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学习心得

时间:2022-07-09 13:40: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学习心得,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学习心得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学习心得4篇

第一篇: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学习心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

党的十八大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科学内涵及其相互联系,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鲜明特色。

  这个概括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践、理论、制度紧密结合的,既把成功的实践上升为理论,又以正确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还把实践中已见成效的方针政策及时上升为党和国家的制度。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就特在其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上,特就特在其实现途径、行动指南、根本保障的内在联系上,特就特在这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上。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
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坚持改革开放;
既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坚持、发展和继承、创新的关系。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同时,我们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国家层面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符合我国国情,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应该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特色鲜明、富有效率的,但还不是尽善尽美、成熟定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需要不断完善。邓小平同志1992年在视察南方重要谈话中指出:“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党的十八大强调,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我们要坚持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坚持和完善现有制度,从实际出发,及时制定一些新的制度,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提供更加有效的制度保障。

第二篇: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学习心得

如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自主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提到“自主创新”很容易使人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相联系。然而,“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首要意义在于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不认识这一点就不能把握“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本质,也难以全面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指导意义。

“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之一,内涵十分丰富。其首要的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由中国共产党人寻找适合本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在全面部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时,第一次把“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作为引领全局的首要任务,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精髓。自主创新的实质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基本出发点,牢牢把握国家发展的主导权、主动权,坚持独立自主地掌握中国前途和命运,坚持按照中国国情选择并且实践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是一个大国,在科技创新上要有自己的东西。一定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是新时期我国的重大国家战略。经过多年努力,我国虽已逐步走上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并取得长足进展,但面临的问题也不少。新形势下,自主创新道路如何才能越走越宽广?

纵观世界主要创新型国家的发展历程,美国、英国等国家高度重视原始创新和基础研究,走的是技术领先者的创新道路;
日本、韩国等国家则充分利用技术转移获取技术领先者的先进技术,走的是技术跨越者的创新道路。各个国家的创新道路各不相同、各具特色。应该说,对于创新道路而言,没有绝对的哪条道路更好、更优越,关键是要看其能否适应本国的经济发展阶段、社会状况和国际政治、经济大环境的要求。因此,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关键是要基于我国大国经济体、后发

国家的国情,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坚持发挥自身特色,提高科技投入效率,努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基于我国国情,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

路要越走越宽广,需要统筹好三方面关系。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的关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理清目标的优先次序,突出阶段性重点,考虑各环节的衔接配套。这就要求我们加强顶层设计,在自主创新问题上分清轻重缓急,利用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着力解决影响发展全局的重点问题、突出矛盾和关键环节。同时必须认识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没有先例可循,顶层设计必须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必须与基层的实践探索紧密结合。技术驱动型创新与需求引导型创新的关系。我国是一个大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就决定了我们需要逐步改变过去科技创新方面的跟随战略,逐步改变对发达国家科技创新的依附性。当前,面对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推进,我国应在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前沿技术领域推动技术驱动型创新,力争在部分领域形成局部优势,抢占科技发展战略制高点。同时,作为后发国家,我国只能以相对有限的资源、条件

去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在绝大多数领域必须通过需求信号引导创新活动,从而实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最大程度地避免创新资源的浪费。以我为主与国际合作的关系。实践证明,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真正的核心技术只能靠我们自己研

发。只有以我为主,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才能真正将国家发展与安全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同时,作为后发国家,

我国有可能在广泛吸收国外先进科学技术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实施赶超战略,实现自主创新能力的飞跃。因此,在多数领域我们应通过继续加强和深化国际科技合作,有效利用全球创新资源提升创新效率。统筹好以上三方面关系,是从战略层面对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提出的要求。事实上,要使自主创新道路越走越宽广,更根本的是培育一种有利于激发社会成员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的创新文化。创新文化是支撑自主创新的不竭动力。应通过各种途径培养人们的创新思维、激发人们的创新欲望,营造允许失败、鼓励冒险、宽容创新者的良好氛围,形成面对“建设性失败”或“聪明的失败”时的包容态度。

第三篇: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学习心得

为什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王 南

  这一科学论断是作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两个根本原因之一提出的。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加深理解。

  第一,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提出。1979年3月,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我们党要在中国的建设问题上完成当年在中国革命问题上毛泽东同志领导我们党完成的开创自己道路的任务。1980年1月,他又提出,在发展经济方面,要“寻求一条合乎中国实际的,能够快一点、省一点的道路”。1982年9月,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他又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在研究和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崭新实践中,才找到了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在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相继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基础上,由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和完整表述。这表明,时至今日,在更多地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我们党对于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同一开始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命题时相比,是大大地深化了。

  第二,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我国在改革开放实践中找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十几亿中国人民摆脱贫困、走向温饱、小康和中等发达的必由之路,是进一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的幸福之路。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如果说,在鸦片战争以来160多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通过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社会主义,找到了救中国的唯一正确的理论和道路,那么,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则通过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找到了一条振兴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唯一正确的理论和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我们在改革开放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坚持通过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所有这些,都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原则,都是在脚踏实地地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同时,由于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样的基本国情又决定了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必然会具有更多的中国特色。我们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具有巨大优越性的,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在这条道路上所创造的各方面事业和各项工作的这一系列中国特色,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我们党对中国特色高度自觉的追求,本身就包含了高度自觉地学习和借鉴国际经验。改革开放以来,正是由于打开国门、全面开放,认真研究世界上各相关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正反两方面经验,才使我们在后发现代化过程中,从理论到实践都打开了新的眼界和新的境界。但学习借鉴绝不等于照抄照搬,对外国的不论是大国的还是小国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都不能照抄照搬,因为照抄照搬历来不能取得成功。

  第三,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未来发展前景。党的十七大报告充满信心地说,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这样的信心建立在什么基础上呢?从根本上说,就是我们党经过这么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比过去深刻得多了,经验也丰富得多了,广大干部群众贯彻落实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也都大大增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提出和贯彻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形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的完善,以及我们各方面发展理念、发展方式的更加科学,所有这些建立在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基础上的越干越会干,决定和预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第四篇: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学习心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特色之我见

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发达资本主义的强大压力下、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的低潮困境中向世人展示出生机勃勃的新景象。本文从国情特色、理论特色、实践特色、目标特色及意义特色五个方面作细致深入的剖析,使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特色”有更好、更清晰和更透彻的理解。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理论;
实践;
特色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show the world a vibrant new scene under strong pressure from the developed capitalist , on the world socialist movement that in the frustration and low trouble . This article put an in-depth analysis on the road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conditions of special, theory, practice of the special, special target characteristics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five aspects to make the " special" to have better, clearer and deeper understanding.

Key words: the road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ory ;
practice; characteristics

引 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概括。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适合中国特点的道路,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一、国情特色

纵观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以苏联为首的各社会主义国家忽视了在资本主义不发达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实际,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使社会主义建设遭遇困难和挫折,也使人们对于在经济政治文化落后的国家能否建设社会主义产生了怀疑和动摇。

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指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存在一个如何认识中国国情的问题,认清中国的国情是认清一切建设问题的基本的根据。而认识国情,最重要的是要搞清楚现实社会的性质和发展阶段,认识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它的变化。

党的十三大召开前夕,邓小平同志强调指出:“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定规划。”在我国这个社会主义建设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的生产之间的矛盾是主要矛盾。

因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明确的发展方向——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发展。初级阶段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定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提供了基本依据,自觉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二、理论特色

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形成了完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点,就是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正是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我们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路。

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十六大的13年间,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将治党治军治国新的经验加以概括和总结,创立“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如何建设党”的问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重要指导思想。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创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功地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结合起来,既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充分运用了市场经济的活力,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又一次跨越。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总结了几十年的发展实践,同时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出发,要求我们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又扎根于我国国情和时代赋予的鲜明的中国特色,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的思想基础。正是在它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艰苦奋斗,使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三、实践特色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的建设布局,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建设布局更加科学完善,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做出了路径选择。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政治建设上,我们坚持和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坚持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经济建设上,中国共产党逐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成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文化建设上,我们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的同时,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各种社会思潮,既包容了文化的多样性,又有力地抵制了错误的和腐朽思想的影响;
社会建设上,我们努力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体建设布局中,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提供物质基础,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提供政治保障,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社会环境。四大建设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前进方向更加明确。

四、目标特色

邓小平同志曾强调说:“我们搞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社会主义,是主张和平的社会主义。只有发展社会生产力,国家才能一步步富强起来,人民生活才能一步步改善。只有争取到和平的环境,才能比较顺利地发展。”因此,和平发展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外的标志性特征和国家战略。

一方面,在国内战略上表现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和谐,是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目标。我们要构建的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就要求我们树立和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更加注重解决民生问题,更加注重克服发展的不平衡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另一方面,在国际战略上表现为构建和谐世界。和谐的世界是民主的世界、和睦的世界、公正的世界、包容的世界。中国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民主、和睦、协作、共赢精神;
在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
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促进人类文明进步;
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呵护人类生存的地球家园。中国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以自己的发展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五、意义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在突破地域界限而成为具有世界性意义的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经验给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以重大启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以铁一般的事实向世人表明: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正如列宁所说:“社会主义不是幻想家的臆造,而是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最终目标和必然结果。”中国的社会现实向全世界显示了社会主义确有资本主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而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为正确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提供了成功的范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使世界人民在社会主义的低谷中看到了社会主义胜利的希望之光。我们坚信,以中国为首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一定会不断地发展和壮大。

结 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着丰富的科学内涵和强大的生命力。这条道路是自鸦片战争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尤其是先进的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独立自由和国家繁荣富强为己任,在几个世纪的探索中,历尽曲折,从而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它独具的“特”,也就是说,只有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壮大中国,只有选择中国特色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只有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国家的繁荣昌盛。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1.

[2] 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8.

[3]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 .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33.

[4]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5] 列宁.列宁选集 .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8~97.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