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行”逻辑必然,党员干部学习教育专题党课演讲稿

时间:2022-06-10 19:50: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行”逻辑必然,党员干部学习教育专题党课演讲稿,供大家参考。

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行”逻辑必然,党员干部学习教育专题党课演讲稿

 

 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行”的逻辑必然 —党员干部学习教育专题党课课件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马克思主义行”是回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根本性逻辑前提。党的百年奋斗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行”的逻辑必然性。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行”的逻辑必然,必将使全党增强锤炼“看家本领”、念好“真经”的自觉自信,进一步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 在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旧中国,面对“中国向何处去”的历史之问,无数仁人志士和政治力量进行了孜孜探索,但都未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彷徨中,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激发了中国人民的伟大觉醒,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自从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为主动。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用“山沟沟里的马克思主义”开创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使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新中国成立后,党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伟大自我革命和党领导的伟大社会革命,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不仅属于世界,而且属于中国;它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而且深刻改变了中国。一百多年前,为什么各种主义和思潮“你方唱罢我登场”,但都以失败而告终?为什么作为“舶来品”的马克思主义,到中国后虽“人生地不熟”却没有“水土不服”,而且能“入乡随俗”并生根发芽?为什么只有马克思主义“合用”?因为“中国民族和它的优秀传统中本来早就有着马克思主义的种子”,并由中国共产党结合新的实践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大理论成果,指引中国成功走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康庄大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就在于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用以指导实践。”百年来,党之所以能接续创造四个“伟大成就”,之所以能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根本在于始终高扬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旗帜,在推动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引领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取得胜利。党的百年历史昭示,若要马克思主义行,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探索及实践,充分检验了其科学性和真理性。

 推进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实践必然 20 世纪的社会主义一路高歌猛进,曾经红极一时,却在世纪末发生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告别马克思”“历史的终结”“共产主义大失败”等唱衰论调一度甚嚣尘上。有人怀疑,马克思主义还行不行?对此,邓小平同志坚定地指出:“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苏东

 剧变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失败,而只是苏联模式的失败,其最根本原因在于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僵化,脱离实践、脱离人民群众,最终丧失了民心。

 马克思一再告诫人们:“我不主张我们竖起任何教条主义的旗帜。”马克思主义虽然诞生于 19 世纪的欧洲,却有着跨越时空的广泛影响力。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鲜明地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将其视为“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现成的公式。从“以俄为师”到“以苏为鉴”,围绕道路方向问题,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等重大历史课题作了开创性回答,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成功,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走向复兴。

 马克思主义行不行,关键是看其能否增进人民福祉。百年来,无论是身处逆境还是顺境,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在局部执政还是在全国执政,无论是在革命、建设还是改革时期,中国共产党从未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从未停止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探寻,始终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从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到铸就内蕴“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人民至上,在百年奋斗中生动诠释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理念。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之治”和“西方之乱”形成鲜明对比,中国的“动态清零”总方针与西方的“躺平”政策形成鲜明对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风景这边独好”,使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充分贯彻。

 推进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的理论必然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的历史方位,把握发展大势、引领时代潮流,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由此标注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高度,确立了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新坐标,在世界上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形象。

 中国共产党不是马克思主义的简单“搬运工”,而是积极的“创新者”。“坚持理论创新”是党百年奋斗的重要历史经验之一。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多维深度结合,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明的融合创新,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一方面,坚持“以马化中”,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另一方面,坚持“以中化马”,让马克思主义“说中国话”,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创新话语体系,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在“以马化中”和“以中化马”的良性互动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马克思指出:“光是思想力求成为现实是不够的,现实本身应当力求趋向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回答了 21 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主题,展现了 21 世纪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生命力。中国共产党没有辜负马克思主义,中国没有辜负马克思主义。正是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正是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中国才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中华民族才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使“使世界范围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重大转变”。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继续为“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作生动“注脚”,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

推荐访问:党员干部学习教育专题党课演讲稿 党课 马克思主义 党员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