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我们怎么实现共同富裕论文800字(完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我们怎么实现共同富裕论文800字4篇
第一篇: 我们怎么实现共同富裕论文800字
实现共同富裕之我见
班级:工商1303 姓名:陈婷婷 学号:1301110326
摘要:共同富裕是社会本质规定和奋斗目标。因此我们必须明白共同富裕的含义以及意义,探讨实现共同富裕的对策,从而付诸实践,以实现共同富裕。就如何实现共同富裕,本文着重叙述了如何实现共同富裕中的促进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处理好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的关系、加大中等收入比重等方面。
关键词:共同富裕含义 意义 实现共同富的裕对策。
共同富裕的含义
共同富裕是指全体人民共同过上幸福、富裕的生活,是社会公平的具体体现。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结合上赋予共同富裕以科学的内涵。在共同富裕这个概念中,“富裕”反映了社会对财富的拥有,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
“共同”则反映了社会成员对财富的占有方式,是社会生产关系性质的集中体现。共同富裕包含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方面的特质,从质的规定性上确定了共同富裕的社会理想地位,使之成为社会本质的本质规定和奋斗目标。共同富裕是普遍富裕基础上的差别富裕。共同富裕是共同和富裕两个方面的有机统一。共同用以说明富裕实现的范围,它是相对于私有制所导致的两极分化现象而言的;
富裕则是用来表征生活丰裕的程度,它是相对于贫穷而言的。总之,共同富裕就两极分化和贫穷基础之上的普遍富裕。
共同富裕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富裕。共同富裕是以物质的共同富裕为基础的,这是共同富裕的最重要的内容。然而,仅有物质生活的富裕,这种富裕与现代文明是相背离的。
同时,共同富裕又是部分到整体的逐步富裕。邓小平在谈到共同富裕时、多次强调“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里“逐步”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从社会历史发展纵向看,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客观的物质积累过程,需要分步骤有秩序地进行。二是从某一历史发展阶段的横断面看,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帮助和带动更多乃至全国各族人民富裕起来。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实现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富裕的手段,由此可见,共同富裕的实现是一个动态的、非同时富裕的过程。
而且,共同富裕也是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过程富裕。把共同富裕界定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根本目标时,并不意味着将来有一天实现了共同富裕,人类就不再前进、社会就至此停滞了。共同富裕并不是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终极目标细枝末节上的描述,而是对社会主义公平和理想的一种形象概括。共同富裕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模式,而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充实新内容的动态过程,是一个从贫穷到富裕再到高层次富裕的过程富裕。今天所谓的共同富裕只是相对于我们今天所面临的普遍贫穷而言的。
具体来说,共同富裕的内涵包括如下:(1)共同富裕是人们的一种理想和道义要求。(2)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3)共同富裕即是社会主义的目标,又是社会主义的原则。(4)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
实现共同富裕的意义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内在要求,是创建社会主义社会的目的。共同富裕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共同富裕可以建立完善的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使我国成为一个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加有效率、更加公平、可持续发展。可以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使国家成为一个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同时国家有国家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实现共同富裕,可以使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更加健全。使社会出现文化发展的大繁荣。同时,可以确保社会的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也可以促进国土空间的合理开发、资源的有效合理利用、生态的保护。而且共同富裕既体现公平,又是发展的动力,能够激发各种积极因素。
实现共同富裕的对策
就如何实现共同富裕,李炳炎教授提出了1注重社会公平,探索共同富裕途径。2通过利益分享实现共同富裕3通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实现共同富裕。4通过国有企业改革模式创新与共同富裕。5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以实现区域共同富裕。6消除二元结构以实现城乡共同富裕7通过构建和谐社会以达到共同富裕。8通过重新构建共同富裕实现机制。同时在《共同富裕经济学》一书中,李教授提出的中等收入者对共同富裕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是十分赞同的。在此有必要着重说明他的这个方面的三个观点。(1)在一个社会中,扩大中等收入水平比重有利于减少我国的贫困人口,实现共同富裕。(2)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有利于扩大内需,引导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经济快速增长。(3)同时中等收入阶层的快速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而且全国代表大会上不止一次报告指出要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由此可见中等收入者在实现共同富裕中的重要性。
在《论共同富裕与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一书中作者的主要观点是:实现共同富裕,早期观点是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是重大的经济问题,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早期认为只有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富带动后富,才能逐步达到共同富裕。但是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随着改革形势及其发展问题的认识的深化,应该形成先后两代的发展观及其发展战略。第一代发展观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主题是:加快发展,不平衡发展,倡导先富论。第二代的发展战略是十六大以后提出的: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倡导共富论。所以要实现共同富裕,我们需要迫切解决的就是从原来的发展观念,转移到现在的发展观念。
如果出现两极分化,成果不能共享,广大群众怎么会有发展的积极性?若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里,社会消费又怎能上得去?最终必然导致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净出口)”失衡,继而使发展难以持续。
为什么现在共同富裕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提及,正是因为共同富裕是十三亿人的期盼,既有利于国家长治久安,也是发展与民生良性互动的科学途径。
实现共同富裕,同时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根本的是靠科技的力量,关键是要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一方面要保持“中国制造”的产业比较优势通过创新大幅提升创造业水平;
另一方面,又要大力培育发展新兴战略产业,抢占世界经济发展制高点。
然而目前,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威胁已不是经济危机,而是生态危机,据此我们若要实现共同富裕就应该在绿色革命潮流中创造一个为世人所认可的知识体系和发展模式。因此我们应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然而最根本的是靠科技的力量,关键是要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一方面要保持“中国制造”的产业比较优势通过创新大幅提升创造业水平;
另一方面,又要大力培育发展新兴战略产业,抢占世界经济发展制高点。目前,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威胁已不是经济危机,而是生态危机,所以我们应该在绿色革命潮流中创造一个为世人所认可的知识体系和发展模式。综合以上我们应抓住当前绿色革命的契机,围绕绿色经济培育和发展中国新兴战略产业。
在十八大三中全会的会议公报中有提到,要紧紧围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经济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紧急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会议还表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根基,要实现共同富裕,应该毫不动摇地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以及影响力。会议再次强调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要实现共同富裕,应该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公平性。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用地市场,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在此,处理好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的关系是十分紧要迫切的,应该把加强对资本消极行为的约束作为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市场机制通过供求、价格、竞争等杠杆可以把资源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去,但这种作用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对经济发展也有破坏作用。市场机制作用的这种两重性,实质是由资本的两重性决定的。资本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一方面促进了经济发展;
另一方面,其逐利动机又会带来诸多负面效应。例如,把企业成本推向社会,导致资源环境破坏;
用利润挤占工资,导致初次分配中收入差距过大,以致形成社会有效需求不足;
推动物价上涨或制造假冒伪劣产品,侵蚀消费者利益等。这说明,我们不能只注重资本的积极作用,还必须通过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加强宏观调控,约束资本的消极作用。只有如此,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才有保障。
参考文献:1 《共同富裕经济学》李炳炎著 经济科学出版社
2《论共同富裕与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陈映著 人民出版社
3 《共同富裕-全面建设小康中的收入差距》常兴华著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4《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2013年11月
第二篇: 我们怎么实现共同富裕论文800字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论文
——浅谈实现共同富裕
学号:
0911*****
姓名:
***
班级:
0911***
学院:
*****学院
前几个星期的毛概课上,刘老师讲的频率最多的词语便是“社会主义道路”,在课上,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刘老师讲到邓小平思想时引用的小平同志在 1992 年的南方谈话中的话,“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构想是这样提出来的: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富裕。”听了刘老师那么多节相关的课,我开始思考,什么是共同富裕,怎样才能达到共同富裕这一些问题,参考一些资料,逐渐加深了对这方面的了解。
我国经过三十年来社会主义的发展,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已经确立,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已经消灭,国家经济实力有了巨大增长, 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有了相当发展,这是我国现阶级基本国情的一方面。但另一方面,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还比较落后,还是发展中国家,还比较穷,经济制度、政治制度还不成熟、不完善,意识形态领域里还有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及小生产者习惯势力的影响,所以说我们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级。
在我国这种落后的生产力基础上实现我们现阶级的宏伟目标——基本实现现代化是十分艰巨的。它肩负着既要完成传统的工业化,又要同时迎头赶上世界新的技术和产业革命的双重任务。邓小平同志为我们设计了分 “ 三步走 “ 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即:第一步,从 1981 年到 1990 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实现温饱 ; 第二步,从 1991 年到本世纪未再翻一番,实现温饱 ; 第三步,到这个世纪中叶再翻一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强调 “ 三步走 “ 发展战略,既符合我国特殊的国力状况,又体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有计划分阶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为了更好地实现“三步走”战略,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先富促共富的方针政策。其实,早在 1978 年,邓小平同志就把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先富起来,作为解放思想、激发人民群众生产积极性的一个大政策提了出来。这个大政策是以承认差别为前提,以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为条件,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为目的的。
1992 年邓小平在南方
谈话中高度概括出这个构想:“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在现实中处理贫富分化与共同富裕关系时, 要认真解决在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过程中出现的某些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过分悬殊的问题,以防止两极分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生产力水平的基础不同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不平衡,以及企业经济效益、个人天赋的差异,必然形成地区、企业和个人之间收入差距逐步扩大的趋势。合理的收入差距,对发展生产、提高效率有激动作用。但差距过大,高低悬殊,就会挫伤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长期发展下去将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甚至产生两极分化。当前,已经有一部分社会成员收入过高,与广大劳动群众相比,差距悬殊,引起了社会各阶层强烈的反映。对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如果搞两极分化,情况就不同了,民族矛盾、区域间矛盾、阶级矛盾都会发展,就可能出乱子。“我们在处理先富、后富和共富关系时,要从大局看问题,以防引起社会动荡。重要的是,要鼓励大家动脑筋想办法发展我们的经济,要有开拓的精神,不要去损害发展经济的积极性,损害了对社会主义事业不利。”
在这里,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确定收入差距性的“度”。在我国现阶段,个人收入来源是否合理合法。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符合“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这部分高收入者的存在可以在社会上起到“示范”和“激励”的作用,对这部分收入者应当予以保护。相反,那些既不合法又不合理的收入,特别是靠权钱交易获取暴利的现象,只能是扰乱正常的经济秩序和社会循序应当通过法律手段加以限制和铲除。对那些目前较普遍存在的不合理、但尚无法律依据的“灰色收入”,也要通过适当的途径加以解决。二是要考虑低收入阶层的承受能力。经济增长中的收入差距扩大不应建立在剥夺贫困者的基础上,而是要在各收入阶层实际收入均得到提高的前提下,逐步拉开档次。
同时,国家在宏观上实行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和调节过高收入的措施。合法收入是指居民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所获得的收入,对这部分收入国家是鼓励和保护的;
非法收入是指以各种形式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所获取的收入,对这类收入,国家要严格制止,坚决取缔;
过高收入是指法律允许范围内所获取的高于正常水 平的那部分较高收入,对这部分收入,国家以税收形式对其实行征管, 并以转移支付的方式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消费。国家调控不同收入主要是综合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形成完整的调控体系,包括财政手段、税收手段、法律手段、社会保障和社会监督等。同时,国家提倡先富起来的地区和个人,影响、带动和帮助其他地区和个人, 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在农村,从 90 年代中期以来,国家大幅度增加了扶贫投入,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实现了从救济式扶贫向开发式扶贫的转变,全国农村的贫困问题已经明显缓解。国务院制定的《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决定:从 1994 年到 2000 年,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力争用七年左右的时间,基本解决主要集中在全国 529 个低收入贫困县、占农村总人口的 8.87% 的 8000 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有关的措施正在逐步落实。
我们对共同富裕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而怎样实现共同富裕才是我们真正需要担心的问题,在这里,我觉得一下一些方案是切实可行的:
1、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对低收入阶层的扶持。社会保障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稳定的保护器,也是相对提高社会公平程度的重要方面。它作为对社会收入分配进行再调节的有效经济杠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分配不公,贫富过分悬殊问题。
2、调节再分配政策。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政府还要充分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各项经济调控手段,改革分配制度,协调好收入分配中效率与公平的矛盾,理顺收入分配秩序。财政税收是收入再分配的重要渠道之一,而财政税收政策是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之一。因此,充分运用财政税收政策,用活财政税收政策,是应对基尼系数上升、缩小贫富差距、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
3、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缩小地区差距。国务院已颁布重点支持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措施,国家将增加对西部地区的投入和财政转移支付。西部地区要抓住“西部大开发”的良好机遇,依靠自身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加快改革开放步伐,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更多更好地吸引国内外资金、技术和人才,共同建设西部,使扶贫开发工作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4、大力发展教育,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加就业,减少贫困。当今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文化知识在生产过程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国家应重视和加大教育投入,发展教育,完善劳动力市场,以全面的信息服务消除失业与职位空缺共存的现象,推动行业、职业、专业间的收入均等化。
实践证明,共同富裕是一个很好的政策,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需要这样的政策来让更多的人过上幸福的生活,我想,通过以上一些手段和政策,会更好的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更好的实现共同富裕,让我们的祖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早日实现。
第三篇: 我们怎么实现共同富裕论文800字
实现共同富裕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与此同时,缩小贫富差距、城乡差距、东西差距也势在必行,意义重大。1978年12月,在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同志作了重要讲话,这个讲话实际上就是后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主题报告。邓小平在讲话中提出:“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 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这样,就会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式地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在1985年邓小平同志就深刻指出,“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的改革就失败了。”
1987年,邓小平提出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在党的十三大中确定邓小平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构想,其中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邓小平在谈到小康目标时,用的是“小康社会”,也就是说小康是一个涵盖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综合概念。同样,我们认为共同富裕也不单是一个物质上富裕的问题,而是一个包含物质生活在内的、体现社会成员各方面生活富裕在内的综合概念。也只有从这样的高度去认识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才称得上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根本目标。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奋斗目标。在共同富裕这个概念中,“富裕”反映了社会对财富的拥有,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
“共同”则反映了社会成员对财富的占有方式,是社会生产关系性质的集中体现。共同富裕包含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方面的特质,从质的规定性上确定了共同富裕的社会理想地位,使之成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奋斗目标。正如邓小平所说:“社会主义的特点不是穷,而是富,但这种富是人民共同富裕。”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邓小平一再告诫我们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 体地位,保证人民占有、使用和支配生产资料的平等权利;
必须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保证人民获得财富的公平权利;
必须加强宏观调控,保证人民享有共同致富的权利。
共同富裕是以物质的共同富裕为基础的,这是共同富裕的最重要的内容。一方面,物质生活的富裕必须有赖于精神生活的指导才能形成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另一方面,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拥有闲暇时间将成为富裕生活的一个显著标志,如果没有精神生活作依托,闲暇时间不仅无助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相反可能成为滋生惰性、产生新的社会问题的温床。然而,仅有物质生活的富裕,这种富裕与现代文明是相背离的精神富裕的价值,不止是它和物质富裕是互相联系、制约的,而且社会主义精神富裕是社会主义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谈到一国的综合国力时,通常主要指该国政治、经济、科技等实力的总和。但社会的发展日益表明,一国的精神凝聚力也应当是其国力的重要组成因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精神力量不行,一个前进的时代,总有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
一个发展的民族,总有一种积极进取的意志。江泽民同志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他还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 ,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综合国力,主要是经济实力、技术实力,这种物质力量是基础,但也离不开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精神力量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度的物质文明和高度的精神文明,既是我国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共同富裕的主要内容。邓小平指出:“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文明。”他认为,物质生活的富裕、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人的自身文明素质的提高,这几方面有机结合,才能构成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鲜明特征。
邓小平在谈到共同富裕时、多次强调“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里“逐步”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从社会历史发展纵向看,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客观的物质积累过程,需要分步骤有秩序地进行。二是从某一历史发展阶段的横断面看,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帮助和带动更多乃至全国各族人民富裕起来。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实现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富裕的手段,由此可见,共同富裕的实现是一个动态的、非同时富裕的过程。
考虑到我国生产力总体落后,发展又极不平衡这一基本国情。因此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历史过程。邓小平同志就曾说过:“可以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其他地区、其他人,逐步达到共同富裕。”这个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的战略构想,是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创新,是共同富裕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一项大政策。实施先富带动后富的发展战略。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如一的价值取向。
纵观六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共同富裕已经成为我们党坚定不移的目标和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追求。经过几代领导人的实践和探索,共同富裕的目标越来越清晰,共同富裕的道路越来越宽广。我们相信,只要我们按照已经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共同富裕的梦想就一定能够实现。
第四篇: 我们怎么实现共同富裕论文800字
如何实现共同富裕
毛概作业 --如何实现共同富裕
现在,其人很多人都有疑问——这就是我们的共产主义吗?这就是我们的共同富裕吗?
有这样的疑问也不奇怪,要知道,现在的中国,经济是飞速发展起来了,但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的趋势越来越严重。目前,中国内地的贫富差距已经达到了政府不愿意公开的地步。与之相比,想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他们的贫富差距却远没有这么大。对此,人们不禁要问:我们的共同富裕在哪?
其实,实现共同富裕是一种理想,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个共同目标。只有共同富裕了,才能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期,邓小平同志就曾说过:“可以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其他地区、其他人,逐步达到共同富裕。”对于这个问题,书上是这么解释的:中国地广人多,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可以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依靠诚实经营,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其他地区、其他人,逐步达到共同富裕。
有人说这种想法是不现实的,因为那些先富起来的人是不可能主动地帮助别人。其实,这种想法是有偏颇的,这种偏颇源自于他对这句话的错误理解。这种想法并没有说要让那些先富起来的人去帮助没富的人。与是有人就奇怪了,不让先富起来的人帮助后富起来的人,那何来的共同富裕。让我们想看一个例子。
想象一下,如果单单从生活质量的角度来说,现在的一个高级白领和古代的王侯将相相比,哪一个更富足呢?显然,虽然皇帝吃的是锦衣玉食,穿的是绫罗绸缎。但是,他没有健康而美味的食品可以吃,没有汽车飞机可以做,没有方便的计算机可以用,这样的生活,虽然是皇帝的生活,却远远比不上现代人。这是什么因素造成的呢?
对,是科技!科技就是“先富带后富”这一核心思想的核心!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因为各种追求,或许是钱、或许是荣誉亦或许是对知识的渴望。由于这种追求,他们依靠诚实经营,先富起来,在富裕的过程中,新的发明、新的技术、新的思想诞生了。这些新事物,有效地促进了整个社会的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发展。他们的富裕带动了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使得这个社会真正实现了“先富带后富”。
看到这里有些人奇怪了:如果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让整个社会发展起来,就是实现“先富带后富”的话。那么,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又有什么区别呢?
我们试想一下,一个人如果非常穷,吃了上顿没下顿。那么,他算得上富裕吗?显然不算!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在利益的驱使下,疯狂的剥削广大工人阶级。资本家的产品卖不出去,堆积在仓库里。工人们却吃不上饭。如此情况下,工人们没有购买力,何谈社会发展?何谈“共同富裕”?
这时,又有人问了:那么,在中国就没有剥削了吗?就没有两级分化了吗?这个问题问的好。有,确实有。既然我们也有剥削和两级分化,资本主义社会也有剥削和两级分化,那么,这个社会姓“社”还是姓“资”又有什么区别了呢?其实,根本的区别就在于政府!我们有一个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政府!
我们的政府代表的是广大人民的利益!这个“人民”既包括资产阶级,又包括工人阶级。既包括城市人,又包括乡村人。既包括汉族,又包括广大少数名族。换句话说,这是一个“不偏心的政府”。他不可能为了某一部分人的利益而牺牲另一部分人,他们要保证的是这个社会的总体利益。也就是说,他们的工作,是为整个社会服务。这也就完完全全符合了“共同富裕”中“发展社会”的需要。
于是乎,说了这么多,我们也该总结一下了。
如何实现共同富裕?想实现共同富裕,就要做到一下几点:
(1)继续大力发展生产力:
生产力是根本,好比我们的“共同富裕”大厦的根基。想要真正的实现共同富裕,这一点必须坚定不移的保证。不过,发展生产力我们必须把握好一个“度”,就像“可持续发展”中说的一样: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换句话说,政府必须在这个这项工作里下大力度。既不能不发展,也不能头脑发热的一个劲的发展。因为我们的政府是一个“不偏心”的政府,这些事情他们一定会全力去处理。
(2)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与科教兴国战略:
在前面的文章里我也提到了科技的重要性,如果说“科技”是“共同富裕”的基础,那么“教育”就是“科技”的基础。所以说,大力发展科学技术非常重要,只有社会整体科学技术水平上去了,我们才能真正的实现“富裕”。同时,不仅仅是对高端人才的培养。服务于广大人民的义务教育、各种渗透在生活各个角落的教育同样重要。
(3)尽全力保障那些暂时还处于“贫困”状态的人的利益:
部分人的贫穷是,永远是“共同富裕”中必须要面对问题。一些人,可能因为如能力、天生条件、后天培养不足、机会各种问题。在某一个时期依旧贫穷着。面对这样的人,我们必须尽量保证他们的利益。其中,好包括几个小点:
a)医疗问题
b)交通问题
c)教育问题
d)房价问题
e)官二代、富二代问题
f)其他不公平问题
在处理这个问题上,而我们政府的优越性更加的显而易见。前面我已经提到了,我们的政府,是要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的,这些不公平的情况是不能存在的。
另外,有些人可能还有疑问:在这些问题上,那些资本主义国家做的远远超越我们。比如美国,他们的教育、医疗都几乎是免费的。“美国梦”也说明了他们的社会机遇的分配是十分平等的。
有这个疑问,是因为提这个问题的人没有着眼于历史。对比一下,曾经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有这么完善吗?没有!后来,他们发生了很多次各种各样的危机,才逐步演变成目前的状况。但是,说实在的,在某种意义上,是资本主义国家在经历了各种危机后发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在逐步改善,逐步向着。社会主义国家应有的方向发展。这些足可以看出我们社会形态的优越性。对于这一项优越性,我们一定要大大的发扬。这就是要建立社会保障体制,尽全力保障那些暂时还处于“贫困”状态的人的利益。
如果说拉开贫富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第一价段,那么当前我们要做的就是在保持上限不断提高的基础上,不断缩小上下限的差距。在经历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后,相信我们终将实现共同富裕。
推荐访问:共同富裕 论文 我们怎么实现共同富裕论文800字 我们怎么实现共同富裕论文800字 如何实现共同富裕论文2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