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易经》读后感(2023年)

时间:2023-05-13 20:25:04 来源:网友投稿

《易经》读后感《易经》是世界四大元典之一,按时间顺序排列,分别是《吠陀经》、《易经》、《圣经》、《古兰经》。每个民族都有一部自己的元典,《易经》就是东亚文化推崇的经典,是被儒家和道家共同推崇和传承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易经》读后感(2023年),供大家参考。

2023年《易经》读后感(2023年)

《易经》读后感

  《易经》是世界四大元典之一,按时间顺序排列,分别是《吠陀经》、《易经》、《圣经》、《古兰经》。每个民族都有一部自己的元典,《易经》就是东亚文化推崇的经典,是被儒家和道家共同推崇和传承的神圣典籍,并对后来传入中国的佛教产生重要影响。上述四部元典也是印度,中国、西方、伊斯兰(阿拉伯)文明源泉。

  中国文化的源头:三皇创先天八卦、《连山》、《归藏》,周文王做《周易》,前面的都为卜噬占卜(预测)。孔子做《易传》,第一次将占卜预测的周易(象数)赋予了伦理道德的价值评判,即:义理。《周易》与《易传》确立的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六爻、八卦,确定了中国古代文化的辩证思维与智慧,注重系统与宏观的大格局思维,强调天、人、地的统一与合一,重视天道与人道,侧重于人,侧重于心性。而《易经》的乾卦思想,演化出孔子的儒家思想: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孔子的儒家思想强调君子文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庸之道。礼信仁智义。诚信,真诚,德育。重视人的教育,修为。在坤卦基础上发展出道家思想,重要经典《道德经),坤卦的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天人合一,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而而不争。上善若水,道法自然。同时,《易经》影响到中医,《黄帝内经》大多数理论建立在阴阳五行,平衡学说之上。同时业影响到军事,《孙子兵法》等,以及中国画与书法。佛教是中国文化第一次主动拥抱外来文化的,进入汉地,形成了本土化的佛教。之所以如此,因为佛教与中国儒道文化具有相容性,禅宗即为本土化的佛教代表。

  拿中医与西医对比,就可以看出,东西方文化的明显差异。中医仅仅通过望闻问切把脉就可以看到人体疾病所在,运用自然的中草药系统调理。而西医通过精细化的检测,来量化分析,用化学药物或手术来治疗。显然二者思维差异性。以小见大,可知文化之差异。

  中华文化的智慧在于:辨证与系统思维。西方文化智慧在于逻辑,批判性思维。具体归结为:哲学思维、科学思维。也就是理性思维。

  《论语》里面记载了孔子说过的一句话,他说:“假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孔子还有一句话,说他“与史巫同途而殊归”。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脉不会断,也未蹭中断。理由如下:

  第一,在我们的文化里面,至少有两股非常强大的力量,一股是天道的力量,一股是人性的力量,这两股力量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我们的文化长河,大家想想,从古到今,从今往后,无论千年万年,天道和人性会改变吗?会消亡吗?不会!只要天道和人性不变、不亡,我们的文脉就不会断。

  第二,王阳明说过一段话,大意是:我们的祖先担心我们受穷挨饿,给我们留下了一大笔财富,那些穿越几千年的经典就是记载这一大笔财富的账本,而我们的心,就是存放这一大笔财富的库房!这一段话非常妙,经典就是账本,记载着财富;心就是库房,存放着财富;太妙了。经典是账本,这好理解,心是库房,这怎么理解呢?我们求佛,佛就在心里,莫向外求;我们求仁,仁爱、仁义的“仁”, 仁就在心里,莫向外求;我们求经典中的义理,经典中的义理当然也一样在我们的心里,也一样莫向外求。只要经典不丢,只要人心不死,我们的文脉就不会断。

推荐访问:易经 读后感 《易经》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