患失的学生终究与成功无缘。纵观古今中外的成功者,其成功的道路并不一帆风顺,会经历各种困难和挫折,但他们的共同点是相信自己,永不言败。
学生在考试中发挥不出自己应有水平,究其原因是缺乏自信,有的学生总是担心自己考不好,考前饭都吃不下,整晚翻来覆去睡不着。作为农村普通中学的学生,总觉得与重点中学学生有差距,自惭形秽,甚至觉得低人一等。所以说,提振学生的信心才是成功的关键。
一、何为信心
信心是指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一定愿望的心理状态,信心必须建立在对自己和对事物的正确认识的基础上,否则就变成了自负自傲。朝鲜最高领袖金正恩曾夸下海口“没有朝鲜地球就会毁灭”“朝鲜百姓的幸福指数在全球排第二位,仅次于中国”何等豪迈,然而朝鲜百姓的温饱问题都未解决,需要中国源源不断地提供粮食,金三胖这不是自信,而是狂妄自大,目空一切,唯我独尊。我班有个学生平时成绩像“中国的股市”一切都是“泡沫”,老师提醒她实事求是,诚信为本,泡沫终究会破灭的,纸包不住火,他却信誓旦旦考个二本绝都没问题,老师不必杞人忧天。然而高考成绩一揭晓,令人大跌眼镜,连三本分数线都差一大截,她最有信心的一门学科数学才考三十分。这难道是自信吗?我还有一个学生高考220来分,无论本班同学如何规劝,她志愿就是不填,毫不犹豫地选择复读,并信誓旦旦绝对考上本科,然而复读期间大大小小的考试她从没超过300分。我佩服她“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但她毕竟不是武松,信心从何而来呢?这两位同学与其说是自信,不如说是“夜郎自大”,自欺欺人。现在有少数学生以为会算几笔加减乘除,自己就是华罗庚了;
以为记住了几个英语单词,自己就可以当翻译官了。他们是坐井观天、孤芳自享,要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当高考真的来临,不是靠吹牛皮就能将本科吹来,而要靠实力去拼杀。自信要建立在一定的实力上,如果硬要人为地给自己戴上一副沉重的枷锁,将本科挂在嘴边,美其名曰充满自信勇往直前,反而会成为别人的笑柄。
二、学生的现状
现在的提高班,只不过是矮子里拔将军,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班上的最高分还没有一中正取的最低分高。由于绝大部分学生基础不牢固,尽管努力了,但学习效果不明显,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班上没有 “领头羊”,“贫困户”却很多,有少数“贫困户”平时从没背个一篇课文,从没记过一个单词,从没验算过一道习题,考试的时候凭借“手机” 打天下,分数比认真读书的还高,读书的学生反倒被他们讥讽,“平时读书那么用功,有啥用,分数没我高,我靠考场发挥,这才就叫效率”。“ 不读书有理”,想读书的学生学习热情就会被风吹雨打去,觉得反正升本科无望,上专科不愁,混混日子算了。家长何尝不是一样的心理呢?小学初中时不少家长还对孩子满怀各种憧憬,但孩子读了九年书之后是骡子是马仿佛已经泾渭分明,很多家长对子女的学习不抱什么希望,很少过问学习情况,只希望子女在学校不出事不变坏,上不上大学无所谓。我有一位学生的家长在校外租房陪读时,从不到学校与各任课老师交流,从不过问考试成绩,从不了解小孩在校表现,陪读仅仅是煮饭给小孩吃,别让小孩变瘦了。家长对子女没信心,上不上大学无所谓。“学生最怕的就是看不到希望”,我很认同这位教育专家讲的这句话。学习终究是件苦差事,一个看不见自己美好前程的人,通俗讲就是一个没有盼头的人,怎么愿意受苦前行?尤其是边缘生,虽然拼死拼命的学,但成绩总是不如人意,他们经常会一脸沮丧地对老师诉苦“我这段时间,明明努力了,数学、物理、化学我花了那么多的心血,白天学晚自习之后还加班到深夜,但效果却一点都不明显” 无奈、失落、卑怯,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我明显感觉到他们的自信心在一点点散失。我深深地明白,学业上的困难不是最大的困难,没有了对自己的信任,那才是最大的困难,没了自信,别说成绩很难上去,甚至能否坚持完高中三年的学习都成问题。可以说他们中的很多人是“出师未捷心先死”,未来在他们眼里可能是一片灰暗。温家宝总理曾经说过:“信心比黄金还珍贵,它能让人看见光明与希望。”所以说提振学生的信心比教会学生多做几道题目要重要的多。
三、学生自信心缺失的原因剖析
一是社会对人才观的片面认识。虽然人们常说“行行出状元”但从家长到老师再到学生,实际上严重地中了“万般皆下品,唯有成绩高”的毒,经常只拿成绩这一把尺子衡量成败,学习好就行,学习不好什么也不行,成绩差的学生一步步沦为陪玩耍陪上课陪考试的“三陪人员”,最后必然会产生自卑自弃的心理。
二是传统的教育方式。我国的教育崇尚批评与自我批评,而不是表扬与自我表扬。从孩子的发展过程看婴儿学讲话学走路阶段获得的表扬鼓励是最多的,但孩子越大,受到的表扬越少,从家庭到学校都是如此,到了高中表扬几乎断流,教育变成了教训、训斥,这严重地挫伤了学生的自信心。
三是形形色色的高难度的试题。因为高考是选拔性的考试,难度自然较大,各种资料唯高考是瞻,题目难度普遍较大,我们大多数的学生通过“学考”都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面对各式各样的资料书,不用功的学生做不出,用功的学生也做不好,被失败打击的一蹶不振,学生怎会有自信可言。
四、提振学生信心的办法
1、 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校的学生在其他方面表现出来的智力和能力不见得比重点学校学生差,甚至在某些方面还要强,但是我们大多数同学的文化基础确实离考上本科还有一定的差距,然而本科并非成功的代名词,本科也不代表人生的全部意义。必须树立“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人才观,让学生坚信:每个人的起点不同,每个人的亮点也就不同。只要同学们造就了自信乐观的性格,培养了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锤炼了不屈不饶的坚强意志,条条大路通罗马,不上本科照样成才,不上本科同样能演绎精彩的人生。
2、选择切合自己实际的奋斗目标
人生的每一阶段都要选择好合适的奋斗目标,我号召学生逐渐降低心理预期目标,切忌好高骛远,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平时经常给学生灌输一种观念:提高就是一百分,进步就是好学生,不求完美无缺憾,只求日日在奋进。我曾经有个学生中考成绩列全县1600名之后,但他制定的高考目标却为湖南大学,我帮助他分析自身的优势与劣势,目标应该为二本,最终他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反而信心满满,顺利地考上了二本院校。事实上他后来去三中复读了,还是没上一本线。
3、培养学生的平常心
古人说:“人生不如意常八九”,只要自己奋斗了,努力了,无论结果怎样都无怨无悔。其实人生就是一次旅行,在乎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风景和看风景的心情。有的同学整天愁眉苦脸,忧心忡忡,经常眼神呆滞,垂头丧气。我经常向他们强化这样一个信念:即使遭遇失败,那就认为失败是成功之母;
即使再苦再累,也要认为这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没有什么大不了,对自己笑一笑;
没什么大不了,一切都会变好。多鼓励学生,甚至说一些违心的话、善意的谎言也不为过。
4、用教师的自信去感染学生。
我不是一个自信的老师,每天只能和老黄牛一样埋头苦干、脚踏实地。我不自信,吃过一些苦头,所以我希望我的学生要自信。曾记得我班有个女生化学没考好愁眉苦脸,对自己非常失望,认为自己不是学理科的料,到上英语课时还苦恼不已,英语老师见此情景当着全班同学说了一段话:“虽然我教大家教得非常辛苦,成绩也没多大起色,但我每天都满面春风,信心百倍,在这一点上你每个学生都要向我学习。”这个女生脸上马上多云转晴。由于教师是自信的,是充满阳光的,自然而然,学生也会受到熏陶,也会变得快乐、阳光、自信。这位女生最终顺利地考上了二本。面对处于书山题海中的高三学子们,和他们聊一聊老师自己曾经的学习经历,让他们感受老师是如何经历高三生活的。另外,在和学生的交流中,更多的表现对学生的信任,让他们知道,在老师心中自己的能力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都会让学生多一份自信的力量。
5、注重班级文化的激励作用。
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各种励志标语,例如“如果不可能,我就一定要;
如果一定要,一切皆可能”。要求每个学生课桌上都要有座右铭。在教室的后墙上设计“教师寄语”园地,每天要求学生进行宣誓,召开“提振信心稳定心态”主题班会,循环播放励志歌曲等等,让学生从中受到感染与启发,把学生的备考劲头鼓足,有了士气一切便水到渠成。
第三篇: 提振社零的讲话
提振实体经济作者:来源:《浙江人大》2012年第04期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靠实业富民、靠实业强省、靠实业发展起来。然而,受国际需求萎缩、中小企业产能过剩、用工成本上升、实体经济和非实体经济之间投资回报反差大等综合因素影响,比较利益诱导要素流向非实体经济,我国经济面临产业“空心化”的潜在风险。
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扭转“脱实向虚”倾向,做大做强实体经济,推动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代表们建言献策。
打破“三重门”,为实体经济拓展空间
“温家宝总理提出要认真落实‘非公新36条’,制定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这是民间资本的一大利好。”3月5日上午11时许,刚刚听完政府工作报告走出人民大会堂东门的全国人大代表、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南存辉向记者表示了他的喜悦。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完善和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打破垄断,放宽准入,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铁路、市政、金融、能源、电信、教育、医疗等领域,营造各类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环境”,这让南存辉等民营企业家看到了希望。
全国人大常委会内司委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经济学家辜胜阻曾指出,当前小微企业进入垄断行业面临“三重门”:一重是铁门,垄断企业把持;
一重是“玻璃门”,看得见进不去;
还有一重是“弹簧门”,进去以后逼你退出来。
对此观点,全国人大代表、浙商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程惠芳深表认同。“目前在一些垄断行业,民间资本准入的确存在‘玻璃门’、‘天花板’现象。垄断企业的高利润,并不是靠发明创造,靠个人智慧取得,而是凭借稀缺资源,凭借机会的不平等。”
“打破民营企业进入垄断行业的‘三重门’,要防止‘雷声大、雨点小’。”程惠芳说,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规范政府行为,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准入的行业和领域,比如教育、医疗、铁路等。“我期待‘非公新36条’实施细则的出台,为我省民营经济迎来新的发展高潮。”
第四篇: 提振社零的讲话
用亮点提振信心
作者:王俊本
来源:《新闻爱好者》2015年第09期
【摘要】在新的经济形势和舆论生态下,党报必须牢牢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主旋律不动摇,发挥自己站位全局的政治优势、资源优势和思想优势,把握新常态下的新战略、新部署,观大势、谋大事、抓亮点,从而帮助读者廓清认识迷雾、增强发展自信,为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营造舆论主场。近年来,《河南日报》经济报道的突出特点是抓大事、抓特点、抓亮点,通过对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三大国家战略规划以及目前正在开展的积极融入“一带一路”等重大主题的宣传报道,通过对不同时期经济形势的分析和对基层典型的挖掘推介,全面展示了河南在新常态下的竞争优势、发展机遇和对外开放的良好形象,鼓舞了士气,提振了信心,充分发挥了党报引导舆论的“航标灯”“定盘星”作用。
【关键词】新常态;
亮点报道;
提振信心;
经济报道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兰考考察时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新常态”这一表述自此进入公众视野。
作为总书记首次正式提出“新常态”的地方,河南如何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作为河南省委机关报,《河南日报》如何做好经济报道,为新常态下的经济工作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近年来,《河南日报》的经济报道突出抓大事、抓特点、抓亮点,通过对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三大国家战略规划及目前正在开展的“一带一路”等重大主题的策划宣传,通过对经济形势的分析报道和对基层典型的挖掘推介,全面展示了河南在新常态下的竞争优势、发展机遇和对外开放的良好形象,鼓舞了士气,提振了信心,为促进全省经济健康快速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这些报道选题准、站位高、立意新,起到了引导舆论的“航标灯”“定盘星”的作用,进一步巩固了党报引导舆论走向的主阵地、排头兵地位。许多报道受到中宣部和河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