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为什么说写材料有定式无定法(全文),供大家参考。
为什么说写材料有定式无定法
作为一个干部要会写会说,包括从事技术的,也要写论文,也要和社会打交道,也要做群众工作。所有这一切都离不开语言和文字的表达功能。文字磨练的过程也是思维能力提高的过程。会不会说话,会不会做群众工作,会不会进行组织,说话办事有没有逻辑性,虽然不一定都通过文字的形式,但都与文字能力有极大关系。文字能力是一个综合性的东西。它体现于从思考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工作的安排、布署、总结、汇报、检查每一环节都离不开文字工作。召开会议,印发文件,发布文告,下达指示更是直接的文字工作。作为一个干部,学习的能力强不强,文字表达的能力强不强,考虑问题的能力的强不强,分析问题的能力强不强,总而言之解决问题的能力强不强,不是单用文字能力一个方面来衡量的,但文字能力肯定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因素。
世俗的看法,好象一个人什么事情干的好一点,就说他天生就是干这个的,与生俱来就是一个写材料的。其实,哪里是这么一回事呢?一个人在某一方面有点长处,是在这方面用力多一点的结果,至多是兴趣也多一点的结果。有点兴趣,用力又多,磨练久了,就可能专一点和长一点。我总认为,人与人之间后天的差别虽然是比较明显的,天生的成份并不是主要的,关键在于自觉地以高标准、严要求来对待所从事的工作,做人做事都老老实实。我的观点是,写材料也和做人做事一样,有定式又没有定法。下面从大体有定式的角度,就材料写作的格式、构思、标题、内容、语言谈点粗浅体会。
一、关于格式
接受材料任务后,首先遇到的是格式问题。尽管就总体而言,材料是没有定式的。“创式”为祖,“死守则死”这句话不无道理。但不同名称的材料还是有其不同的格式要求,材料内部也有个格式设计的问题,就连语言的表达也有个格式设计的问题。什么样的材料要求什么样的格式,各种格式的材料要求与其格式相一致的语言。格式正确与否,直接影响读者、听众对内容的把握,同时也反映素质和水平。打个比方吧,什么样的器皿放什么样的物品,就是过去农村的穷家庭,缸藏粮食,箱放衣服,柜置杂物,也是有分别的,再不讲究,也不会把衣服放在缸里。现代城市中较富裕的居民,讲究就更多了,客厅、书房、卧室、厨房、卫生间怎么设计和分别怎样装饰要讲究,家俱怎么摆放要讲究,什么样的用品要挂起来、装起来、镶起来、展起来都各有讲究。你不这样,人家就说你没档次,没常识。居家过日子可以说是文化,要讲究;
写文章弄材料,更是文化,更须讲究。
从文学的角度讲,散文、诗歌、小说、戏曲各有其体,各是各的语言。就广义的散文而言,又有抒情散文、随笔、杂文、小品文、书信、日记、政论等等,也各有其体,各有各的语言。说到体的分别,有两件事,对我的印象很深。一是鲁迅与创造社、太阳社笔仗打的异常激烈,几乎到了势不两立的地步,尤其是创造社的郭沫若和成仿吾,斥鲁迅为“封建余孽”,但鲁迅对成仿吾能指出他的作品有体,体式分明这一点,非常赞赏。言外之意是别的人看不出什么门道,搔痒隔着靴子触不到痛处。二是孙犁说贾平凹的小说用的是地道的小说语言。怎样就是小说语言,准确的概念如何表述,我没有查阅过,但由此知道:其一,小说语言是有规范的;
其二,好的小说是用小说语言写成的;
其三,好的小说家写小说是运用小说语言写作的;
其四,有的小说语言是不规范的,或者说并不是用小说语言写成的;
其五,用非小说语言写成的小说,明眼人不仅可以看出,而且心里会感到不舒服。既然干这个,就应掌握其规律,按格式要求去操作。比如写律诗不讲平仄,便不是律诗。陈毅的诗写的大气磅礴,诗味也浓。他让毛主席改诗,毛写信指出,律诗要讲平仄,不讲平仄,即非律诗,我看你于此道,同我一样,还未入门。我们经常遇到有些人不讲平仄,却要为自己的作品冠以七律、五律字样。看的人明里不说,或不便说,心中总会有点看法。文字工作,尤其是文学创作,是艺术,是应该讲究的。当然不必死守到刻板的地步,但能创式当是又一个问题。
从公文写作的角度讲。报告、讲话、汇报、意见、决定、决议、简报、请示、批复、信息,各是各个的格式,各有各的语言要求。报告和讲话同为大会所用,由于角度不同,语言要求大不一样,让你给代表报告工作,你却安排、部署、要求了一番,行吗?这个角度较难把握,但必须把握。意见和决定又有什么不同,也须知道。与咱们的同志多次打写材料的交道,出错印象较深的,一是把报告写成讲话,二是把文件写成讲话,三是把汇报写成讲话,四是把请示写成讲话,五是把信息写成讲话。反正是一副笔墨,一个面孔,任你千变万化,我自岿然不动。这看似不可思议,不会犯这样的错误,却往往一犯再犯这样的错误。不仅初写材料的大学生们犯这样的错误,工作和写过几年材料的同志也犯这样的错误。不仅在格式语言的运用上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错误,在基本格式上也犯这样的错误。这似乎是个比较低级的错误,但我们比较高级的同志也犯这样的错误。我这样说,也包括自我批评,是对自己犯错误的总结。至于各种材料的格式区别,讲起来较为麻烦和枯燥,大家可以到教科书中去查,在比较中识别。我说有些错误较为难以避免,比如说出现错别字的情况,小学生写错别字,大教授也写错别字,但在成稿中应尽可能没有错别字,为此多查几次字典也是应该的。口语中讲错别字,彻底避免更难,但常用字常说错,就会招人笑话。发音上的错误纠正起来尤其难,只好十人九调,以方言土语将就。目前还没有不会讲普通话不能进政治局的规定,自有其道理。但为适应工作需要,我们在材料的格式上还是要顺流,要讲究,要研究,要努力做到。
二、关于构思
无论写何种格式的文章,构思很重要。文艺创作构思要求推陈出新。机关公文写作,不一定如此那样要求,但也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公文写作,首先要与形势任务联系,与领导的意图统一,与适用的范围环境协调。这就是所谓合时合意得体。如果对形势不了解,弄出来的东西给人以出土文物的感觉,必定大煞风景;
自以为了解,实际并不了解,弄出笑话的例子也很多。有了对形势了解这个前提,在很大程度上就有了共同语言,对领导意图也就有了几分把握。把握领导意图是一件比较难的事情。因为领导很忙,不可能每起草一件文稿都把意图原原本本告诉我们。即使告诉了,领导的想法也在变化、升华,令人跟不胜跟。较好的选择是从本质的把握上用点功。这里所说的本质,可以是领导以往文章、讲话实质性内容体现的思想和意图,加上时势的变化可能对领导产生的影响。至于得体,就文字的长短而言,该长则长,该短则短是得体;
就声调的高低而言,该高之则高,该低则低,是得体;
就语言的文白而言,该文则文,该白则白,是得体;
就文字的风格而言,该气壮山河、风起云涌则气壮山河、风起云涌,该小桥流水、娓娓道来则小桥流水、娓娓道来,是得体。大会讲话要高昂而有气势,小会座谈要恳切而平缓,公审大会要有杀气和威严,表彰大会要鼓舞人心和催人奋进,命令要坚定干脆,请示要恳切委婉,批评要中肯,谈心要亲切,都是得体。这是就主要方面而言,微渺方面,很难用几句话讲清楚。做到了得体,无论是领导接受请示、报告,还是听者接受指示、讲话,都会感觉舒服和满意。我认为,这是我们构思中要考虑的。诚然,立意的高与新,布局的精与巧,思考的周与全,选择的准与省,更是构思的应有之义,以后有机会再讨论吧。
三、关于标题
拟定标题是文字工作的一个难点。一篇文章有个简洁有力或者简明透亮或者含蓄优美的标题很有必要。标题怎么就好,有几个要素?可以到公文写作的书中去查。在此,我只从直感的角度谈点粗浅的体会。
一是在广泛浏览中借鉴。大量的书刊和报纸,特别是其中名人的文章,就是我们借鉴的材料。这方面有三件事对我印象较深。一件是刚参加工作时在报纸上抄了一本标题从中找拟定标题的规律。一件是曾把毛主席编辑《中国社会主义高潮》一书时改定的与未改过的标题抄在一起对照研究。再一件是通过研读叶圣陶《修改文章的艺术》一书,试探拟定标题的规律。我思也钝。虽然用过一点功夫,至今仍处于较为低级这么一个层次。有时为了拟好一个标题,真有一种为伊消得人憔悴之感。
二是在反复比较中选择。记得在长轴调研时写的一个材料,在拟大小标题时,为了达到较为深刻大气的要求,几位朋友通宵在一起讨论比较,不知东方之既白。领导看后说,不看内容,只看这几个题目,就知道真下功夫了。一个标题的好与差固然有基本的衡量标准,但主要是在比较中分优劣。可以在较大范围比较,也可以在较小范围比较。可以自拟几个标题比较,也可以几个人同时拟出一批题目互相比较。我前面讲到协同作战,其中就有集思广益的好处。
三是在几经更换中升华。我们往往拟出标题,写完文章后,感觉到文章的深度和广度都不为原有标题所涵括。为此更换标题是常有的事。标题更换后如果引出新的思考,内容可以再度充实扩展。在反复更换中升华,材料就会深刻厚实的多。记得有一次领导交办修改几个案例。拿过原稿一看,事实与结论基本清楚,就是文稿与案例的体例不合。体例不合就不像案例。经过修改,大体合“体”了,又觉得内容不够完整,便又调查充实了内容。这样,经过形式(体)与内容(实)的反复修改,无论是体例还是内容都达到一定的完美度。
四、关于内容
材料的内容不是客观存在的复写,而是客观存在的提练和升华。抓住事物本质,通过准确概括,简洁表达使材料内容丰富、生动有致并不是一件容易事。苏东坡的“一意求”是一种门经。有人说取舍材料就象木匠使用木材,可以八面下线,也是经验之谈。内容的收集与表述,涉及到时代性、思想性、具体性、生动性、准确性,是一个很复杂的劳动过程。有人说冯友兰教授的特点是把很复杂的内容说得很简单,金岳霖教授的特点是把很简单的问题说得很复杂。为此冯先生开玩笑说,我是头脑简单,把丰富的世界说简单了,金先生水平高,把简单的事情分析的很深刻精微。这又涉及到写文章的风格,各有千秋。非短论长都在情理之中。轰动也招非议,非议也产生影响。但总需言之有物,言而由衷,言而中的,有所指向,有所表述,有所作用。当然也要识大体,识时务,合要求。以此为限,我主张尽可能大胆一些,泼辣一些,刺激一些。写作态度狂一些,思路就放宽一些,内容就丰富一些,可读性也强一些。我们服务的对象识别力都不低,不必担心被引入歧途。
五、关于语言
文字工作最见功夫的是语言。连毛主席他老人家都说,学好语言很难。有几位语言大家说,中国的白话文基本是鲁迅和毛泽东的语言。为什么这样说呢?我没有深入探究过,只是接触过一点零碎材料。我感觉鲁迅的语言与胡适、梁实秋、林语堂大不一样,一种是那样简结、深刻、幽默,充满战斗性、辩证法,一种是那样平白高雅,充满贵族气。毛泽东的语言又是一种风格和境界。那是怎样一种高度啊,确实很少有人企及。徐迟说,我国近代有三位语言大师,曹雪芹、鲁迅、毛泽东。又说,《红楼梦》的语言,经鲁迅才得到进一步的加工与发展,然后又经毛泽东才达到了最完美的境界。此外,我还比较喜欢钱钟书、冯友兰、季羡林、孙犁的语言。有时看大师的书,不是看内容,是享受语言的美。雍正王朝的军机大臣李光地称非五代以上的书不读,香港的张五常狂言已有二十年不读书了。这都意在表明,他们是饱学之士,肚子里学文撑满了,压也压不进去了;
眼睛把世界看够了,没有可看的和看上眼的了。金克木有一本书叫《书读完了》,我很佩服。这是大学问家的一种境界。我更佩服毛泽东争分夺秒读了一辈子书精神。他老人家弥留之际目不能看、口不能言了,仍让人读书给他听。这又是怎样一种伟大啊!张五常还说,与其把时间用来看书,还不如到大街上看姑娘。我想看姑娘自然是一种美的享受,品位大师的语言之美,未必不是一种享受。古代的大师级人物中,我比较喜欢老子、庄子、柳宗元、欧阳修、苏东坡。总感到他们的语言中有一种神力,有一种诗哲独有的美。自然天成,高不可攀,深不见底,摄人心魂,静化心灵。港台大师级人物中,我比较喜欢南怀谨和李敖的文章和文字。张五常的经济学随笔也觉得很有味道。本市的老一辈的文字,有几位我非常佩服,不仅愿意感受其简洁明了的美,而且乐于享受那种软绵入口的醇。我喜欢随心所欲地看点书,不知不觉中吸取一点。
早就许愿要讲一次公文写作的课,总感到无从讲起。还有一个愿望,想以几十年写过和修改过的部分材料为例子,分类总结,主要是教训的总结,但工作量和难度都很大。以上只是随心所欲,讲了一些粗浅体会,以砖引玉吧。
推荐访问:定式 材料 无定法 为什么说写材料有定式无定法 为什么说写材料有定式无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