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总结一下党百年历史经验【完整版】,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总结一下党的百年历史经验6篇
第1篇: 总结一下党的百年历史经验
百年历史,再谈五四!——五四运动专题详解
五四青年节
时光荏苒,历史的车辙从1919缓缓一路延伸至2018,碾过烽火岁月、深嵌青春与热血。
99年岁月变迁,明天,2018年5月4日,我们将迎来第99个五四青年节。
五四青年节,或隆重或简朴,每年一次。
是对历史的致敬、也是对现实人生的反思、更是对前路漫漫的指引。
历史中的五四运动,在中国近现代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在中招、高考中都是必背考点之一。
今天,借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之际,茁华教育与同学们重温烽火岁月,跨百年历史,再谈五四!
五四青年节发展至今,其节日意义主要分为“纪念五四运动”和“庆祝青年的节日”。
二者的意义相辅相成,以回顾岁月不忘历史为根基,以敦促新时代青年牢记使命为国之奋斗为指引,构成了每年一度的五四青年节。
-五四起源及经过-
历史回放1919,在那个救国图强的年代,我们能想到关于五四运动的有“救亡与启蒙、民主与科学、封建与革命、新文学与新文化,”等等。
1919年兴起的反帝爱国五四运动,其爆发原因是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法、美操纵“巴黎和会”不仅无理拒绝了中国作为战胜国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正当主张,竟还将战败国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不法权益转交日本,激起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
其导火线正是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外交失败。
面对这样的屈辱局面,从5月1日开始,北京的学生纷纷罢课,组织演讲、宣传。
5月4日,北京三千多学生举行游行示威,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迅速发展成为获得广大工人阶级支持的全国规模反帝爱国运动和以民主科学反对封建文化传统的新文化运动。
-五四核心内容与历史意义-
五四运动中产生的五四精神,其核心内容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五四精神代表着诚实的,进步的,积极的,自由的,平等的,创造的,美的,善的,和平的,相爱互助的,劳动而愉快的,全社会幸福的统一体现。
可以说,五四精神就是被升华了的爱国精神。
五四运动所带来的历史意义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性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同时一般地认为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工作实际上始于五四运动,其依据正是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在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
梁启超《中国少年说》中曾写到: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鹰隼试翼,风尘翕张。
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百年岁月,回望历史,如今读来仍字字锤心。
一个困厄的旧中国,一个期盼出现“少年中国”的革命人,作为青春中国诞生的第一口呼吸。
五四运动中的青年人以血肉之躯化身革命先锋,以命相搏,用未来作为豪赌。
在1919年的五月4日,他们走上街头,以和我们一样甚至比我们小的年龄。
在青春最恣肆的年级承担了超越他们能力范畴的历史重任,将一腔热血奉献给了深爱的国家和自己无悔的青春。
-新时代的五四精神-
岁月缓行,如今的我们,走上街头不会在看到他们的身影,也不用肩负“革命”和“救亡”。
但我们依然还有肩负“伟大民族复兴”的宏大叙事;
或许我们如今不需要推广白话文、新闻学。
但德先生与赛先生依然需要我们肩负普及。社会建设、制度完善、家国和昌仍旧需要我们从点滴做起、从基层做起。
五四青年节是青年一代人的节日,也希望不仅是在这一天,而是在每一天,都能牢记先贤风采、牢记时代使命。
将五四赋予我们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去代代传承,以饱满的精神力量,去肆意挥洒我们的汗水,去创造我们的国家时代。
历史,靠的从来不是一代人的努力。五四运动发展至今,不断充实蕴含各个时代的精神与感召力。一代代努力一代代传承,去唤醒去感召。
刻苦学习吧,努力拼搏吧!孩子们,青春不单单是人生的一段时期,他更是我们心灵的一种状态。
每个人的青春都是限量版,而你,找到自己的使命了吗?
青春是我们一直为梦想努力的姿态;
青春是遭遇挫折磨难也绝不屈服的顽强意志;
青春更是时代传承下骨子里百折不挠的积极心态。
五四青年节是对历史的致敬、也是对现实人生的反思、更是对前路漫漫的指引。
五四的命题永远不会过时,每个时代都赋予了其新的生命与诠释,愿你我肩负五四的使命与责任感,成长路上,紧紧相伴!
青春路上,不言疲惫,
愿你有梦为马,随处可栖!
第2篇: 总结一下党的百年历史经验
教学案例——日本JTB百年历史
JTB(前日本交通公社)诞生于1912年,是日本最大、世界排名第四的跨国旅游集团,2010年的销售总额超过我国所有旅行社年营业额之和。今年是JTB创立百年,佳天美(中国)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负责JTB中国市场运营)董事长山崎道德莅临上海,在“东方讲坛•上海旅游讲坛”上讲述了这个旅游业巨型航母的百年发展史。
百年历程:从观光旅游到综合性产业
在JTB的百年发展历史中,JTB是随着日本现代旅游业的发展而成长的。1912年3月12日日本旅游局在东京成立,这就是JTB的前身。从1912年成立时铁道局一层西北拐角处的小屋,到如今拥有187家国内外分公司,JTB勾勒出了一个庞大的综合性旅游企业版图。
“1915年1月4日,JTB在东京火车站开设服务所,开始代理销售火车票业务;
1927年开始,扩大旅游代理销售业务,获得的代理手续费收入逐渐赶超会员会费收入;
1925年开始销售联票‘游览券’,可根据游客需求确定旅游线路,并为游客提供车、船票及住宿就餐券。”山崎道德说。
JTB在发展过程中,也并非一帆风顺。1949年,JTB被取消代理销售国铁车票资格,顿时失去了80%以上的收入,企业陷入生存危机。“机会往往酝酿在危机之中。面对困境,JTB积极拓展其他业务渠道,通过销售旅馆住宿券、景点游览券等项目,实现了经营业务的开拓和营业收入的逆转。”山崎道德说。
在日本大众化旅游时代,除了单一的住宿券、游览券,JTB还推出了可直接购买旅游打包产品及线路的旅游礼品券。被山崎道德誉为“JTB发展史上划时代的举措”。“这些以旅游代金券、旅游礼品券等形式出售的票据,游客可以自己使用,也可以作为礼物送给别人。”山崎道德说,“旅游券在使用时,相当于现金,且随时可用。旅游券一售出,公司就可以回流资金,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现金流问题。”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JTB将经营范围向金融保险领域延伸。1983年8月发售JTB卡、1985年推出旅行券分期预付款计划、1987年11月发行百货商店通用商品券、1989年7月成立日本国际伤害火灾保险株式会社……作为综合性旅游企业航母,JTB初具规模。
进入二十一世纪,面对日本国内长期低迷的经济形势,JTB积极寻求新的商务模式,将企业航母驶向新蓝海。2000年2月,“JTB Benefit”在这一背景下成立,旨在为各公司员工提供外包的疗养及度假服务;
同年4月,JTB与日本最大的门户网站YahooJapan合资成立“Tavigator”,利用Yahoo的网络召集能力,结合JTB的旅游专业服务,成为了日本网络旅游销售的领先企业。
经营管理:从制度建设到品牌建设
一家企业何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保持百年长青?
“自成立伊始,JTB就将员工视作企业的财产。”山崎道德说,JTB十分重视员工的正规化教育。
1962年,JTB成立50周年时,在东京开设了中央研修所;
1973年,关西研修所于大阪成立;
1982年,JTB在成立70年之际,推出“新JTB运动”。
“‘JTB服务纲领’明确规定:为了让客人说‘这就是JTB’,我们以真挚的笑脸迎接客人;
为了让客人感受到‘不愧是JTB’,我们用丰富的知识和信息为客人提供专业的服务;
为了让客人说‘下次还要利用JTB’,我们站在客人的立场上,为客人提供诚心诚意的服务。”山崎道德说。
塑造自律创造型员工已经成为JTB集团培养员工的目标。为此,JTB构建了187家分公司共同的教育体系——JTB大学。山崎道德表示:“公司会根据员工的工作年限及所处岗位、业务内容,结合网络,开设相对应的研修课程,内容可以说是全方位覆盖。”
日本JTB是以“准专卖店”的模式发展的,既充当产品设计者,又同时拥有完善的零售门店。为了让上海旅游界同仁更好地了解JTB,山崎道德以“LookJTB”为例,阐释了JTB的品牌“准专卖店”模式。
在日本,“LookJTB”可谓是家喻户晓的海外旅游品牌。每年有超过130万人次以上的游客会选择该品牌的旅游产品。“以前,JTB集团总社有一个部门专门负责该品牌产品的企划制作和销售,后来,我们成立了专门的公司:JTBWorldVacations,负责设计能满足各销售公司需求的‘LookJTB’产品。JTBWorldVacations负责企划制作产品,各地分公司进行销售,从中获得提成收入,这极大地提升了各分公司的工作积极性。”山崎道德说。
2006年,JTB集团开始分社化进程。即将一个大集团拆成14家子公司。各子公司单独作业。“以前都是由JTB总部制订各项规章制度,较为呆板。下属公司在做出战略决策时,还要等待总部命令,可能会因此贻误商机。”山崎道德如此解释JTB分社化的原因,“为了帮助子公司更加适应当地市场的发展,同时,也为了有利于公司快速地做出经营决策和判断,我们成立了14家分社,实行独立的经营管理,目前共拥有上千家营业网点。”
另一方面,为了杜绝出现分社凝聚力下降,公司还专门召开了全社旅游事业战略会议,提升集团的整体凝聚力和执行力。
2004年,JTB把观光旅游业重新定位为文化交流产业,以“人与人的交流”为主旨提供旅游服务。
2011年,JTB推出新的集团品牌理念,制定“TheJTBWay”,确定了“行随感动”的品牌口号。
如今,JTB仍然是全球旅游业内声名显赫的王者,公司员工逾26000名,业务涉及旅游观光、休闲度假、饭店餐饮、会议展览、金融保险、房屋地产、建筑装饰、教育卫生、技术情报、广告娱乐、印刷出版、运输物流、网络IT等多个领域。其中2010年旅游业比重达到88.5%,占据绝对份额。
第3篇: 总结一下党的百年历史经验
中国百年历史感想
悠悠历史,已被翻过了一页又一页的篇章,回首顾望,有让我们敬畏的人物,有让我们愤怒屈辱的事件,更有让我们永远深埋在心中的记忆。愤怒,那些侵占我们领土残害我们同胞的侵略者;敬畏那些为了名族利益而不断战斗,无谓牺牲的战士们。沧桑年华,在一次次的革命战斗中,逝去的鲜活生命将成为人们永久的歌颂者。
在中国,辛亥革命成为了一次重要的转折点, 为中国历史上开一政治革命的新纪元。这个在后来人们眼中既算成功又是失败的革命, 推翻了满清,成就了一个三民主义自由平等的新中国。辛亥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就在打破了帝制政治的价值观和政治思想的同时,也对于中国传统以儒家为主的诸多价值观的权威性产生冲击,致使在其后的新文化运动中一度出现打倒孔孟、“全盘西化”等民族虚无主义思想。参加辛亥革命的更多的是军人,旧式官僚,各地士绅。这些人在辛亥革命后仍然掌握权力。虽然其主要领袖孙中山出身平民知识分子,但中国贫穷的平民阶层没有参加辛亥革命,因此辛亥革命后,生存条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辛亥革命后的军阀割据,大量战乱及军人政治才使传统拥有知识和功名的士绅官僚力量渐衰,代之而起的是具军事背景的人物以及地方土匪恶霸。从此中国进入了长期混乱的局面, 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及现代化建设造成很大的阻碍。不可否认,辛亥革命的思想冲击了华人传统的旧社会和旧传统。利他主义,舍己为群,平等和自由之观念因此不断传开。
辛亥革命在亚洲打响了民主的第一枪。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也为无产阶级的壮大奠定了基础。
就近代而言,对中国造成极大混乱的就是“文革十年”,那个让众多知识渊博的学者从此再无宁日,让众多人民饱受摧残的革命, 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在这场所谓的“大革命”中,包括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内的大批中央党政军领导干部、民主党派负责人、各界知名人士和群众受到诬陷和迫害。党和政府的各级机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组织,长期陷于瘫痪和不正常状态。公安、检察、司法等专政机关和维护社会秩序的机关都被搞乱了。正在这许多国家经济起飞或开始持续发展的时期。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中国不仅没能缩小与发达国家已有的差距,反而拉大了相互之间的差距,从而失去了一次发展机遇。“文化大革命”造成全民族空前的思想混乱,党的建设和社会风气受到严重破坏,教育质量普遍下降和教学秩序的混乱,严重压抑了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但任何革命都有有利有弊的一面, ‘文化大革命’ 它提供了反面教训, 没有‘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就不可能制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和一系列政策。
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它“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正确的革命带给人们的是希望,是好的影响,而错误的决定将会对社会对国家造成不可挽回的余地。现在的中国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应有良好的策略促使它更好的前进,每做一个决定都应是深思熟虑的,以免曾今的错误重蹈覆辙。
第4篇: 总结一下党的百年历史经验
百年历史看天津
汉语国际教育一班 陈佳佳 学号13579144
“近代百年看天津”,成为世人共识。天津,四个中央直辖市之一,我国北方经济中心,国际港口城市和生态城市,是中国大陆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的三大中心之一,经历600余年的沧海桑田,特别是近代百年,造就了天津中西合璧、古今兼容的独特城市风貌。从1921年至1949年,那时的天津建筑,在中国大地上散发着异域气息。
古代的天津。4000多年前,天津所在的地方慢慢露出海底,隋朝修建京杭运河后,在南运河和北运河的交会处,史称三会海口,是天津最早的发祥地。1214年,在三岔口设直沽寨。这是天津最早的名称。元朝改直沽寨为海津镇,成为漕粮运输的转运中心。明成祖朱棣称帝后,为纪念由此起兵“靖难之役”,在永乐2年11月21日将此地改名为天津,即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
清末的时候,天津作为直隶总督的驻地,也成为李鸿章和袁世凯兴办洋务和发展北洋势力的主要基地。
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天津,天津被迫开放,列强先后在天津设立租界1900年7月,八国联军攻打天津,天津沦陷。1901年,由八国联军组成的天津都统衙门下令拆除城墙。
俗话说“北京四合院,天津小洋楼”,一座历史名城诱人的魅力,首先来自其独有的建筑美。风貌建筑是一座城市凝固的自传,也是地域文化的典型外现。天津千百幢小洋楼,几乎囊括了西方近代建筑的所有样式——英国中古式、德国哥特式、法国罗曼式、意大利文艺复兴式、俄罗斯古典式、希腊雅典式、近代摩登式等等,风格迥异,千姿万态,争奇斗艳。因此,天津被誉为“世界建筑博览馆”。外地朋友首次来天津观光,从天津站下车,过了解放桥,鳞次栉比的外来建筑映入眼帘,令人应接不暇,恍如置身欧陆。天津这种独特的城市景观,被称为“小洋楼文化”,成为天津城市文化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随着“九国租界”洋楼的拔地而起,天津的市政建筑和公用设施开始走向近代化——邮政、电报、电话、医院、公园、报纸、煤气、电力、自来水、电车、体育场、游泳池、电影院等现代设施及文体场所纷纷涌现。
1860年开埠后的天津,在遭侵略受凌辱的同时,也揭开了向城市近代化艰难转型过渡的序幕。小洋楼文化所展示的近代城市风貌与物质文明程度,租界在市政管理、经济结构、建筑风貌、公用设施、人文意识、生活方式等方面显现出层出不穷的新气象新事物,为封闭滞后的老城区如何向近代城市转化攀升,打开眼界,激活思想,提供样板,注入活力。
另外,小洋楼文化把西方的思维模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等,也一股脑地带进天津,对天津年青一代,产生了巨大影响。外来的西方文化在与本土传统文化激烈碰撞和反复摩荡之中,逐渐适应,历经磨合,渐趋交融。因此,小洋楼文化成为中国年青一代向西方文化观摩学习的窗口。近现代天津籍的一些著名政治家、学者、教育家和文艺家,他们接受基础教育的青少年时代,都是在天津小洋楼里度过的。
在西学东渐的同时,伴随着小洋楼文化的形成,晚清的洋务运动和北洋新政先后以天津为北方的中心次第展开,其势亦如大潮涌起。在这种复杂的背景中,天津近代工业体系、商贸格局、金融市场、市政管理和文化结构等五大体系相继形成,为天津城市近代化和跃升为中国北方商贸中心奠定了基础。
每座城市,都有她的象征,或山川风物,或人文盛景,无论哪一种,一定是独特的——独特的来历,独特的形状,独特的韵味。
北京四合院,天津小洋楼。小洋楼,便是天津的象征之一。
历史留给天津一千多幢样式各异的小洋楼,天津的“世界建筑博物馆”标签即源于此。这千余座小洋楼的绝大部分集中在海河两岸,百年前,这里是大大小小的九国租界。
这些小洋楼按照用途分为三类:公用、民用和商用。民居部分主要集中在和平区五大道(即马场道、睦南道、大理道、常德道、重庆道)、河北区意式风情区和河西区解放南路一带,它们的主人除西方人外,大多是清廷皇亲遗老,北洋政府时期的总统、总长、督军以及巨商富贾、大家红角。
名人多故事,掩映在小洋楼里的故事更添了一丝悬念的味道。百年中国看天津,很大程度是看她的小洋楼。小洋楼是一位中华民国史的导游。归隐的静寂,思潮的预热,丰美的物象,深邃的杂糅能够在里面一一找到对应物。世界罕见的天津小洋楼建筑群把一段屈辱史斑斓记下,沧桑而成天津的租界文化。
“火烧望海楼”又称天津教案。发生在1870年,即清同治九年。清同治八年(1869),天津法国传教士在繁华的三岔河口地区建造教堂,拆除了有名的宗教活动场所崇禧观和望海楼及附近一带的民房店铺,使许多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望海楼教堂建成以后,法国传教士网罗了一批地痞恶霸、流氓无赖为教徒,为非作歹,欺压百姓。1870年6月,法国天主教仁慈堂收容的中国儿童,因发生瘟疫大批死亡,教堂将之葬于河东盐坨之地,每二三人一棺,尸骸暴露,惨不忍睹,引起群众愤恨。适天津不断发生迷拐儿童事件,被捕案犯供称系受教堂指使,一时民情激愤,舆论大哗。6月21日天津知县刘杰同拐犯到望海楼教堂对质,教堂门前聚集的民众与教徒发生冲突,法国驻津领事丰大业到场向刘杰开枪,打伤其随从,激起了天津民众极大愤慨,致使天津全城鼎沸,引发了"火烧望海楼"教案这场大规模的中国民众教案发生后,法、英、美、俄、普、比、西7国联衔向清政府提出"抗议",并调集军舰至大沽口进行威胁。清政府对外妥协,对内镇压,杀16人,流放25人,将天津知府张光藻、知县刘杰革职充军,派崇厚去法国"谢罪",向各国赔银50余万两。自发地反抗帝国主义压迫的斗争。
教案发生后,法、英、美、俄、普、比、西7国联衔向清政府提出"抗议",并调集军舰至大沽口进行威胁。清政府对外妥协,对内镇压,杀16人,流放25人,将天津知府张光藻、知县刘杰革职充军,派崇厚去法国"谢罪",向各国赔银50余万两。天津教案虽然得到平息,但是天津人民对西方侵略者和清政府没有屈服。为抵命而死难的居民被群众视为义士举行公葬,反应教案的一些年画、木刻画一直在民间流传。天津教案在全国引起震动,直隶、江西、福建、四川等地先后爆发了反洋教斗争。
天津是个历史沉淀的城市。正是这百年来的历史,成就了今天的天津,一个历史文化底蕴厚重的城市。走进天津,走进百年中国历史。了解过去,才能更好的展望未来。
第5篇: 总结一下党的百年历史经验
中国近现代百年历史
如何看待辛亥革命以来的中国百年历史,对中华民族来说,中国百年历史是一次伟大的洗礼,正是通过这样的洗礼,中国社会才实现了跨越时代的巨变。这场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革命,使中国社会就“脱胎换骨”,走上现代化道路,走向民族复兴。
一百年前的旧中国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深渊之中,国家四分五裂,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严重激化。政治上,领土和主权的完整遭到严重的破坏。自1840年至辛亥革命爆发前,中国一直笼罩在西方列强侵华战争的硝烟中,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后,中国完全沦为几个帝国主义国家的半殖民地。经济上,社会生产力十分落后,虽然有了资本主义工商业,但传统的小农经济仍为主要形式;
民族资本主义虽有一定的发展,但在整个社会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很小;
外国在华资本和依附于它的官僚买办资本垄断了国民经济命脉,使中国在经济上成了外国资本的附庸。面对深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中国人民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就是一次比较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是,革命果实很快被袁世凯所代表的北洋军阀攫取,中国社会又陷入四分五裂的军阀割据和军阀混战的局面,民族危亡仍是中国面临的严峻现实。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成功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但是,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却是摆在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一个全新课题。我们曾一度把苏联模式当作建设社会主义的样板,但是,正如革命一样,苏联的经验并非全部正确和符合中国国情,因此我们必须自己进行探索。在此过程中,曾出现过重大曲折,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现了指导思想的转变和工作重心的转移,实施了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在此指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百年前的中国与百年后的中国何以会有如此巨大的变化?一百年后的中国,国家和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毫无争议地成为世界主要大国。政治上形成了具有旺盛活力和明显优势的制度模式和发展道路,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由于国家的富强而空前增强。经济上,国家实力快速增长,国民经济实现了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的历史性巨变,综合国力位居世界前列。2009年,中国GDP总量达4.9万亿美元,跃居世界第3位,人均GDP达到3600多美元,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正向全面小康目标迈进。而且,中国对国际社会的贡献和影响日益增强,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拉动,贡献率位居世界第一。面对中国的强劲发展,西方一些观察人士惊呼中国已是一个“头等强国”。中国在世界政治格局中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如果说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mzd宣告“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还是一种象征意义的话,那么今天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中华民族实实在在地站起来了,不但有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而且有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提出的“修建遍布全国的公路网”、“大力发展内河交通和水力、电力事业”等被认为是天方夜谭的诸多梦想,如今都变成了当代中国的现实。
对于这一百年历史,我们可根据社会发展的主题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革命阶段,时间是从1911年辛亥革命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主要是通过革命来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历史任务。第二阶段为探索阶段,时间是从1949年到1978年,主要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
第三阶段是改革发展阶段,时间是从1978年至今,主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这一百年历史也可作个大致的时间段划分,即三个“30年”:第一个“30年”是革命,第二个“30年”是探索,第三个“30年”是改革发展。
在第一个“30年”的革命阶段,中国社会的剧烈变革像一曲多重变奏的交响曲,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全民抗战、解放战争等一连串的政治变迁构成了社会转型的主旋律。只有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正确地认识这些重大历史事件。
关于辛亥革命。对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到底该怎么看?至今仍有一些问题未能彻底搞清楚。比如,辛亥革命究竟是失败了还是胜利了?首先应承认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其功绩和历史地位是不可抹煞的,它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这是不容否定的历史事实。但是也要看到,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近代中国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也没有能够实现国家统一,国家仍处于军阀割据和军阀混战的分裂状态。这也是不容掩盖和抹杀的历史事实。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辛亥革命是不彻底的。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结局,是由当时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领导这次革命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政治上具有先天的软弱性,无法与帝国主义和封建旧势力彻底决裂,导致革命胜利果实为袁世凯代表的军阀势力攫取。辛亥革命的历史也说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这不是主观臆断,而是历史作出的客观结论。
关于五四运动。五四运动已过去90多年,但至今仍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没有彻底搞清楚,这就是五四运动的主题究竟是什么?对此,主要的说法有:“启蒙”说、“新文化运动”说、“反帝反封建”说等等。那么,五四运动究竟是一场什么样的运动?从历史事实上看,五四运动是爱国知识分子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列强在巴黎和会上损害中国主权、反对当时政府的卖国政策而发动的。运动后期,中国工人阶级的参与,标志着运动突破了学生、知识分子的狭小范围,发展成为有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范围的群众**国运动。当然,五四运动也是一次追求民主、科学的思想解放运动,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成为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此后,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登上了政治舞台,并找到了救亡图存的革命道路。因此,五四运动从根本上说是要寻找中国救亡图存之路,其主题非常明确,就是“救亡图存”,其全部内涵体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尊重历史事实,就不应该淡化这个主题。
关于北伐战争。1926年5月,叶挺独立团揭开了北伐的序幕。北伐初期之所以出现势如破竹的胜利局面,是因为孙中山制定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新民主主义三大政策符合民心。但是,后来随着北伐的节节胜利,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翼势力,为独吞革命的胜利果实,背离了三大政策,搞清党反共,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士,公然走上了背叛革命的道路,致使国共合作破裂,北伐遭到挫折,造成了历史的倒退。这也是国民党必然衰亡的根本原因。现在,竟有人不顾蒋介石屠杀共产党人、叛变革命的事实,极力为其屠杀共产党人、制造反革命事端的罪行开脱。历史事实是,蒋介石叛变革命后,中国陷入新军阀混战,给中国人民造成了空前深重的灾难。
关于全民抗战。相对于过去一段时间里很少提及国民党在正面战场抗战中作用的情况,近年来又有人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即片面夸大国民党在抗战中的功绩,仿佛抗日战争中只有国民党进行了“英勇抵抗”,作出了“重大牺牲”,而极力回避和抹杀国民党在抗战期间“积极反共”、“消极抗战”的事实,这当然是裁剪和歪曲历史事实、掩盖历史真相的做法。事实上,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胜利,不仅仅是哪个党派的功劳。对于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我们应该有这样几点基本认识:一是抗日战争是在国共合作的旗帜下进行的全民族抗战,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都作出了贡献。二是应当看到蒋介石作为中国当时的最高统治者,有抗战的愿望,但是他的抗战是三心二意的。在“九·一八”事变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关头,他还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把主要军力用来“围剿”共产党和工农红军,对日本的疯狂侵略一味妥协退让,以致造成“望风而逃”、“失地千里”的溃败事实,特别是在抗战相持阶段,国民党“积极反共”、“消极抗日”这一历史事实更是不容掩盖。三是国民党内部分化严重,派系林立,有亲日的,有亲美的,还有亲德的,各有算盘,纷争不断,很难做到统一意志,一致抗日。汪伪汉奸就是从国民党分化出来的。四是共产党作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制定者和贯彻者,抗日最坚决、最彻底。共产党及其武装力量之所以在敌后根据地迅速地发展壮大起来,绝不是国民党散布的“保存实力”,而是因为共产党坚持全民抗战方针,在敌后推行的土地改革政策和民主政权建设,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要求,维护和实现了他们的利益,因而只有共产党才能够真正做到发动和组织群众联合起来抗击日本侵略,打一场抗日的人民战争。因此,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全民抗战的结果,不应夸大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
关于三年解放战争。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和平是国际国内的大势所趋和人心所向。但是,国民党无视人民的和平愿望,仗着美国的支持和援助,背信弃义地撕毁停战协定,发动了大规模的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使中国社会又陷入了内战危机之中。内战开始,国民党在军事、经济方面的实力都大大超过共产党。军事方面,国民党军队达430万人,而且装备精良;
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只有120万人,且装备简陋。国共军事力量对比如此悬殊,但是,为什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战争能够以弱胜强、迅速胜利?连mzd都未料到国民党在三年之中就被打垮。其根本原因是,中国共产党代表了广大人民利益,团结了要求实现国家统一和民族独立愿望的先进知识分子、工人、农民、民族资产阶级等革命力量,实现了符合中国人民要求的一系列政策。比如,土地改革政策使农民真正成为农村和土地的主人,极大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参军支援前线成为热潮。正如mzd所指出:“我们的解放战争,主要就是靠这一亿六千万人民打胜的。有了土地改革这个胜利,才有了打倒蒋介石的胜利”。(《建国以来mzd文稿》第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年版,第397页)那么,为什么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没有实行“联合政府”?这决不能责怪共产党。中国共产党诚心诚意地希望国内和平、避免内战,在抗战胜利前夕就提出了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但是国民党却违背人民的愿望和要求,妄图在中国搞“一个政党,一个领袖”的专制dc统治。
通过对几个重大事件和重大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对革命阶段的历史形成这样一个基本的认识: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面临着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由于反动统治势力不愿自动退出历史舞台,因此第一个任务只能通过革命的手段来完成。但是,这场革命必须是彻彻底底的革命,而且只有在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取得最终胜利。这就是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逻辑。没有这场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革命,中国社会就不可能“脱胎换骨”,走上现代化道路,走向民族复兴。因此,任何否定中国革命的说法,都是站不住脚的。
第二个30年的探索阶段,是新中国历史上最为复杂和曲折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改造、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文化大革命是这段历史中绕不开的重大事件。近年来,对于这30年历史的认识出现了一些违背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和原则的观点,其中有两种观点值得注意:一种观点否定中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然性,认为中国不该急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应该按照mzd民主革命时期提出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构想,让资本主义有一个充分的发展,等到条件成熟后,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另一种观点全盘否定这30年的探索历史,把其看成是一系列错误的延续,认为在中国搞社会主义是“历史的误会”。这些观点,无论从历史事实还是今天的现实来看,都是对历史的歪曲和主观臆断。事实上,只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看待这段历史,就能正确揭示出这段历史中蕴涵的必然性。
首先,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但是这个社会只是一个过渡阶段,并非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它必然要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因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只是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第一步,它的前途是社会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为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条件。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党的领导下经过3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之后,中国的工农业生产无论在规模上、速度上,还是在主要产品质量上,都取得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水平,这为其后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条件。于是1953年党明确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这条路线的实质是为了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使之成为国家和社会的唯一经济基础,直接地是为了解决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间接地是为了更快地发展生产力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现代化,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和中国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的独创性。对于社会主义改造,邓小平强调指出,“在搞社会主义方面,mzd主席的最大功劳是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我们最成功的是社会主义改造。”(《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13页)
其次,探索过程不可能不犯错误。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对刚刚成立的新中国来说是一个崭新课题。经过新中国头7年的国民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改造后,社会主义制度得以在中国确立。从1956年到1976年,党努力从实际出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之路。其间尽管遭受许多挫折,甚至出现严重失误,但还是提出了许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有价值的思想和判断,也取得了一些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对这30年探索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是很不严肃、很不科学的。如果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分析,就会发现这段曲折历史的背后有着深刻的必然性。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面临着“立什么”的重大课题,虽然经过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但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重大问题一时还很难认识清楚,只能在实践中摸索。只要是探索,就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败。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的20年探索中,由于指导思想上出现了“左”的错误,致使出现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革”等重大曲折,使社会主义实践遭到严重挫折。但是,在付出代价的同时,这个时期的探索也为国家的发展创造了一系列根本性条件:社会主义的政治根基——四项基本原则是这一时期形成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以及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是这一时期确立的,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也是这一时期建立的,所有这些为后来改革开放30年的强劲发展奠定了政治和物质基础。正如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所指出的:“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在以mzd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mzd思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而且,中国共产党从这一时期所犯的错误中总结的一系列经验教训,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笔宝贵财富,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没有‘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就不可能制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和一系列政策。三中全会确定将工作重点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发展生产力、建设四个现代化为中心,受到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拥护。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有‘文化大革命’作比较,‘文化大革命’变成了我们的财富”。(《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72页)党和人民从这几十年曲折探索中深刻地认识到,搞教条主义是不行的,闭关自守也是不行的,这为改革开放奠定了认知上的基础。
第三个“30年”的改革发展阶段,是中国百年历史上最为光辉的篇章。在这30年里,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在经历前30年曲折探索的艰苦磨砺之后迎来新的辉煌,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中国奇迹”,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图伟业推到了历史前所未有的新阶段。这30年的历史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必须继续坚持,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对于这30年的历史,今天绝大多数人都能实事求是地认识和看待。
中国百年历史是一个不可分割的进程,革命、探索、发展这三个阶段的发展演进具有无法抗拒的历史逻辑。中国今天的巨大进步,是几代为中华民族复兴奋斗的革命者、建设者的伟大实践而取得的成果。决不能把这一完整的历史脉络割裂开来。
第6篇: 总结一下党的百年历史经验
百年中国,红色记忆
开 篇
A:连天珠峰昂头颅,莽莽昆仑为骨骼。
巍巍五岳犹五子,赫赫三山广传说。
B:陆地无垠任驰骋,大海浩瀚荡碧波。
春朝花放江山娇,秋日丰收结硕果。
A:数千年的狂风吹不折你挺拔的脊背,
内忧外患中你闯过岁月的蹉跎,
改革开放你勇往直前气势磅礴。
B:做一场梦,用一百年。共和之梦,理想之梦,富强之梦!
那一颗颗划破漫天黑暗的流星,前仆后继,迎接曙光!
A:上下五千年,看我浩浩乾坤。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B:纵横九万里,看我泱泱华夏。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A:百年中国,红色记忆
B:万古流芳,历史铭记
各个片段:
(一):孙中山
翻开历史的画卷,回首共和国的难忘记忆 。1924年1月,孙中山在宣言中接受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混沌的中华大地晨曦微露……
(二):娘子军
1930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琼崖独立师和娘子军连正式成立。他们在崇山峻岭中冒着枪林弹雨与侵略者和反动派周旋。保家卫国,巾帼不让须眉。
(三):江姐
1947年江姐创办《挺进报》,以笔做枪,捍卫民主,对抗邪恶,令敌人胆寒。1948年6月被捕入狱。1949年11月被反动派秘密杀害。
(四):小兵张嘎、董存瑞
小兵张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本就此全面进攻中国。无数幸福的家庭被摧毁,一夜之间,嘎子变成了一个家破人亡的孤儿!失去亲人的悲痛没有使他消沉,敌人锋利的刺刀更不能使他屈服。嘎子历经艰辛,找到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小侦察员。
董存瑞:
1948年5月,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董存瑞用自己的身体充当支架手托炸药包壮烈牺牲。不到19年的生命,太短,太短……
(五):毛泽东
天安门前一声吼,东方雄狮撼山河。开天劈地新纪元,文明古国创共和。推翻历史三千载,自铸雄奇瑰丽词。君与我,要上天下地,把握今朝。
(六):王进喜
60年代,奋斗、拼搏的年代。那些人、那些事、那些带着欢笑和泪水的记忆。1960年,王进喜带领1025队赴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我们争的不是自己的一面小红旗,我们要争的是全国这面大红旗。”
(七):邓小平
你引领我们走出十年浩劫的迷雾,你让中国的百姓第一次有了温饱的遗产。你是一位大山般伟岸,为全世界所仰慕的矮个子东方巨人。
1978年中国开始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试看明月寰宇内,和谐欢歌大中国,春回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