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书分享会,发言稿(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1.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 2014 级 1121 班的王明,很荣幸能够参加今天的读书分享会比赛。2.这是我的分享路线3.我今天要与大家分享的书是在澳大利亚悉尼长大的约翰·皮尔格写的,他是一位战地记者、作家和电影人。他拍摄的纪录片《战争,你所看不到的那面》很值得一看,电影讲述了在美国参与的越南、伊拉克、阿富汗等战争中,官方媒体的报道总是有相当的倾向性。事实上,本片所展示的是战地记者的第一手资料,让你了解到官媒所报道的战争背后的真相,这是一般人看不见的战争。皮尔格足迹遍及世界各地,获得过众多奖项。有,,,,4.《别对我撒谎》是他的著名作品,总共收录了 23 篇调查性新闻报导的扛鼎之作,涵盖过去 50 年来意义重大的事件、丑闻与抗争,每一篇作品都震撼人心,披露令人坐立难安的重大真相。从书的封面能够看出这本书充满了血腥与仇恨,对报刊行业的憎恨,这些被憎恨的报刊行业大多是欧美国家的官媒。说谎是政府的“日常工作”之一,更可恶的是,而官媒还为政府的谎言进行包装做以宣传。5.这是这本书的数目,有些事件我们有所耳闻,但背后的真相我们却闻所未闻。6.这是一本很不错的书,豆瓣评分 8.6.多位名家做书评,甘阳,评论道,本书几乎预告了西方主流媒体所谓自由、公允、公正神话的破产。白岩松,评论道,在人和时代歌舞升平的背后,总会有人不那么合时宜的寻找真相,然而正是在这种朝圣般的追求里,人类得以缓慢的进
步,也只有在这种追求中,记者,才是一个可敬的名词。7.然后我给大家分享一下几段精彩片段,精彩片段一,这段文字选自《达豪》,我们熟悉的奥斯威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的第一大集中营,而达豪是第二大集中营。这是发生在德国战败,记者对医生采访时的一段对话。字里行间,笔者对那个特殊年代背景下德国人对囚犯的所作所为的愤怒之感可见一斑。作者通过对人物的语言描写,看似轻描淡写实则浓墨重彩地烘托出那个年代德国人对待囚犯疯狂的态度。比如当作者询问实验对象时,科学家不屑一顾的回答“任意囚犯,只要健康”,健康的人对于一个国家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生存,意味着战斗力,意味着朝气蓬勃的一国形象,意味着一个民族的未来,然而对于当时的德国人而言,他们是玩偶,是工具,是如同小白鼠一样的试验品。纳粹蔑视生命的残酷本质,也说明了纳粹政权的邪恶,也意味着纳粹体制下的德国必将走向失败。8.这段文字选自本书《伊拉克:无休止的战争》,美帝国主义和伊拉克政府的战争,而受害者往往是无辜的平民百姓,这段文字列举了一些具体的数字和疾病名称来说明美帝国主义入侵对伊拉克造成了惨重影响,伊拉克儿童的大量死亡和纳粹大屠杀又有什么区别,在中国我们总是对孩子们说:“你们是祖国的花朵。”那么这些在战火硝烟中流离失所不知家国何物的伊拉克孩子们呢?历史难以评说,政务也难以琢磨,战争,背后隐藏着不为人所知利益,但是,我想真正地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呼吁和平,给孩子们一个安稳的家,给不分种族与国度的人类一个共同的温暖的家。
9.现在大家看到这段文字是选自《美来屠杀案》,美莱屠杀案是越南战争期间,美军士兵,由于怀疑村民掩护越共逃亡,越南广义省的美莱村进行的屠杀。男女老幼都被枪杀,亦有女性被轮奸和尸体被肢解。我所选的这段文字是能给我带来温暖的一段文字,本书介绍了种种不为人知的真相,或黑暗,或残忍,但是这一段文字讲述了在屠杀村民时,一位正义勇敢的美国士兵为了保护村民,不惜将枪口朝向本国人的故事,这仿佛让我在“尸横遍野”的战场上嗅到了一丝生命的气息,感动,为人性感动。人总是喜欢与和自己拥有相思属性的同伴相处,但人们常常忽略一点,那就是,“人”这个字才是我们最重要的共同属性,所以,生命总是具备唤醒良知的能力,笔者用平时的语言叙述了一次“正义之行”,而我,要为人性喝彩。
具体实践上,这个制度防止了非白人族群(即使是居住在南非白人区)得到投票权或影响力,将他们的权益限制在遥远可能从未访问过的家园。教育、医疗和其它公共服务有时被声称是隔离但平等,但事实上非白人族群可得到的只是非常次等的公共服务。
洛克比空难(英语:The Lockerbie bombing)。发生于北京时间 1988 年 12 月 22 日 03:03 分(格林尼治时间 1988 年 12 月 21 日 19:03 分)。当日,泛美航空公司 PA103 航班执行德国法兰克福-英国伦敦-美国纽约-美国底特律航线。它成为恐怖袭击的目标,飞机在英国边境小镇洛克比上空爆炸解体。巨大的火球从天而降,狠狠的砸在了苏格兰小镇洛克比的谢伍德新月广场上,航班上 259 名乘客和机组人员无一幸存,地面上 11 名洛克比居民死于非命,史称洛克比空难。这次空难被视为是利比亚针对美国的一次报复性恐怖袭击,是9·11 事件发生前针对美国的最严重的恐怖袭击事件。此次事件亦重挫泛美航空的营运,该公司在空难发生的三年之后宣告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