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中国文人》读后感何晓菊doc读后感吧读后感吧读后感吧读后感吧读后感吧读后感吧读后感吧读后感吧读后感吧读后感吧

时间:2022-08-22 20:20: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品中国文人》读后感何晓菊doc读后感吧读后感吧读后感吧读后感吧读后感吧读后感吧读后感吧读后感吧读后感吧读后感吧,供大家参考。

《品中国文人》读后感何晓菊doc读后感吧读后感吧读后感吧读后感吧读后感吧读后感吧读后感吧读后感吧读后感吧读后感吧

 

 最是文人真性情 ——《品中国文人》 读后感 崇西中学 何晓菊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 在这个图画视频充斥眼球的时代, 阅读, 似乎早已被遗忘。

 而我, 也很少拾起书本, 静下心来读一本像样的书。

 读《品中国文人》, 原是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

 不过, 看过之后, 发现这真是一本好书。

 文人, 让我想起穷酸, 迂腐, 文人相轻, 也让我想起风骨, 正气, 君子, 两袖清风, 当然, 更多的是后者。

 中国文人, 尤其是中国古代文人, 大多都是想通过做官来改变命运, 来实现自己的理想, 治国救世, 是他们的终极目 标。

 但是,中国的绝大多数文人, 尤其是大师级的人物, 总是命运坎坷, 即便走上了仕途,也终因不会曲意逢迎, 没能坐上高位, 即便坐上权力高位, 也终是位子没坐热,就被权臣陷害拉下马, 或贬官或撤职甚或被流放。

 他们中多数人, 因为理想破灭,现实不堪, 最后郁郁而终。

 不过, 无论如何, 这些人都做到了“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是真正的正人君子, 从屈原司马迁到李白杜甫到曹雪芹, 无不如此。

 有人说,“国家不幸诗家幸”, 也许正是在这种国家动乱, 个人不幸的境遇下, 文人, 更多的能够冷眼看世界, 思考国家民族前途, 个人命运, 才会写出杰出华章从而彪炳史册。

 对于这些人, 尽管他们身上也有可能穷酸迂腐脆弱等等小毛病, 但我对于他们, 只有崇敬。

 刘小川先生的这本书, 对中国文人的品读评价, 站在不同于其他文人作家品评的高度, 用自己独特的视觉, 用庄重也不失诙谐的文字, 对中国文人特别是中国古代文人做出了非常理性的解读与评价。

 非常有意思的是, 在屈原司马迁陶渊明等等这些大家中, 作者对这些人都是怀着景仰之心来完成对他们的品读的, 而独独只有对司马相如, 似乎不那么恭敬。

 其实不是因为这个人没有文才, 他写的《子虚赋》《上林赋》 都显示了 他的才气, 也许因为他是御用文人? 作者说“司马相如, 勾引女人本事大, 歌功颂德的本事更大, 写了不少辞赋, 华丽而空洞”,“司马相如是浪得虚名的平凡人物, 文以人传……他这位粉饰现实的老前辈, 以他的光芒照亮了这一流派, 显现浑浊, 映衬清流。” 可见, 在作者这里, 文人,首先是人, 只有能闪现人性的光辉人格的魅力, 再配上文才, 才能被人称道。

 对于这点, 我是绝对认同的。

 这里还要说说其他几位大文豪。

 一是屈原。

 对于他, 作者是景仰敬佩的。

 他有着超凡的才华, 也有着赤诚的爱国心, 是绝对的正人君子, 然而最后却落得个含冤而死, 这真令人扼腕叹息。文章在字里行间, 都传达出一种悲痛, 一种同情, 一种崇敬。

 当然, 这也感染了我。

 二是司马迁。

 这个完成那部“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的传世巨著——《史记》 的真正的男人, 他的正气, 他的刻苦好学, 他的才华, 尤其他的为了成就事业而忍辱负重的品性, 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

 作者对于他, 是心痛, 是敬佩, 是爱戴。

 他说 “幸亏有了司马迁。

 他传给我们的文脉, 流淌着鲜血。

 文脉就是血脉。”“所谓道德文章, 人品与文品, 司马迁都足以垂范后世。” 我喜欢这样的评价。

 另外还要说说陶渊明。

 我个人觉得, 陶渊明给人一种亲近感。

 作者也非常喜欢他,“今天手捧陶诗, 仍是怦然心动, 如遇美食, 如见佳人。” 称陶渊明为“渊明”, 可见其喜爱程度。

 想到陶渊明, 我总是想起“高洁”, 当然也会想起菊花。这个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大诗人, 确实值得今天的我们好好学习

 想想, 我们, 常常为了五斗米, 说些违心的话, 做些违心的事, 尽管这话这事并没有害人, 然而却违背了 我们的心性。

 陶渊明, 他是真正的心地纯洁干净的人。

 正因为心灵的纯洁干净, 所以他的诗, 是天然的美玉。

 所以作者说他这个人“他是和蔼可亲的,就像我们的亲人”,“诗人中的诗人, 真和美, 到极致”,“渊明是中国最纯粹的诗人。

 而与之相应, 他也是最纯粹的人。” 说他的诗“伟大的诗篇, 永远是人类生活的稀有事件。” 可见其对人对诗都推崇备至。

 这不是美誉, 因为事实如此。

 应该说, 中国古代文人, 绝大多数都是有真性情的人, 唯其真, 才使他们在滚滚历史红尘中没有被淹没, 而是一代一代流传下来, 并且越来越鲜活地活在我们心中。

 对于其他, 我就不说了 吧。

 最后我想说的是, 我们真应该向大多数中国古代文人好好学习。

 学习他们为人处世的方法, 当然, 如果你是文人, 也包括向他们学习做学问。

推荐访问:《品中国文人》读后感何晓菊doc读后感吧读后感吧读后感吧读后感吧读后感吧读后感吧读后感吧读后感吧读后感吧读后感吧 读后感 文人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