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心得(完整文档)

时间:2022-07-17 10:25: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心得(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心得(完整文档)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心得6篇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心得篇1

专题 中国共产党奋斗的风雨历程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建党和大革命时期

(1)中共一大(1921年7月23日,上海),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1926年至1927年,中共与国民党合作进行北伐,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3)北伐战争中,以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为主的叶挺独立团屡立战功。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1)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
五四精神

开始时间:1919年5月4日 。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口号:“废除二十一条”“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结果:北洋政府被迫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的职务;
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意义: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精神: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精神;
追求进步、民主和科学的伟大精神;
站在时代前列,不畏强暴,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的精神等。

继承:热爱祖国,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积极投身爱国运动;
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追求科学和民主,为国家的繁荣富强作出贡献。

(2)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时间:1921年7月23日 地点:上海。

主要代表: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何叔衡、李达等13人,他们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

意义:这次大会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

(3)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及其原因。

创建:1924年5月,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建议下,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军校设在广州附近的黄埔岛上,又被称为黄埔军校。

机构: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为校长。设立党代表,建立政治工作制度。廖仲恺任党代表,后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方针:黄埔军校实行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并重的方针,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这是它同一切旧式军校根本不同的地方。军校学习苏联红军建军经验,

作用: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政治和军事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北伐战争时间和主力: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10万人正式出师北伐。

先头部队: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

结果:直捣南京、上海。北伐战争取得巨大成功。

胜利原因:①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②正确的战略方针;
③人民群众的支持;
④北伐军的英勇奋战等。

2.土地革命时期

(1)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领导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2)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发动秋收起义,起义失败后,毛泽东放弃进攻城市,转而向敌人力量薄的农村进军,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建立了中国革命第一支坚强队伍──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4)1934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工农红军被迫进行长征。

长征途中召开了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5)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朱德和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故事,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率领两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

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它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的时期。

创建:①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湖南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秋收起义。毛泽东率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开始创建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②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部队辗转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部队胜利会师。两支部队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意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

(6)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时间: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经过:①1934年10月,红军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②1935年1月,红军占领遵义。中央在这里召开政治局扩大会,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共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③遵义会议以后,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④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⑤1936年10月,红军二、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意义: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精神: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艰苦奋斗、团结互助的精神;
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
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为正义事业献身的精神;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顾全大局,与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精神等。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3.抗日战争时期

(1)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国共两党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领导全民族抗战,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3)1937年9月,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这是中国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4)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进行百团大战。这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

(5)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启示:国共合作则民族振兴;
国共分裂则民族衰败;
我们要谋求两党合作,促进国家统一。

4.解放战争时期

(1)重庆谈判:蒋介石阴谋发动内战;
中共努力争取和平;
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2)1947年3月,彭德怀、贺龙率领西北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3)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4)1948年9月──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通过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部队。

(5)1949年4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作战,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在大陆垮台。

列表识记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目标与作用

目 标

作 用

挺进大别山

夺取中原地区,转入战略反攻

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反攻的序幕,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

三大战役

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主力决战

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渡江战役

消灭一切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

解放南京,宣告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覆灭。

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1.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

(1)1949年9月召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充分的准备

(2)1949年10月1日举行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3)1951年5月,西藏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4)1950年10月-1953年7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军民并肩作战,取得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

(5)1950年-1952年底,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1)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时间: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宣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54门礼炮齐响28响:54门象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运动,28响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的28个春秋)

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了,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2)知道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的目的: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西藏和平解放意义:祖国统一大业大陆基本完成;
西藏和平解放,使西藏人民免受战争之苦,有利于人民生活的稳定和经济发展。

(3)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迹,体会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英雄人物: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牺牲,他用身躯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邱少云(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直至壮烈牺牲)

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等)

(4)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农村展开。结果: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除了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

作用(意义):

①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②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

③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两千多年指从战国时期开始)。

2.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1)1953年-1956年,我国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改变我国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1954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1953年-1956年,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一五计划:时间:1953---1957年,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成就:一田(克拉玛依油田)、一桥(武汉长江大桥)、三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六路(三公路[川藏、青藏、新藏]、三铁路[集二、宝成、鹰厦])。

(2)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

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1.社会主义探索时期

(1)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2)1958年,由于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党中央错误的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我国经济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

(3)在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铁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成为全国人民的楷模。

(4)1966-1976年,由于毛泽东对阶级斗争的形势估计过于严重,错误的发动了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遭受到巨大损失。

(4)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指导思想: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鼓足干劲,

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评价总路线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面貌,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失误的表现

1958年大跃进:
标志:盲目求快,片面追求高速度;

掀起全民大炼钢铁运动

人民公社化运动:
特点:一大二公(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大办公共食堂

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评价: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产生的严重失误。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的结果(1)违背客观经济规律(2)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等左倾错误泛滥(3)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4)国家和人民遇到建国后未曾有过的经济困难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的原因: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对国情没有认识清楚,急于求成。

经验教训:经济建设一定要遵循客观规律;
立足国情,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5)讲述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先进人物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

“铁人”王进喜 奋不顾身投身中国石油事业

“两弹元勋”邓稼先 ,为我国的核武器研制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 带领兰考人民与自然灾害进行了顽强斗争。

好战士雷锋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6)“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 ,了解“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

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为“叛徒、内奸、工贼”,开除出党并被迫害至死,这是“文革”中最大的一起冤案。

影响: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文化大革命”时期,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国民经济发展缓慢,教育科学文化事业被严重摧残。拉大了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社会思想与社会风气遭到严重破坏。

教训: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后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必须对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的阶级矛盾作科学的分析;
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
必须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2.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伟大的转折,从此,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2)对内改革:从1978年开始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从1985年开始,我国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

(3)对外开放:1980年,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逐步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4)中共“十二大”,,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5)中共“十三大”,正确分析国情,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制定了党在初级阶级的基本路线。

(6)1992邓小平发表南方视察讲话,强调党的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特区姓社不姓资。发展才是硬道理。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7)中共“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党的指导地位,还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8)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1978年12月,北京。全会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从此我国走上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农民创造了“包产到户” 这一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意义:①明确了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关系,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②空前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发展,③促进了乡镇企业的崛起,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对外开放:以深圳等经济特区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1980年,我国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创建成功,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创办经济特区的作用和影响①可以增强同国外的经济技术合作交流与合作,②引进人才、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③有利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④也有利于世界了解中国,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

改革开放格局:经济特区——14个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省 (1988年,最大的经济特区);
(经济特区集中于福建、广东、海南三省)

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地区、上海浦东新区。

14个沿海开放城市(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福州、广州、杭州、宁波、 温州、湛江、北海)

(4)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补充:1、中共所开辟的两条正确道路

(1)毛泽东,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起点标志: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2)邓小平,建设道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两条道路的共同点(启示):立足国情、实事求是,把马列主义原理同中国实践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的革命、建设道路。

2、新中国农业政策的四次调整。

(1)1950年到1952年底的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发展开辟了道路。

(2)1955年的农业合作化,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结果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3)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结果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4)1978年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坚持了土地公有制,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结果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补充:(5)其它涉及农村、农业或土地问题的知识点。

战国商鞅变法,关于土地问题规定(课本七上)。

明末徐光启《农政全书》(中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近代西方科学知识)。

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改革土地制度,解脱劳动者的贫困,做到“家给自足”。

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课本九上),日本明治维新关于土地问题规定(课本九上)。

苏联的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在农业上的弊端(课本九下P10弊端③):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

(6)农村政策、制度的调整应遵循原则(启示):

①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③尊重客观经济规律;

④调动农民积极性。

专题感悟:

1、中国共产党担负了中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使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新中国。

2、中国共产党能够根据不同的历史条件,调整自己的指导思想,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的党,正确的党。我们要好好学习,拥护党的领导,立志做一名共产党员。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心得篇2

专题 中国共产党奋斗的风雨历程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建党和大革命时期

(1)中共一大(1921年7月23日,上海),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1926年至1927年,中共与国民党合作进行北伐,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3)北伐战争中,以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为主的叶挺独立团屡立战功。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1)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
五四精神

开始时间:1919年5月4日 。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口号:“废除二十一条”“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结果:北洋政府被迫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的职务;
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意义: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精神: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精神;
追求进步、民主和科学的伟大精神;
站在时代前列,不畏强暴,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的精神等。

继承:热爱祖国,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积极投身爱国运动;
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追求科学和民主,为国家的繁荣富强作出贡献。

(2)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时间:1921年7月23日 地点:上海。

主要代表: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何叔衡、李达等13人,他们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

意义:这次大会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

(3)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及其原因。

创建:1924年5月,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建议下,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军校设在广州附近的黄埔岛上,又被称为黄埔军校。

机构: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为校长。设立党代表,建立政治工作制度。廖仲恺任党代表,后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方针:黄埔军校实行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并重的方针,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这是它同一切旧式军校根本不同的地方。军校学习苏联红军建军经验,

作用: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政治和军事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北伐战争时间和主力: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10万人正式出师北伐。

先头部队: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

结果:直捣南京、上海。北伐战争取得巨大成功。

胜利原因:①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②正确的战略方针;
③人民群众的支持;
④北伐军的英勇奋战等。

2.土地革命时期

(1)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领导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2)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发动秋收起义,起义失败后,毛泽东放弃进攻城市,转而向敌人力量薄的农村进军,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建立了中国革命第一支坚强队伍──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4)1934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工农红军被迫进行长征。

长征途中召开了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5)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朱德和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故事,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率领两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

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它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的时期。

创建:①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湖南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秋收起义。毛泽东率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开始创建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②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部队辗转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部队胜利会师。两支部队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意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

(6)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时间: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经过:①1934年10月,红军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②1935年1月,红军占领遵义。中央在这里召开政治局扩大会,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共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③遵义会议以后,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④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⑤1936年10月,红军二、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意义: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精神: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艰苦奋斗、团结互助的精神;
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
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为正义事业献身的精神;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顾全大局,与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精神等。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3.抗日战争时期

(1)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国共两党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领导全民族抗战,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3)1937年9月,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这是中国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4)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进行百团大战。这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

(5)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启示:国共合作则民族振兴;
国共分裂则民族衰败;
我们要谋求两党合作,促进国家统一。

4.解放战争时期

(1)重庆谈判:蒋介石阴谋发动内战;
中共努力争取和平;
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2)1947年3月,彭德怀、贺龙率领西北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3)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4)1948年9月──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通过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部队。

(5)1949年4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作战,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在大陆垮台。

列表识记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目标与作用

目 标

作 用

挺进大别山

夺取中原地区,转入战略反攻

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反攻的序幕,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

三大战役

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主力决战

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渡江战役

消灭一切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

解放南京,宣告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覆灭。

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1.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

(1)1949年9月召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充分的准备

(2)1949年10月1日举行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3)1951年5月,西藏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4)1950年10月-1953年7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军民并肩作战,取得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

(5)1950年-1952年底,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1)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时间: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宣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54门礼炮齐响28响:54门象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运动,28响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的28个春秋)

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了,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2)知道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的目的: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西藏和平解放意义:祖国统一大业大陆基本完成;
西藏和平解放,使西藏人民免受战争之苦,有利于人民生活的稳定和经济发展。

(3)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迹,体会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英雄人物: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牺牲,他用身躯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邱少云(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直至壮烈牺牲)

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等)

(4)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农村展开。结果: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除了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

作用(意义):

①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②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

③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两千多年指从战国时期开始)。

2.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1)1953年-1956年,我国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改变我国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1954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1953年-1956年,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一五计划:时间:1953---1957年,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成就:一田(克拉玛依油田)、一桥(武汉长江大桥)、三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六路(三公路[川藏、青藏、新藏]、三铁路[集二、宝成、鹰厦])。

(2)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

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1.社会主义探索时期

(1)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2)1958年,由于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党中央错误的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我国经济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

(3)在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铁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成为全国人民的楷模。

(4)1966-1976年,由于毛泽东对阶级斗争的形势估计过于严重,错误的发动了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遭受到巨大损失。

(4)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指导思想: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鼓足干劲,

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评价总路线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面貌,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失误的表现

1958年大跃进:
标志:盲目求快,片面追求高速度;

掀起全民大炼钢铁运动

人民公社化运动:
特点:一大二公(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大办公共食堂

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评价: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产生的严重失误。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的结果(1)违背客观经济规律(2)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等左倾错误泛滥(3)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4)国家和人民遇到建国后未曾有过的经济困难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的原因: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对国情没有认识清楚,急于求成。

经验教训:经济建设一定要遵循客观规律;
立足国情,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5)讲述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先进人物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

“铁人”王进喜 奋不顾身投身中国石油事业

“两弹元勋”邓稼先 ,为我国的核武器研制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 带领兰考人民与自然灾害进行了顽强斗争。

好战士雷锋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6)“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 ,了解“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

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为“叛徒、内奸、工贼”,开除出党并被迫害至死,这是“文革”中最大的一起冤案。

影响: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文化大革命”时期,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国民经济发展缓慢,教育科学文化事业被严重摧残。拉大了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社会思想与社会风气遭到严重破坏。

教训: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后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必须对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的阶级矛盾作科学的分析;
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
必须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2.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伟大的转折,从此,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2)对内改革:从1978年开始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从1985年开始,我国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

(3)对外开放:1980年,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逐步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4)中共“十二大”,,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5)中共“十三大”,正确分析国情,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制定了党在初级阶级的基本路线。

(6)1992邓小平发表南方视察讲话,强调党的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特区姓社不姓资。发展才是硬道理。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7)中共“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党的指导地位,还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8)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1978年12月,北京。全会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从此我国走上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农民创造了“包产到户” 这一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意义:①明确了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关系,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②空前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发展,③促进了乡镇企业的崛起,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对外开放:以深圳等经济特区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1980年,我国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创建成功,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创办经济特区的作用和影响①可以增强同国外的经济技术合作交流与合作,②引进人才、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③有利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④也有利于世界了解中国,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

改革开放格局:经济特区——14个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省 (1988年,最大的经济特区);
(经济特区集中于福建、广东、海南三省)

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地区、上海浦东新区。

14个沿海开放城市(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福州、广州、杭州、宁波、 温州、湛江、北海)

(4)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补充:1、中共所开辟的两条正确道路

(1)毛泽东,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起点标志: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2)邓小平,建设道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两条道路的共同点(启示):立足国情、实事求是,把马列主义原理同中国实践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的革命、建设道路。

2、新中国农业政策的四次调整。

(1)1950年到1952年底的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发展开辟了道路。

(2)1955年的农业合作化,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结果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3)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结果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4)1978年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坚持了土地公有制,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结果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补充:(5)其它涉及农村、农业或土地问题的知识点。

战国商鞅变法,关于土地问题规定(课本七上)。

明末徐光启《农政全书》(中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近代西方科学知识)。

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改革土地制度,解脱劳动者的贫困,做到“家给自足”。

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课本九上),日本明治维新关于土地问题规定(课本九上)。

苏联的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在农业上的弊端(课本九下P10弊端③):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

(6)农村政策、制度的调整应遵循原则(启示):

①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③尊重客观经济规律;

④调动农民积极性。

专题感悟:

1、中国共产党担负了中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使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新中国。

2、中国共产党能够根据不同的历史条件,调整自己的指导思想,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的党,正确的党。我们要好好学习,拥护党的领导,立志做一名共产党员。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心得篇3

专题一  中国共产党95年的奋斗历程

一、重要会议

(一)党的创建时期(1921年——1923年)

1.中共“一大”(1921、7、23,上海),中国共产党成立。

2.遵义会议(1935)

(1)内容:①解决博古等人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
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2)意义: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革命的关键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三)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1945年)

1.中共“七大”(1945,延安)

(1)内容:①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报告,提出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②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③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2)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四)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1949年)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9,北平)

内容:①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新中国的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②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主席。③确定了国旗、代国歌、首都、纪年方法。④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五)新中国成立后

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

内容:①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②选举国家主席,任命国务院总理。

2.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

(1)内容:①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最重要的成果)③恢复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2)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4.中共“十二大”(1982):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5.中共“十三大”(1987):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制定了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确立三步走战略部署。

6.中共“十四大”(1992):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7.中共“十五大”(1997):提出并论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8.中共“十六大”(2002):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9.1992年 邓小平南方谈话:针对当时影响改革开放的主要思想障碍: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二、国共关系和统一战线

国共两党关系变化及启示(国共两党两次合作与两次分裂)

时期

关系

原因

影响

大革命时期(1924-1927)北伐战争时期

合作

反帝反封建的共同任务

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

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分裂

蒋介石等叛变革命,镇压人民

导致大革命失败,形成十年内战的局面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合作

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取得抗战胜利,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新

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

分裂

国民党在美国支持下发动全面内战

给全国人民造成巨大灾难,形成台湾海峡两岸长期分裂对峙的局面

启示:

①国共两党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兴旺和崛起,分则给中华民族带来战争和灾难。(或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或两党合则国兴,两党分则民族和人民不幸)

②国共两党代表的是不同利益的政党。在民主革命时期,两党两次合作,沉重打击了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③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应以民族利益为重,精诚团结,齐心协力,为实现第三次合作,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三、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三农问题)

1、建国初期

1950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2、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政府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运动,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通过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化为公有制,从根本上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958年依据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即“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由此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结果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60年中央开始全面调整国民经济,加强农业生产,坚决纠正“共产”风。

4、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集体经济,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农村改革向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发展。(2006年实行免除农业税政策)

考试链接注意:①党和国家每次调整都遵循的原则: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根本出发点(着眼点):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为民着想,急人民所急,视人民利益为最高准则。

3、在新时期下实行新农村建设(三农问题)合理性的建议有:a、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
b、调整产业结构;
c、实施“科技兴农”战略;
d、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e、重视农村教育和医疗,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四、结论(启示):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心得篇4

专题一、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

一、选择题

1、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是因为( )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B、北京学生举行抗议活动

C、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 D、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2、1926年,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决定进行北伐的政府是( )

A、南京临时政府 B、北洋军阀政府 C、广东国民政府 D、南京国民政府

3、第一次国内革命给共产党留下的最深刻的教训是( )

A、必须建立一个广泛的统一战线共同战斗

B、必须反对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C、必须坚持革命的领导权,开展武装斗争

D、必须坚决反对国民党右派的进攻

4、历史上国共两党之间曾经有过两次合作。下列史实,发生在国共两党合作期间的是( )

①黄埔军校 ②北伐战争 ③抗日战争 ④解放战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下列不属于中国“七大”内容是( )

A、讨论抗战胜利和解决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问题

B、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 C、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

D、发出了“对日寇最后一战”的口号

6、下列运动,对我国生产力发展起了促进作用的是( )

A、土地改革运动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运动

7、陈毅在某战役结束后,深情地说:“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车出来的”,这场战役是指(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8、“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这说明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者的主要原因( )

A、美国在外交上孤立中国 B、美国阻止我国解放台湾

C、美国入侵朝鲜,威胁了中国安全 D、向世界表明中国的强大

9、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起步于( )

A、洋务运动时期 B、“一五”计划期间

C、十年“文革”时期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10、1960年,党和政府为克服经济的严重困难采取的措施是( )

A、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B、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在全党进行一次全面整风运动 D、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

11、下列各项是“文革”教训的有( )

①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必须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②必须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③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④要维护领袖的绝对权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粉碎“四人帮”后,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其主要原因是( )

A、“两个凡是”仍占主导地位 B、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没有完全恢复领导职务

C、“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未得到平反 D、为改革开放奠定了思想基础

13、下列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最准确的理解是( )

A、不同于苏联、东欧模式的社会主义

B、发展完善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

C、从中国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起来的社会主义

D、不接受马克思主义条条框框的束缚

14、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的先后顺序是( )

①土地改革 ②人民公社化 ③农业合作化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④②③ D、③①④②

15、20世纪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这两大理论成果是( )

A、毛泽东思想、邓小平主义 B、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C、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6、邓小平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在恢复国家主权、推进祖国统一方面,他的贡献是( )

A、率领人马解放军挺进大别山

B、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推动香港、澳门回归

C、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为现代化建设指明方向

D、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7、学完现代史,小华同学得出这样的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下列叙述能够体现这一认识的有( )

①在万隆会议,周恩来总理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使会议取得圆满成功②1971年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③我国在解决国际事务的重大问题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④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开始进入小康水平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18、体现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行政机构是( )

A、特别行政区 B、直辖市 C、省 D、自治区

19、强大的国防力量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主要担负我国核反击任务的军种是( )

A、海军陆战队 B、空降兵部队 C、武警部队 D、导弹部队

20、某校九年级⑵班的同学以“中国共产党历次重要会议”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下列关于党的历史上一些重要会议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②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③中共八大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开端 ④中共十三大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材料解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56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主要的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

材料二: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请回答:

⑴党的“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决议上体现的一条主线是什么?

⑵这两次会议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各有什么指导作用?

⑶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什么思想路线?

2、今年是改革开放31周年,请同学们一起来探究古今中外的改革。

⑴秦始皇统一六国主要得益于什么改革?

⑵我国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在哪次会议上?

⑶“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这句话反映了当时我国农村实行了什么政策?

⑷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
市场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南巡讲话”

想一想,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与苏俄的新经济政策都强调采取什么经济手段?

⑸赫鲁晓夫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没有成功,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⑹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三、问答题

20世纪50年代,在我国通过“一化三改”创造性地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转变,但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不仅出现过急躁冒进的错误,甚至还出现了全局性的、长期性的社会动乱。20多年的艰辛探索,为确立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丰富经验。

⑴“一化三改”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其中三大改造的完成有什么历史意义?

⑵20世纪50年代,我国出现过哪两次急躁冒进的错误,这些错误的共同原因有哪些?

⑶“全局性的、长期性的社会动乱”是指哪一事件?这一事件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⑷你认为20多年来的艰辛探索为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累了哪些正反两方面的丰富经验?写出其中两条。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心得篇5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
1921—2021,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100年来,中国社会沧桑巨变。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中国共产党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胜利。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迈向新征程的中国共产党,举世瞩目。













历史实践证明了,没有用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的领导,没有先进政党顺应历史潮流、勇担历史重任、敢于作出巨大牺牲,我们的国家就无法团结统一、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走向繁荣富强。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十四五”由此开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由此开启,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意义重大。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千百年来,作为一种社会理想,“小康”在中国人心中有着经久不衰的魅力。到建党100周年时,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进入新世纪后,在基本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提出的奋斗目标,是对人民的庄严承诺。
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憧憬即将变为现实。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真抓实干的良好作风,齐心协力、开拓进取,以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异答卷,迎接“小康”的到来,迎接党的百年华诞。



中共党史大事记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1949年)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心得篇6

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国现代化的百年奋斗历程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我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国现代化的百年奋斗历程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国现代化的百年奋斗历程心得体会

1921年7月,在国家危难之际诞生的中国共产党注定了她的不平凡,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战,建立了新中国。10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自强不息,不怕曲折,克服艰难,一步一步走向胜利,一步一步走向辉煌。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她勤劳为民主,共产党她一心救中国这首歌就是我的太外婆和外婆常唱给我听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雄壮嘹亮的歌曲。太外婆和外婆都没有读过书,但是这首歌她们却唱得好熟练,我以前都觉得她们好神奇哦!直到妈妈给我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在解放前,太外婆家里是很穷的,外婆出生时刚是中国处在内第1页 共7页

忧外患之时,那时敌人侵虐我们中国人,对我们中国人民惨不忍睹的屠杀,太外婆一家为了生存,带着外婆四处逃难,根本谈不上温饱二字,更不用说学文化了。是中国共产党誓死的奉献精神,抛头颅、洒热血,把日本鬼子赶跑,又把内战抚平,让人们终于在令人无法忘怀的黑暗中看见了曙光,统一全中国,让穷苦人民翻身做了主人,外婆家从此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丰收着自己的劳动成果,生活也日渐好了起来。



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满怀激情地投入到了新中国的建设之中。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各行各业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英雄模范,如:王进喜、时传祥、雷锋、焦裕禄、钱学森、钱三强、陈双田、邓稼先、华罗庚一个个闪光的名字,犹如繁星点点,照亮了新中国的天空。虽然,他们的生活环境不同、工作岗位不同、能力大小不同,但他们都以我是共产党而自豪,都以人民服务为无上光荣。他们胸怀祖国,一马当先,发奋图强,为改变祖国的一穷二白的面貌做出来重大的贡献。



这些年来,在共产党明智的领导下,外婆家的农村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新农村,新政策,从党和政府按农村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月可领取60元养老金政策实施,按年龄高低的不同层次发放,外婆70岁就能领到70元一个月的养老金,太外婆就高一点,快90岁的太外婆就可以领到100元一个月的养老金,外婆老说:是第2页 共7页

党的政策好,我们的日子才过得这样甜蜜蜜啊!

我们这一代的孩子,虽然没有经过贫穷的困惑;没有经过战乱的恐慌;没有经过生死的考验,生活在这样美好的社会当中,有父母亲人的呵护,有老师同学的关心,在优良的环境中接受着知识的熏陶。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国现代化的百年奋斗历程心得体会

一九二一年七月,烟雨南湖,一叶红船劈波斩浪,缓缓驶出。十三名共产党人高擎镰刀铁锤,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小小红船见证了中国历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成立了给苦难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火种。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突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奇迹。回望历史长河,展望今日盛世,我们仍沐浴在党的阳光下,感受着党带来的温暖。

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与国家一起栉风沐雨,砥砺前行,为着中国人民的艰苦卓绝地奋斗,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他们改变了一个民族的命运,改变了一个国家的历史走向,而不变的。是他们坚守的初心。红船精神,正是这份初心的真实写照。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中国共产党时时准备为人民牺牲一切,时时贯彻红船精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第3页 共7页


如今,共产党人带领着中国人民乘着继往开来的气势,跃居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研发出世界的高科技产品,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历尽天华成此景,我党始终坚持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x。中国共产党在摸爬滚打中逐渐站起来,秉持独立自主的外交观念,逐渐在风起云涌的国际有了一席之地,东亚病夫、弱国无外交等笼罩在中国人头顶的阴霾逐渐消散开去,中国,在共产党的指引下,一步步走向强大。

自古疾风知动草,从来板荡见忠诚。庚子新春,疫情肆虐,山河志其艰险。危难时刻习总书记温暖人心的话语拨动心弦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都同你们站在一起,都是你们坚强的后盾!有医护工作者,与死神搏斗,坚守岗位,不顾性命;
有解放军战士和人民警察,兢兢业业,铮铮铁骨,挺身而出;
有无数平凡又伟大的人民,众志成城,势不可挡。中国在这场劫难中展示了独特的制度优势,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任尔东西南北风,仍坚不可摧。

如今的青年,仍应传承红船精神。无论航船有多大,我们都不能迷失方向。无论航路多宽,都会有激流险滩。无论航行有多久,都不能忘记从哪里,到哪里去。中国共产党的红船精神深深鼓舞着我,鼓舞着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走向辉煌灿烂的明天。
第4页 共7页


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国现代化的百年奋斗历程心得体会

中国共产党发展史是一部成长史,一部血泪史,一部激进史。从嘉兴红船起航,带领中国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带领中国人民攻坚克难消除绝对贫困,领导全国人民走上改革开发之路,让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回看百年路,跌宕起伏。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在探寻中国出路的广大青年和爱国之士带来了希望与奋斗的方向。经历思想的启蒙,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它承受住了右倾主义、左倾错误的考验,冲出了白色恐怖的包围,经受住了抗日战争的迫害,走上了执政之路,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涅槃重生。这一路,是革命先烈用血肉之躯铺就的救国之路;
这一路,是革命烈士用铜墙铁壁铸就的希望之路;
这一路,是仁人志士用理想信念绘就的革命之路。路途之艰险与漫长,超乎想象;
胜利之不易与喜悦,弥足珍贵。

回看百年路,历久弥坚。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树立了为中国第5页 共7页

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百年发展历程,中国共产党完成了从成立之初只有50多名党员到现在拥有9500多万名党员的量变;
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质变。积聚磅礴之势,开创宏图伟业。革命时期提出的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与今天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遥相呼应。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启全面从严治党新征程,党内作风建设持续改善,全国政治生态持续净化。在中国共产党铿锵有力的正确领导下,中国人民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坚定地向第二个百年目标奋进。百年发展历程,无论走到何时何处,面临何种境遇,党都始终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坚持实事求是,正确面对失利,客观分析存在的主观错误,最终取得一次又一次胜利。在革命时期、新中国建设时期、改革开发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期积累总结的经验,都将成为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昂扬迈入发展新征程的宝贵精神财富。

回看百年路,奋发前行。一路走来,中国共产党从未退缩,中国共产党员从未气馁,不断摸索前进的道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失败中认清中国现状,最终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完成万里长征,实施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等战争策略。一路从南走到北,从北打向南,哪里有剥削压迫,哪里就有中国共产党。延安方向成了中国人民心中向往之地,延安精神振奋鼓舞第6页 共7页

人心。站在党百年奋进的新起点,唯有坚持和发扬革命精神,坚持党的正确理论指导,走好前进的路,才能延续革命精神,发出中国的声音,喊出中国的形象,创造中国的奇迹。征途漫漫,唯有奋斗,我们应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奋发前行,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7页 共7页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