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访工作条例读后感3篇

时间:2022-08-06 12:55:03 来源:网友投稿

信访工作条例读后感3篇

信访工作条例读后感篇1

  中共中央、国务院新修订的《信访工作条例》即将开始施行。这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于进一步化解社会矛盾、规范信访秩序,推动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学习新《信访工作条例》不仅使我们的工作更加规范,对今后的信访工作也具有更重要的指导意义。

信访工作条例读后感篇2

  信访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窗口。通过制定《信访工作条例》,总结我们党长期以来领导和开展信访工作经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信访工作制度改革成果,对于坚持党对信访工作的全面领导,理顺信访工作体制机制,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新时代信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无论是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抑或是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皆可说明勇于担当的职业理念自古有之。反观受理来访群众事项时,容易处理、方便办结的事项都争先恐后愿意去解决,无法处理、办结困难的事项则绕道走不沾边,表现出“不会为、不想为、不敢为”。信访干部能站出来敢于担当作为就是关键。“心中有责任,身上有担当,行动上有作为”,作为一名信访干部,敢于担当作为是一种政治责任,是一种行为操守,是一种思想境界;信访干部没有敢于担当作为的精神,就难以直面问题,只有以公仆之心尽职尽责为民,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才能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要做好群众工作、解决好矛盾问题,就需要我们带着问题去倾听诉求、带着感情去做工作、带着爱心去解难题。因此,信访干部要敢于担当作为,才会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较真、较劲,要敢于担当作为才会深究问题根源,要敢于担当作为才能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

  信访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信访干部要认真对待群众诉求,牢固树立“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思想,以人民为中心,把心贴近人民,牢记“四心”,切实履行为民服务解难题的宗旨。

信访工作条例读后感篇3

  细读新《信访条例》中的严厉措辞、饱含问责要义的约束性条目,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打造责任政府的力度清晰可鉴。 由此可见,将信访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一线,解决在萌芽状态,成为加强党的构建和谐社会能力的一大路径。

  信访有其以柔克刚的优势,它能以适当的人治性制度缓和法治在一定情形下的过分僵硬和过分刚性。但信访并非权利救济和保障的独木桥,信“访”更应信“法”。 不可否认,中国信访制度曾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在听取社会弱势群体的呼声,实现社会正义等方面起到很大的权利救济作用。但它一面敞开大门,向民众提供一种在法律系统之外解决法律问题的途径,另一方面又为对一些司法活动的行政性干预提供制度化的正当渠道,运行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形成一股对司法权威和法治建设的抵消力。中国现行信访制度承载了太多的不合理责任,已感力不从心。 正如众多专家呼吁的那样,社会成员的正当参与和权利保障并不只有信访活动一条独木桥可走,信访不可能也不应当“包罗万象”、“包打天下”;公民权利的保障更多的应通过国家法律的渠道来实现。

  新版《信访条例》在一定程度上认可了这一发展方向。第十四条、第十五条和第二十一条规定,对已经或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投诉请求,信访机构不予受理,但应当告知信访人依法向有关机关提出。信访人对各级人大及人大常委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职权范围内的信访事项,应当分别向上述机关提出。新版《信访条例》将一部分本不属于信访功能范围的内容适当剥离出去,为司法预留下合理空间。当前,我国法治建设的势头良好,法律在调整社会关系、促进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前所未有的作用。这对我们提高法律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作为一名学校的行政后勤人员,更应尽快提高自己的法律素质,依法行政、适应形势和任务的需要。

  总之,新《信访条例》的基调凸显了“规范”,我们的日常工作上也不例外,科学、民主决策,依法履行职责,就可以避免就信访抓信访,从而从源头上预防导致信访事项的矛盾和纠纷。

推荐访问:读后感 信访工作 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访工作条例读书笔记 《信访工作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访条例的心得体会怎么写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访条例心得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访条例心得体会 信访工作处理的原则 信访范文共9篇 信访工作措施 信访工作实施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