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共同富裕1500字论文(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共同富裕1500字论文5篇
【篇一】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共同富裕1500字论文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深化巡视工作作者:刘占波来源:《实践·思想理论版》2016年第08期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为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谋划“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树立和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自觉地用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实践、开拓发展境界。巡视机构作为发现问题的尖兵、纪律审查的前哨、反腐倡廉的利剑,要自觉融入大局,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决策部署上来,用新发展理念引领、推动、深化巡视工作,为自治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提供坚强的纪律和作风保证。
贯彻创新发展理念,全面激发巡视工作的生机活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巡视工作贯彻创新发展理念,必须推动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方式方法与时俱进。一要深刻领会巡视是政治巡视而不是业务巡视,围绕加强党的领导这个根本,督促各级党组织聚焦全面从严治党,认真落实“两个责任”,把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凸显出来。二要在扎实推进巡视“全覆盖”的同时,尽快在盟市、旗县(市区)建立巡察制度,推动巡视利剑向基层党组织延伸、向全体党员“覆盖”,实现党组织建立到哪里、巡视巡察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党的工作开展到哪里、巡视巡察工作就延伸到哪里,不漏死角、不留空白。三要在“灵活机动”上精准发力。既要“板块轮动”,分领域、分类别开展巡视,发现共性问题,破解推进改革和制度建设的难题,又要突破对象类别、巡视批次、条块级别限制,围绕重点人、重点领域、重点问题或巡视整改情况开展“点穴式”巡视,做到谁问题突出就巡视谁,哪里问题集中就巡视哪里,进一步强化震慑、知止和不敢氛围。四要借鉴“大数据”分析等有效做法,研发巡视工作信息管理系统,形成一体化的“数字巡视”系统,实现对违纪违法问题全方位、多侧面、立体式“围剿”。
【篇二】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共同富裕1500字论文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
我要评论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面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新机遇和新矛盾新挑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鲜明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要求,在理论和实践上有新的突破,对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树立新发展理念,首先要解决为什么人、由谁享有这个根本问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确立了新发展理念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要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我们党来自人民、服务人民,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人民群众是发展的主体,也是发展的最大受益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的唯物史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我们共产党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这个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道理。”只有坚持这一基本原理,才能把握历史前进的基本规律;
只有按历史规律办事,才能无往而不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从群众中汲取无穷的智慧和力量。紧紧依靠人民,广泛动员和组织人民投身到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中来。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也是自古以来我国人民的一个基本理想。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构想,共产主义社会将彻底消除阶级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和差别,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真正实现社会共享、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不能做超越阶段的事情,但也不是说在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方面就无所作为,而是要根据现有条件把能做的事情尽量做起来,一步步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积小胜为大胜,不断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通过深化改革、创新驱动,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物质精神产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供各种有利条件,为各行业各方面的劳动者、企业家、创新人才、各级干部创造发挥作用的舞台和环境。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解决好收入差距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2.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进程,发展环境不会一成不变,发展条件不会一成不变,发展理念自然也不会一成不变。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不是凭空得来的,而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也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新发展理念,深刻揭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篇三】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共同富裕1500字论文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
作者:杨玉泉
来源:《北京教育·高教版》2017年第06期
摘 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是我国发展理论的又一次重大创新,也为“十三五”时期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高职院校要落实好五大发展理念要求,就必须以创新发展的理念破解面临的深层次问题,促进内部结构体系、区域布局以及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和生态文明教育,推进与国际职业教育先进理念接轨,努力办出公平的、有质量的、人民满意的教育。
关键词:五大发展理念;
高等职业教育;
改革创新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我国发展理论的又一次重大创新。它对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动各项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简称《建议》),以五大发展理念为主线,高度重视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教育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提高教育质量等目标任务,为“十三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而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肩负调整高等教育结构、引领职业教育发展的双重使命,在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实现高等教育公平化,培养经济社会需要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所以,落实好五大理念要求,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发展,步入内涵、质量、特色提升新阶段,也是今后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任务。
坚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激发教育发展活力的驱动器。在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虽然取得了较大成就,但也有很多问题,如办学定位不清、办学机制不活、培养模式不准、社会认可度不高等深层次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需要我们以创新发展的理念来深入思考,不断探索新的破解路径。坚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主要体现以下要求:一是教育理念的创新。理念是人们认识和选择实践路径的价值取向的理性定位。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理念清,则思路明、成效大。教育理念是教育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它随着人们对教育规律和现代化趋势把握的深化而持续提升。教育理念也只有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更新,才能引导教育发展的新实践。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既往实践和改革新要求,教育理念的创新要凸显三个方面的转变,即要从以功利主义教育观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观转变,关注个体差异,促进受教育者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融合提升;
要从学历主义教育观向服务劳动者终身学习的教育观转变,通过多种教育形式为劳动者提供终身学习机会;
要从面向特定适龄青年的教育观向面向人人的教育观转变,使高等职业教育成为促进全体劳动者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二是办学体制机制的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是影响高职院校办学活力、权责效能的重要因素。从宏观层面上看,要按照高等职业教育规律,解决好政府和高职院校之间的管理关系问题,推动学校面向社会需求办学,增强职业教育体系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而政府主要在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发挥引导、规范和督导作用,实现管理模式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的转变。从中观层面上看,要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特点,解决好多元主体参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政策措施有效落地的问题,建立起行业企业参与合作育人的法律机制、政策机制、动力机制、利益机制,实现合作形态由表征化向融合化的转变。从微观层面上看,要按照高等职业教育管理要求,解决好高职院校办学主体性不足的问题,推动学校依法、依章程自主办学,根据需求设置和调整专业,有效行使人事管理、教师评聘、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办学自主权,建立和完善治理结构,积极提升治理能力,实现办学活力由政府驱动向自主创新发展的转变。三是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抓好教育是推动创新发展的根本大计,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是支撑、引领创新创业的基础工程。因此,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和办学特色,切实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不断完善创新创业精神培养机制,有效构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多方助力学生的人生出彩,努力为国家创新发展添砖加瓦。
【篇四】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共同富裕1500字论文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申论范文:以新发展理念引领乡村振兴
导语:申论文章可能是很多考生的一大难点,对于申论作文技能的提升,考生其实可以从模仿开始,从背诵好的文章,模仿优秀文章入手,看的多了,学的多了,自然而言会在自己的体内消化,最后变成自己的东西,名言信手拈来,对策有理有据,分析鞭辟入里,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时间久了,就能写得出一手好文章了。在此,xx教育申论频道推出栏目,会定期更新我们精挑细选的优秀大家手笔,供考生背诵学习之用。文章中的红字考生可以着重背诵,化为己用。
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遵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在推动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上不断取得新成效。
增强乡村发展动力。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增强乡村发展动力,使乡村具有强大的自我发展能力。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增强乡村发展动力,关键是抓好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应着力培养本土人才,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积极营造良好环境,制定出台有利政策措施,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发挥好新乡贤的作用;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努力形成大学生“愿意来、留得住”的长效机制。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标。
1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为此,需要建立城乡之间要素合理流动的长效机制,引导城镇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流向乡村,助力乡村振兴。处理好乡村振兴中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之间的关系,注重规划先行、因势利导,分类施策、突出重点,更好激发农村内部发展活力,优化农村外部发展环境。挖掘乡村多种功能和价值,统筹谋划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注重协同性、关联性,整体部署,协调推进。
推行绿色生产方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绿色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面临的紧迫任务。应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着力发展生态农业、乡村旅游业等,努力实现产业发展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有机统一。提倡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进一步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实施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抓好农村“厕所革命”,进一步完善农村生产生活设施。
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开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促进乡村振兴,要有开放的胸襟和国际视野,绝不能闭门造车。我国国土辽阔,许多地方拥有独特的土壤气候条件。对外开放既有利于发挥我国资源多样的优势,发展在世界上有比较优势的乡村产业;又有利于充分吸收借鉴国外乡村发展经验,增强自身发展实力。应积极参与全球粮农治理,加强与“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家的合作,积极支持有条件的农业企业走出去。扩
2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大农业对外开放,促进引资引技引智相结合。
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让广大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目的。应始终坚持共同富裕这个大方向,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让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同时也应认识到,共享是一个渐进过程,要坚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逐步提升共享水平。
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坚强保证。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应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强化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领导能力和水平,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坚强保证。强化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主体责任,推动各级干部主动担当作为。坚持乡村振兴重大事项、重要问题、重要工作由党组织讨论决定的机制,落实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要求。努力培养一支真正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把最优秀和最有经验的干部派到一线,带领群众投身乡村振兴伟大事业。
3
【篇五】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共同富裕1500字论文
八、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关于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面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新机遇和新矛盾新挑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鲜明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要求,在理论和实践上有新的突破,对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树立新发展理念,首先要解决为什么人、由谁享有这个根本问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确立了新发展理念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要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我们党来自人民、服务人民,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人民群众是发展
的主体,也是发展的最大受益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的唯物史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我们共产党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这个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道理。”只有坚持这一基本原理,才能把握历史前进的基本规律;
只有按历史规律办事,才能无往而不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从群众中汲取无穷的智慧和力量。紧紧依靠人民,广泛动员和组织人民投身到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中来。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也是自古以来我国人民的一个基本理想。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构想,共产主义社会将彻底消除阶级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和差别,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真正实现社会共享、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不能做超越阶段的事情,但也不是说在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方面就无所作为,而是要根据现有条件把能做的事情尽量做起
来,一步步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积小胜为大胜,不断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通过深化改革、创新驱动,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物质精神产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供各种有利条件,为各行业各方面的劳动者、企业家、创新人才、各级干部创造发挥作用的舞台和环境。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解决好收入差距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2.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进程,发展环境不会一成不变,发展条件不会一成不变,发展理念自然也不会一成不变。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不是凭空得来的,而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也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新发展理念,深刻揭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新发展理念是针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复苏低迷形势提出的治本之策。当前,世界经济在大调整大变革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趋势,原有增长模式难以为继,科技创新孕育新的突破。我国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已经发生深刻变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日益迫切。面对这种新变化新情况,再坚持粗放发展模式、简单地追求增长速度,显然行不通,必须确立新发展理念来引领和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不断开创经济发展新局面。
新发展理念是针对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挑战提出来的战略指引。创新,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在国际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和我国发展动力转换的形势下,只有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才能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协调,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只有坚持区域协同、城乡一体、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重、经济建设国防建设融合,才能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绿色,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只有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才能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开放,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只有丰富对外开放内涵,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协同推进战略互信、经贸合作、人文交流,才能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
合作格局。共享,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只有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才能真正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新发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我国发展理论的又一次重大创新。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总是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变化,适时提出相应的发展理念和战略,引领和指导发展实践。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到坚持科学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到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每一次发展理念、发展思路的创新和完善,都推动实现了发展的新跨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眼新的发展实践,深入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在发展目标、发展动力、发展布局、发展保障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新发展理念,体现了对新的发展阶段基本特征的深刻洞悉,体现了对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发展方向的科学把握,标志着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遵循。
3.准确把握新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导向,具有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新发展理念,指明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着力点,要深入理解、准确把握其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发展动力决定发展速度、效能、可持续性。对我国这么大体量的经济体来讲,如果动力问题解决不好,要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两个翻番”是难以做到的。坚持创新发展,是分析近代以来世界发展历程特别是总结我国改革开放成功实践得出的结论,是应对发展环境变化、增强发展动力、把握发展主动权,更好引领新常态的根本之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树立创新发展理念,就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新形势下,协调发展具有一些新特点。比如,协调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同时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
协调是发展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既要着力破解难题、补齐短板,又要考虑巩固和厚植原有优势,两方面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才能实现高水平发展;
协调是发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统一,协调发展不是搞平均主义,而是更注重发展机会公平、更注重资源配置均衡;
协调是发展短板和潜力的统一,协调发展就是找出短板,在补齐短板上多用力,通过补齐短板挖掘发展潜力、增强发展后劲。树立协调发展理念,就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
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绿色发展,就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这个规律谁也无法抗拒。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只有尊重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就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实践告诉我们,要发展壮大,必须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坚持对外开放,充分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和有益管理经验。要看到现在搞开放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同以往有很大不同,总体上有利因素更多,但也面临更深层次的风险挑战: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积极变化,但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形成依然任重道远;
世界经济逐渐走出国际金融危机阴影,但还没有找到全面复苏的新引擎;
我国在世界经济和全球治理中的分量迅速上升,但经济大而不强问题依然突出,我国经济实力转化为国际制度性权力依然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我国对外开放进入
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加均衡的阶段,但支撑高水平开放和大规模走出去的体制和力量仍显薄弱。树立开放发展理念,就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享发展理念,其内涵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全民共享,即共享发展是人人享有、各得其所,不是少数人共享、一部分人共享。二是全面共享,即共享发展就要共享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方面建设成果,全面保障人民在各方面的合法权益。三是共建共享,即只有共建才能共享,共建的过程也是共享的过程。四是渐进共享,即共享发展必将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均衡到均衡的过程,即使达到很高的水平也会有差别。树立共享发展理念,就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要统一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哪一个发展理念贯彻不到位,发展进程都会受到影响。一定要深化认识,从整体上、从内在联系中把握新发展理念,增强贯彻落实的全面性系统性,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4.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
新发展理念要落地生根、变成普遍实践,关键在各级领导干部的认识和行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成为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家里手。
深学笃用,通过示范引领让干部群众感受到新发展理念的真理力量。“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确立新发展理念,需要不断学、深入学、持久学,从灵魂深处确立对新发展理念的自觉和自信。各级领导干部要结合历史学,多维比较学,联系实际学,深入把握新发展理念对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的指导意义。同时,还要开展知识性、专业性学习,注重构建与新发展理念相适应的知识体系。通过加强学习,把新发展理念贯穿领导活动全过程,落实到决策、执行、检查各项工作中,增强领导能力,提高管理水平,不断增强作决策、做工作、抓管控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
用好辩证法,对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进行科学设计和施工。新发展理念的提出,是对辩证法的运用;
新发展理念的实施,离不开辩证法的指导。要坚持系统的观点,依照新发展理念的整体性和关联性进行系统设计,做到相互促进、齐头并进,不能单打独斗、顾此失彼,不能偏执一方、畸轻畸重。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善于厘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区分轻重缓急,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在整体推进中实现重点突破。要遵循对立统一规律、质量
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善于把握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渐进性和飞跃性、前进性和曲折性,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统一,既求真务实、稳扎稳打,又与时俱进、敢闯敢拼。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善于进行交换比较反复,善于把握工作的时度效。
创新手段,善于通过改革和法治推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涉及一系列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工作方式的变革,涉及一系列工作关系、社会关系、利益关系的调整,必须发挥改革的推动作用、法治的保障作用。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部署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是贯通的,对中央改革方案中的原则性要求,可以结合实际,进一步具体化;
遇到改革方案的空白点,可以积极探索、大胆试验;
遇到思想阻力和工作阻力,要努力排除,不能退让和妥协。要深入分析新发展理念对法治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深入分析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在法治领域遇到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措施,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
守住底线,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中及时化解矛盾风险。“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面对国际国内的矛盾风险挑战,不能掉以轻心,必须积极主动、未雨绸缪,见微知著、防微杜渐,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做好应对任何形式的矛盾风险挑战的准备,确保我国发展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责任感和自觉性,提高风险
监测防控能力,做到守土有责、主动负责、敢于担当,积极主动防范风险、发现风险、消除风险。
新发展理念就是指挥棒、红绿灯。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新发展理念上来,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努力提高统筹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加快形成落实新发展理念的体制机制。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发展理念的认识要立即调整,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发展理念的行为要坚决纠正,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发展理念的做法要彻底摒弃,切实在增强创新能力、推动发展平衡、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开放水平、促进共享发展上取得新突破。
推荐访问:引领 以新 共同富裕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共同富裕1500字论文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共同富裕1500字论文 论述创新 协调 绿色 开放 共享的新发展理念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