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鲁科版必修1,第六章,第4节,超重与失重,教案(4)(完整文档)

时间:2022-06-10 09:05:01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1-2022学年鲁科版必修1,第六章,第4节,超重与失重,教案(4)(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2021-2022学年鲁科版必修1,第六章,第4节,超重与失重,教案(4)(完整文档)

 

 第六章第 4 4 节

 超重与失重

 一、教材分析

  1 1 .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题是在学完牛顿运动定律的根底上,来探索和研究超重和失重的问题,不仅有利于加强学生对牛顿运动定律等前面知识的综合和深化理解,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超重和失重是学生生活中中比拟熟悉的现象,因此教学时尽量贴近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教学过程中多安排学生的动手实验时机,让学生有切身的体会,同时也应安排些思考和探讨的话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加深学生对超失重的理解。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能稳固电学问题的分析思路,加深对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交流能力,具有很重要的实际意义。

 教学重点 发生超重、失重现象的条件及本质。

 教学难点 1、发生超重、失重现象的条件及本质。掌握超重和失重现象并不是物体的重力发生变化,而是物体所受的支持力或拉力发生了变化。

 2、理解什么是完全失重。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学完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论知识,但缺乏实际的应用,对概念的理解上还很抽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一个生动活泼的场景,利于学生的理解消化,同时也立足于学以致用。列举大量的实际例子,供学生分析解决,提高学生的能力。

 2.本节课的理论知识来源于生活中的大量事例,但学生对新事物新情况了解较为片面,不能很好地由感性认识提升为理性认识,应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分析现象的一般方法,成为终身学习的根底。

 三、教学目标:

 ★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超重现象和失重现象。

 2.理解产生超重、失重现象的条件和实质。

 3.能够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超重和失重现象。

 4.理解生活中的超重与失重现象,并能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相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探究两方面分析超重和失重现象。

 2.通过实验和对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

 3.引导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发生超重、失重现象的条件及实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培养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学习习惯和合作精神。

 2.从探究中体验科学之美,养成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习惯。

 ★ 教学资源 多媒体投影仪、纸带、 重物 、弹簧测力计、钩码、矿泉水瓶、水、水桶等。

 ★ 教学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设计意图

 引入

 新课

  手中有一条纸带,将一个重物挂于其中,大家来想一想,如果只用一只手你能不能把这条纸带拉断呢?怎么拉?

 1′

  激发兴趣

 新 课 教 学

  ( 一) 观察与思考:观看视频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电梯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和物体重力的关系怎样?

 2、电梯从一楼上升到九楼过程中台秤的示数如何变化?

 3、电梯从九楼下降到一楼过程中台秤的示数如何变化?

 4、电梯上升和下降时物重有没有变?

 给出超失重概念:

 超重现象:

 像这种物体对支持物 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

 失重现象:

 像这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

 教师提问,学生答复:相等。

 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视频得出:电梯从一楼上升到九楼过程中台秤的示数先变大→不变→变小。

 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视频得出:电梯从九楼下降到一楼过程中台秤的示数先变小→不变→变大。

 教师提问,学生答复:不变。

 让学生明确超失重的概念。

 2′

  4′

 新

 课

 教

 学

 教师提问:为什么电梯在上升和下降时,台秤的示数会时而等于重力,时而大于重力,又时而小于重力。物体超失重到底取决于什么?

 〔二〕实验探究:物体超失重取决于什么? 猜测:发生超重、失重现象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探究:

 请同学们利用弹簧测力计、钩码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实验方案:

 1、用弹簧测力计从静止向上拉起钩码到静止,注意观察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情况?

 2、用弹簧测力计拉着钩码从静止向下到静止,注意观察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情况? 思考:用弹簧测力计从静止向上拉起钩码到静止的过程中经历几个不同的运动过程? 〔向下呢?〕

  运动

 情况

  速度

  方向 加速度a a

 的方向 测 力 计读 数 变化 拉 力 与重 力 大小比拟 超失

 重 加速

 上升

 减速

 上升

 加速

 下降

 减速

 下降

 思考:物体超失重取决于什么?

 结论:

 超重、失重现象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方向无关,只决定于物体的加速度方向。

 1、超重时,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上,即物体加速上升或减速下降。

 2、失重时,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下,即物体加速下降或减速上升。

 引发学生思考。

 引发学生猜测:可能与物体的速度或加速度有关。

 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自行设计实验方案。

 教师提问,学生答复:加速上升→减速上升。

 向下时,加速下降→ 减速下降。

 学生 3 人 1 组,分组实验探究,教师交代考前须知,巡视指导。

  学生代表展示实验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讨论概括出:超重、失重现象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方向无关,只决定于物体的加速度方向。

  6′

  2′

 1′

 2′

  2′

  新

 课

 教

 学

 思考:物体处于超重〔失重〕状态时,地球作用于物体的重力怎么变?

 超失重的实质: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时,地球作用于物体的重力没有变,只不过物体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悬挂物的拉力〕变大或变小。

 〔三〕理论探究:

 请同学们尝试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分析论证。

 1、理论证明当物体的加速度向上〔加速向上或减速向下〕时,拉力大于重力。

 2、理论证明当物体的加速度向下〔加速向下或减速上升〕时,拉力小于重力。

  3、如果物体的加速度向下且 a=g 那么拉力 F=? 教师给出完全失重的概念与条件。

 完全失重:

 1、定义:像这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等于零的现象。

 2、条件:加速度向下且 a=g 演示实验:我们来看一个实验:

 当装有水的水杯壁上有一个孔时,静止时水会不会从孔中流出来?为什么? 思考:如果让这个杯子自由下落又是什么情况呢?在完全失重情况下,液体对容器侧壁还有没有压强?

  结论:在完全失重情况下,液体对容器侧壁没有压强。

 请同学们来交流一下你们所了解或亲身经历过的超重、失重现象。

 如:1.蹦极〔播放视频〕2.过山车 3.宇航员〔播放视频〕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分析得出超失重的实质: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时,地球作用于物体的重力没有变,只不过物体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悬挂物的拉力〕变大或变小。

 学生练习,用学过的知识,对超失重教学理论证明。

 当物体的加速度向上时,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 F -G G = ma

  F =

 ma +

 mg >

 G G

 当物体的加速度向下时,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G -

 F = ma

 F =

 G -

 ma <

 G G

 引导学生得出如果 g a=g 那么 F=G- - mg=0

 教师提问,学生认真观察实验,分析得出,静止时,水对杯壁有压强,所以水会从小孔流出,当杯子自由落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是,水对小孔没有压力,也就没有压强,实验水不会陈小孔流出来。从而得出结论:在完全失重情况下,液体对容器侧壁没有压强。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平常了解或亲身经历过的超重、失重现象。

 1′

 5′

  2′

 1′

 板书设计 1、超重时,F﹥G 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上 { 失重时,F﹤G 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下 {

 完全失重时,F=0,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下且等于 g。

 2、超重、失重现象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方向和大小均无关,只决定于物体的加速度方向.

 课 堂 练 习

 1.有关超重和失重,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举重运发动在举起杠铃后不动的那段时间内处于超重状态。

 B.宇航员在月球上行走时,处于失重状态。

 C.游泳运发动仰卧在水面静止不动时处于失重状态。

 D.蹦床运发动在空中上升和下降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都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2.有关超重和失重,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时,所受重力大于 mg,处于失重状态时,所受重力小于 mg。

 B.物体具有向上的速度时处于超重状态,物体具有向下的速度时处于失重状态。

 C.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时处于超重状态,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时处于失重状态。

 D.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时,重力消失。

 3.竖直升降的电梯内的天花板上悬挂着一根弹簧秤,弹簧秤的秤钩上悬挂一个质量 m=4kg 的物体,试分析以下情况下电梯的运动情况(g 取 10m/s2 ):

 (1)当弹簧秤的示数 T 1 =40N,且保持不变. (2)当弹簧秤的示数 T 2 =32N,且保持不变. (3)当弹簧秤的示数 T 3 =44N,且保持不变.

  1′

  课堂小结

 交流讨论: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还 有什么困惑? 重新回到课前,新课引入的问题:手中有一条纸带,将一个重物挂于其中,大家来想一想,如果只用一只手你能不能把这条纸带拉断呢?怎么拉?

 通过学生交流讨论,得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请一位同学,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释该怎么 拉,为什么要这样拉。并上台演示。

 2′

  作业布置

 课本 P120 Q3 、4 、6

 加速上升 减速下降 加速下降 减速上升

 3、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时,物重大小并没有变,只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视重发生变化而已。

推荐访问:第六章 第4节 超重与失重 教案(4) 失重 第六章 超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