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共同富裕大学生就业论文800(完整)

时间:2022-06-17 13:45: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共同富裕大学生就业论文800(完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共同富裕大学生就业论文800(完整)

共同富裕大学生就业论文8002篇

第一篇: 共同富裕大学生就业论文800

走共同富裕之路

最近,我们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课上,了解了许多关于“共同富裕”的知识,学习了很多的重要理论。我们也因此解开了心中很多的疑惑,觉得现在社会的一些矛盾,通过一些理论知识时可以解释,只要按照理论的方法,消耗一定的时间,这些矛盾也都是可以解决的。所以,我们应该认真学习这门课程,了解“共同富裕”。  而我个人认为,要实现共同富裕,现在应该首先解决了不正当手段导致的收入差距。 解决收入差距我觉得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通过制定一些利于弱势群体的政策,给农民,工人以及其他社会下层人民提供一定的福利,解决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从看不见的方面提高他们的收入;
第二,我国应该完善和制定足够的法律体制,来禁止钱权交易和垄断手段带来的非法收入,严厉惩治非法之徒。  

当然我们说到了实现共同富裕的手段,我们首先对这个说法应该有个大致的了解。 所谓共同富裕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最终达到丰衣足食的生活水平。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人多地广,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富裕,而是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的帮助后富的,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奋斗目标。共同富裕的实现前提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
坚持社会主义,防止两极分化,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牢固的政治保障。那么,我们又如何实现共同富裕呢?  

有效调控收入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当务之急 

(一) 深化认识:共同富裕不是平均富裕和同步富裕,而是有一定收入差距的普遍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两大基本原则之一,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目标。邓小平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通过先富来带动助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思想的理论依据。再次,共同富裕的实现是一个过程。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决不是一蹴而就、轻而易举的事情,而是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努力过程,那种试图通过“跑步进入”的方式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想法,无疑是幼稚可笑的。既然共同富裕不是平均富裕,也不是同步富裕,那么共同富裕是一种什么富裕呢? 严格地说,共同富裕应该是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通过发挥完善的社会分配机制的作用,逐步实现的有一定收入差距的普遍富裕。正因此,当我们在迈向共同富裕目标的进程中,出现了一定的收入差距,就不要大惊小怪,惊慌失措,只要收入差距是合理的,就有利于调动积极性,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目标。任何平均主义的想法和企图,都是有害的。我国的收入差距现象是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出现的,是打破平均主义分配方式和强调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从总体上看,收入差距现象只是由“高度平均”向“比较合理”的方向过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有保持一定的收入差距,才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充分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在计划经济时代,长期实行吃“大锅饭”的分配体制,居民的收入差距很小,严重地窒息了人民群众的生产劳动热情,经济长期搞不上去,人民生活也得不到根本改善,结 果是共同贫穷。因此,应该说收入差距扩大现象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不合理的收入差距违背先富促共富思想的内在逻辑不合理的收入差距背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不合理的收入差距成为制约改革向纵深发展的严重桎梏 不合理收入差距危及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的局面 

(二)加快发展: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夯实坚实的物质基础

我国有近13 亿人口,今后每年还将净增1000 万,要使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迈向共同富裕目标,必须保持社会经济有一个较快的发展速度。为此,一要在继续保持东部地区良好经济发展势头的同时,加大中西部、东北部地区特别是西部与东北部的开发力度。东部地区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带头作用要继续发挥下去,要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一步发展外向型经济,在有条件的地方争取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二要以发展带动就业,努力增加居民收入。就业是民生之本,积极扩大就业是增加居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而扩大就业最重要的手段是保持经济快速增长。与此同时,在外要努力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劳务输出规模,在内要规范和发展劳务中介组织和劳动力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促进城乡劳动力的合理有序流动。总之,只有加快发展,才能为有效调控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夯实坚实的物质基础。加快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根本途径。 

(三)推进改革:完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体制 

随着改革的逐步推进和深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已深入人心,尽管收入差距也因此有所拉大,但这不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分配原则的错误。继续推进改革绝不能放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而只能构建更加完善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体制。坚持效率优先就是要在公有制经济中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同时,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积极采纳一切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合理的分配制度,使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有机结合起来,合理拉开收入分配的差距,使劳动者所得的报酬与其对社会的贡献挂钩,使劳动者投入的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得到应有的回报。再次分配注重公平,注重公平就是要使全体人民能够共享改革开放和生产力发展的成果。为此,必须坚决打击和取缔非法收入,切实保护合法收入,加强调节过高收入,同时又要切实加大政府转移支付的力度, 支持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真正保障低收入者生活,致力消除绝对贫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分配体制的构建和完善,是推进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环节。 

 我们对共同富裕已经有了足够的认识,那么我们大学生又应该怎么做呢?  

第一,我们应该对共同富裕有足够的了解,并且知道自己如何为实现共同富裕做出贡献。

具体而言就是要发展自己的道德水准,做一个为社会所欢迎的人;
发展自己的学识和能力,做一个服务于社会的人;
发展自己的意志品质,做一个贡献于社会的人。  第二, 我们还要将这些认识付诸实践,有脚踏实地的行动。这种行动表现在道德的修炼上应该是:自觉遵守《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表现在文化知识的学习上应该是:不论学习上取得怎样优异的成绩,都能永不满足;
不论在学习上遇到怎样的挫折,都能坚韧不拔。  第三, 养成尊重他人的习惯。和谐的集体应该是每一个个体都受到尊重的集体。只有在这样一个集体之中,大家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量,散发出足够的光与热,才能最大可能实现共同富裕! 201123030237

市场营销1102班:伍显勋

2013.06.02

第二篇: 共同富裕大学生就业论文800

大学生就业能力论文大学生就业论文

中外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比较与启示

摘要:纵观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大学生就业难是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必然会出现的问题和现象,是一个无法逾越的历史阶段,中国也不会例外。大学生就业难原因是多方面的,究其根本在于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在这样背景下,研究中外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就显得格外重要。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能力 培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大学生就业已由“卖方”市场转到“买方”市场,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愈演愈烈,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有多方面,但其根本原因在于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研究中外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方式,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我国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途径。
  1 中外大学生就业能力涵义理解的比较
  就业能力概念源于就业,但随着研究和实践的进展,这一概念远远超过了就业本身,并非同一概念。关于就业能力的概念,中外有关学者和机构对其地描述各不相同。
  1.1 国内学者对就业能力涵义的理解。在国内,20世纪初就业能力被理解获得工作和保持工作的能力。到了90年代后期,就业能力就被定义为实现就业的能力。后来有的学者对就业能力又有了新的认识,认为就业能力与劳动力市场需求、职业需求和职业选择能力相关,其核心是职业选择能力。
  1.2 国外学者对就业能力涵义的理解。在国外,英国学者Lee Harvey认为:就业能力就是某种个人潜能,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学会学习的能力,是一种维持终身学习的本领和动力。Hillage和Pollard认为:就业能力是获得初次就业、维持就业和必要时获得新的就业所需要的三种能力的整合。2004年国际劳工组织(ILO)指出,就业能力是个体获得和保持工作、在工作中进步以及应对工作生活中出现的变化的能力[1]。
  1.3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涵义。尽管国内外学者、机构对就业能力的解释各不相同,但总的说来就业能力是一种与职业相关的综合能力。对在校大学生而言,就业能力是指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学习和综合素质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保持工作以及晋升和继续发展的一种内在素质和才能。
  2 中外大学生就业能力构成要素的比较
  研究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就要分析就业能力构成的要素,就业能力究竟包括哪些元素,至今仍没有定论,中外也没有统一的标准。
  2.1 国外学者对就业能力构成要素的理解。1984年美国学者提出了适用于大学生就业的10种核心能力,涉及到三个方面:从大学生个人角度而言,需要拥有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以及能够适应环境快速变化的能力;
从雇主的角度而言,需要大学生拥有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工作习惯;
从职业角度而言,需要大学生拥有与职业相关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瑞士学者M·L戈德斯密德对不同专业3400多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得到并归纳出“正确的就业动机及良好的个人素质和人际关系、丰富的科学知识、有效地工作方法、敏锐广阔所谓视野”是一个人成功就业的五要素[2]。
  2.2 国内学者对就业能力构成要素的理解。国内学者郑晓明认为:就业能力不单纯指某一项技能和能力,而是学生多种能力的集合,主要包括学习能力、思想能力、应聘能力和适应能力等。任江林认为:就业能力分三个层次,一是基本工作能力,二是专业技能,三是求职技能。张丽华与刘晟楠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到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包括五个因素:思维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自主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应聘能力[3]。
  2.3 大学生就业能力构成要素的分析。综合国内外学者、研究机构对大学生就业能力构成的理解,当代大学生就业能力应包括三部分:基本就业能力、核心就业能力、持续就业能力。基本就业能力是大学生就业的基本准入条件,是就业的前提。主要包括大学生的职业素养、专业能力、求职择业能力等;
核心就业能力是关系到能否就业的决定性条件,主要包括学习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持续发展能力是关系到大学生就业后能否持续稳定又好又快发展的能力源,是大学生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主要包括创新精神、人际交往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职业规划能力等。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就业能力也在不断赋予新的内容。
  3 中外用人单位大学生就业能力期望的比较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发展是一个由低到高、由单层到多层逐步提升的过程。随着经济全球的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期望越来越高。
  3.1 国外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发展的期望。美国社会和工商界认为,未来的大学生应具备很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新问题和复杂问题的综合和表达能力,跨学科知识的交融能力,英语和第二外语的交流能力,在复杂环境下的检索和判断能力,在多文化环境下的工作能力等[4]。美国工程院则提出了面向2020年的工程师必须具备的关键特征是: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商务管理能力、伦理道德素质和终身学习能力[5]。
  3.2 国内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发展的期望。在中国,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期望也在发生较大的变化,在计划经济时期,大学毕业生少,用人单位选择余地小,要求也低。市场经济体制下,特别是高校实行扩招之后,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用人单位选择余地大,对毕业生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据钟一彪同志对2000多家用人单位发放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国内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就业能力要求的程度由高到低分别是专业基础知识、工作态度、道德修养、责任心、团队精神[6]。另外一项调查是对06届大学毕业生及在校大学生和企业人力资源从业者的,调查结果显示,企业最看重大学生素质和能力依次是适应能力、专业水平、道德品质、沟通表达能力、心理素质[7]。
  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用人单位在选拔任用人才时,不仅看重学生的文凭、学历,更看重学生水平、能力和综合素质,即知识、能力、人格协调发展。
  4 我国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分析
  4.1 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 纵观国内外大学生就业能力发展趋势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发展的要求,对照我国大学生培养状况,发现大学生就业能力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职业素养不高。大学生就业观念僵化、期望值过高、功利化严重,缺乏责任心、忠诚度和团队精神,缺乏从基层做起、刻苦踏实地工作的心态等;
二是专业能力不强。专业知识学习的不专、不深、不系统,缺乏对专业知识的深入思考与研究、缺乏对专业发展前沿性知识的了解与探讨、缺乏跨学科学习的积极性和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分低能”现象普遍;
三是学习能力不足。只会读书、靠死记硬背应付考试,只求“学会”、不求“会学”,缺乏独立思考、深度分析、自由探索的能力;
四是实践能力较弱。许多大学生有知识、有理论,但实践动手能力弱,“眼高手低”;
五是社会适应能力差。学生长期呆在学校,对社会的了解和认识趋于简单化、片面化和理想化,迷恋虚拟网络世界,不善于与他人交往,生活经验不足,以至于毕业后角色转换慢、适应过程长、人际关系紧张;
六是创新能力不够。绝大部分学生不敢冒险,害怕失败,缺乏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动力;
七是人际交往能力欠缺。有41.98%的学生认为人际交往能力对自己的择业很有帮助,但还有34.8%的学生认为自己最缺的是人际交往能力[8];
八是规划与应聘能力低。许多大学生经常感到困惑迷茫,没有主动规划意识。还有些学生各方面表现均可,就是求职应聘能力不足,不知道如何自我推销?

推荐访问:大学生就业 共同富裕 论文 共同富裕大学生就业论文800 共同富裕大学生就业论文800 共同富裕论文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