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富论》读后感&《知行八谈》读后感

时间:2022-08-22 09:40:0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民富论》读后感&《知行八谈》读后感,供大家参考。

《民富论》读后感&《知行八谈》读后感

 

 《民富论》读后感 《民富论》读后感 一直以来,对纯经济学著作都感觉很难驾驭,但《民富论》这本书的出现,却令人眼前一亮,书中字里行间都闪耀着作者理性的经济学智慧,但几乎看不到意识形态层面东西,而是本着“把每一个或具体,或理论的问题说清楚,但又绝不说教”的思路,通过科学的研究分析,总结出与“民富国强”有关领域的历史规律,并客观冷静地指出我们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行之有效的战略。从读者角度看,书中所探讨的具体问题,比如人口政策、城镇化、移民潮、对外贸易、金融、国防都和每个人利益相关,做到了从学术角度既考虑理论创新,而从读者角度还兼顾到文字的可读性和内容的有用性,是一本兼具逻辑性、实用性和可读性的好书。

 纵观古今,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曾经在历史上创造过让中华民族骄傲的辉煌,强秦雄汉、盛唐富宋、康乾盛世,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巅。然而,自鸦片战争后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国家,让中国人成为西方随意宰割的羔羊,这是一个民族永远也无法忘却的奇耻大辱!而伴随着这些耻辱的是,中华民族无时无刻不忘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虽然一次又一次折断了寻梦的翅膀,但是我们却从未放弃。随着毛泽东在天安门上对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复兴之旅,扬起了追梦的风帆。而经过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共同努力,如今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随着习近平明确提出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目标,一举道出了所有中国人的心声,凝聚为民族的共识。但国大而不强,或国富而民不富都不是中国梦,民富国强才是真正的中国梦,才是百年来中国人心中渴望的呐喊!

 

 正如书中所言,民富思想,或者说“藏富于民”,古人早已有所论及。先秦思想家荀子所说“田野荒而仓廪实,百姓虚而府库满,夫是之谓国蹶。”西晋史学家陈寿在《三国志》中所说:“财经民生,强赖民力,戚恃民势,福由民殖。”一方面,“国富民不富,衰落第一步”,民富是基础,这是被越来越普遍认可的观念;另一方面,“民富国不强,财富无保障”,比如,中国历史上的两宋王朝,商品经济虽然发达,民众虽然比较富裕,但是政治软弱,致使两宋王朝频频被异族入侵,民众财富被掠夺,直到最后的王朝覆灭。因此,我们必须要告别大国小民,追求中国民富梦。

 历史是一面双面镜,一面可以照到遥远的过去,另一面也能隐隐约约折射当前:那就是我们目前的国富而民尚穷的现状。据 IMF 公布的数据显示,虽然我国 GDP 总量已达到 82 万亿美元,居全球第二,但是我国的人均 GDP 只

 有约 5400 美元,仅排名全球第 93 位,而人均收入排名更低,为第 127 位。而在 5400 美元的 GDP 人均数字之下,也隐藏着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隐忧。有关研究表明,我国基尼系数已达0.474,在有统计的136个国家中排名第108位。从家庭财富分布的角度上看,也遵循着显著的“二八现象”。西南财经大学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显示,我国 10%收入最高的家庭收入占整个社会总收入的 57%。

 作为一种理念,从国富到民富,已被全社会普遍接受,本书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从如何打破国富民不富的历史惯性,以民富重启改革需要什么样的路径和原则等角度,做了新的解读。而如何才能实现民富,则是本书的重心。作为政府部门的一名公务人员,我深深地感受到政府和公共管理机构存在的本质意义是为人民服务,同理,公有财富和国有资产也应该是私有财富的公仆。如果公有财富存在的意义不是为居民创造福利,就会从本质上沦为官僚的

 私产。政府要以“民富优先”为导向,建立公共服务型预算,并逐步规范政府自身的行为,合理界定政府和市场的边界,促进政府从与民争利的发展型政府向公共利益服务型政府的转变,从而建立有效政府和有效市场,使之能同时达到效率、公平与和谐发展,只有这样,促民富、保民生、振民企才不致仅仅成为虚幻的热情和愿望,才能真正从一个可预期、可实现的美好愿景,演化成可持续的现实图景,这也是中国经济长远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之路。

 《知行八谈》读后感 《知行八谈》读后感 刘士欣老师的这本《知行八谈——感悟做人做事做官》是在原版基础上进行修订之后的再版,内容全新,融入了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国梦等全新元素,增加了许多鲜活生动的案例,让本书既有一定的理论指引又有鲜明的实践特

 色,是作者作为文化人、读书人、过来人献给读者的一本人生智慧指南。

 作者刘士欣经历异常丰富,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说官不是官,经常与官同道;说学者不是学者整天与学者为伍的人。正是这非官非学、亦官亦学的身份,让作者在不同身份中间转换,得以从官与学的夹缝中,以另一视角思考做人、做事、做官。作者历任乡农业技术员、行政秘书、副乡长、乡长、乡党委书记、副县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县委副书记、市委党校党委书记、常务副校长以及周口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周口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等职,是中共河南省委党建师资库专家,省委党校研究生部特聘教授,还曾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农村十大杰出青年”“河南省跨世纪优秀青年人才”“河南省四个一批优秀人才”“河南省优秀教育管理人才”等称号,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作者的这些宝贵经历,结合自己为官为学之所思、所悟、所感,历时数年精心打磨,才成就了本书。这种在官与学之间的丰富经历让本书的内容充满了浓浓的人文关怀,也让本书的内容非常的接地气、有底气。

 人们常说,知易行难,是因为大道理谁都懂,但是真正按照道理去坚持实践的却并不多。正因为如此,王阳明在经历了当众廷杖的奇耻、下狱待死的恐惧;流放南蛮的绝望、瘟疫肆虐的危险;荒山野岭的孤寂、无人问津的落寞,直至悟道的狂喜、得道的平静后,不但求得了内心的安宁,而且逐渐通过“知行合一”拥有了改变力量,成为著名的心学大师。他的“知行合一”学说,很好的解释了知易行难背后的原因,为后世人所推崇。

 刘士欣的知行八谈,围绕的是做人做官的核心问题。比如,他谈到了做人的智慧、锤炼品德的重要、为官的正确理念等等,都是与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相符合的。

 作者极善于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善于从正反论证去阐释一个个鲜明的道理。比如,在本书第六章《树立六种理念》时,首推“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这与王阳明的理念也是不谋而合的。作者在谈到学习的重要性时,不仅从正反面论证了善于学习和不善于学习的巨大差异,还分析了当今社会发展对终身学习提出的要求,还进一步从为官的角度论证了学习的重要性。在这里,作者还举出了一段习总书记在中央党校 2009 年秋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开学典礼上的一段讲话,我觉得是对当前党政干部对待学习的不良风气,非常值得警醒,也提出了党政干部善于学习、终身学习的极端重要性:

 “党内的学习风气和学习情况总的是好的,多数党员干部学习自觉性比较高,各级党组织在组织党员学习方面取得很大成绩。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一些党员干部和党组织的学习状况确实不容乐观。有些党员干部不思进取、

 碌碌无为,不愿学;有些党员干部热衷应酬、忙于事务,不勤学;有些党员干部装点门面、走走形式,不真学;有些党员干部心浮气躁、浅尝辄止,不深学;有些党员干部食而不化、学用脱节,不善学。从党组织组织学习方面看,有的学习制度不健全,或满足于把制度挂在墙上,却很少落实到行动上;有的开展学习思路不开阔,形式单一、方法简单,在引导党员加强日常学习、激发学习内在动力上缺乏有效措施;有的热衷形式,搞得阵势很大,但学习的针对性不强,学习效果不佳。这些问题,是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相背离的,需要认真加以解决。” 作者对知和行的辩证关系拿捏精准,提出的很多建议都值得学习。在本书“善解二元方程”和“探索为官五道”等章节中,不做深入浅出的论述了“知”和“行”的智慧哲学,给人以启迪。知行合一的“知”,不是“知道”,而是“良知”,是每个人内心与生俱来的道德感和判断力。

 “知”是基础、是前提,“行”是重点、是关键,必须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做到知行合一。找到并遵循内心的良知,复杂的外部世界就将变得格外清晰,致胜决断,了然于心。

 刘士欣的《知行八谈——感悟做人做事做官》,饱含人生智慧,充满真知灼见,是适合各阶层学习阅读的良师益友。

推荐访问:《民富论》读后感&《知行八谈》读后感 读后感 民富论 知行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