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培训交流材料

时间:2022-08-31 15:45:06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材培训交流材料,供大家参考。

教材培训交流材料

 

 教材培训交流材料

 共和县中学 王有伟

  1. . 人教版初中生物新教材

  从2012年秋季开始, 我省即将使用人教版生物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通过新旧教材的对比, 我们不难发现新教材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髓。

 一、 旧教材分析

  人教版三年制初中生物旧教材第一册分上下两册。

 1999年版上册主要内容有两部分:

 第一部分 “植物” 讲述植物的形态解构和分类系统等知识; 第二部分 “细菌、 真菌、 病毒” 内容庞杂, 基本是大学教材的缩写本, 注重知识的系统性, 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所欠缺。

 在教学实践中, 这一学期时间格外紧张, 很少有人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1993年版下册为第三部分:

 动物。

 内容倾向于动物的形态、 结构和生理功能及分类, 虽然有些内容贴近生活, 但学生还是难以接受, 教师发挥的余地也很小,基本上是照本宣科。

 2001年版在原来的基础上作了修订。

 如上册去掉了“被子植物分科举例”,将细菌、 真菌、 病毒这一部分从上册移入下册。

 看似给教材减了“肥”, 但基本体系和内容没有变, 只是增加了部分探索性的实验设计, 开始重视情感教育, 注意学生素质的提高, 略见新教材框架。

 二、 新教材分析

  新教材完全打破了旧教材的体系, 从生物圈这个基本点出发, 将动物和植物的内容首次综合在一起, 讲述它们的相同之处。

 植物称为生物圈中的植物, 人称为生物圈中的人, 这不仅是文字上的变化, 更是指导思想、 知识内容上的创新。生物圈这个突破口选择得恰到好处, 它将整个生物界都纳入生态系统这一轨道,是新教材最为成功之处。

 由于指导思想上的变化, 教材对编排体系作了重大调整, 知识结构也相应发生了变化。

 新教材七年级上册共三个单元: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七年级下册是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以生物圈中的人为出发点, 但内容又有别于旧教材初二生理卫生的内容, 增加了一些生活小常识如遗体眼球捐献卡, 删去了与生物圈中的人这个大前提关系不大的部分, 如生物的进化。

 在实验设计上, 打破了常规的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的模式, 注入了新的内容。如教授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 除观察法、 调查法、 实验法等一般方法外, 增加了探究性实验, 安排了部分贴近生活的实践性活动和社会调查活动, 这些做法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全面提高。

 此外, 新教材在自然知识的基础上增加了人文内容, 重视结合教学内容, 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 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参与意识, 发展能力。

 如在“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这个探究中, 在最后提示:

 做完实验后, 别忘了把鼠妇放回适合它生存的自然环境中。

 再者, 新教材采用彩色印刷, 图文并茂, 更好地给学生展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

 总之, 新版初中生物教材无论在内容上还是编排体系上, 都优于以前所有的版本, 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实质, 也给了教师更大的发挥空间。

 三、 对策

  对新教材, 有些教师可能一时适应不过来, 不知道该怎样教学生, 这是正常

 的。

 为了充分发挥新教材的作用应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1. 各级领导要转变观念。

 各级领导要打破以前应试教育的禁禁锢, 不要因强调高分而忽视学生素质的提高, 同时对教师的评估要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不要凭分数判断教师的成绩,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2. 教师要转变观念。

 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 而且要教会他们探究大自然的能力, 即给学生“鱼”, 不如教会学生“渔”。

 新教材对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既遵循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

 在教学中, 对学生思维的闪光点要及时捕捉, 加以鼓励, 引导学生分析, 并付之于探究性实验活动中。

 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 提高自身素质。

 我们有理由相信, 在各级领导和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下, 新教材的使用一定会给我国的生物学教学带来希望。

 二. 初中生物学新教材的特色

 教材既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素材, 又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材料, 因此教材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展。

 作者近期对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生物学》(简称人教版《生物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生物学》(简称北师大版《生物学》)

 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科学》(简称华东师大版《科学》)

 三种不同版本的新教材分别进行研究, 结果发现尽管编写的方式、 切入的视角、 内容的选择各不相同, 但又都遵循着一定的规律, 体现出以下共同的特色。

 1. 充分体现新《课标》 的精神

  三种版本的新教材都是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为指导,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

 为依据的基础上编写的, 充分体现了生物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和指导思想。

 例如三种版本新教材在全面落实新《课标》 倡导的课程理念方面:

 面向全体学生,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倡导探究性学习。

 与旧教材相比, 它们的教学内容都有所减少, 克服了 过去那种“偏”“难”“旧”“繁” 的弊病。

 编写过程中都非常注重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和强调学生在生物学知识、 科学探究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思维品质以及对科学、 技术和社会的认识等领域的全面发展。

 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 的思想。

 2. 突出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

  探究是指用以获取知识、 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 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的科学方法以及进行的实验。

 它的基本过程包括: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 表达和交流等。

 探究是学生能动地学习科学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因此, 本次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

 三种版本新教材对探究式学习都特别重视。

 例如人教版《生物学》 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的科学探究活动多达57个。

 又如华东师大版《科学》 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七章第四节《生物资源利用》 一课中, 探究活动竟达9个(其中调查活动五项, 小资料两项, 科学• 技术• 社会、 视窗和探究课题各一个)。

 这些探究活动能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3. 构建全新的教材体系

  传统的生物学教材是把植物学、 动物学和人体解剖生理学分开编排的,然后以生物进化的顺序为线索, 强调生物体与环境统一的观点来安排章节具体内容的。

 这样的编排虽然具有系统性强、 基础知识扎实等优点, 但它会造成学科间

 知识不易衔接、 内容重复和学生整体感知困难的结果。

 新教材的编写严格遵守新《课标》 精神, 打破原有的教材编排体系, 重新构建了以“人与生物圈” 为主线的新体系。

 如北师大版《生物学》 各单元的编排体系是:

 一. 认识生命、 二.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三.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四.生物圈中的人、 五.

 生物圈中的动物和微生物、 六. 生命的延续、 七. 生命的演化、八. 生物与环境、 九. 生物技术, 各单元又分为若干个章节。

 这种学科内综合的编排体系彻底打破了植物学、 动物学和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分块编排模式。

 采用这种综合式的知识体系, 不仅能把知识、 能力和价值观的培养串联起来考虑, 还能把生物学知识与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联系起来, 体现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

 华东师大版《科学》 的编排体系变化更大, 它是将初中生物学与地理、 化学、地球科学安排在一起编写的。

 这种大综合的编排体系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与加强学生的技能, 而且还能提高他们对自然界的整体认识, 帮助他们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 渗透先进的科学教育理念

  新教材在减少传统生物学知识的同时, 还不忘给生物科学的发展给予更多的关注。

 如人教版《生物学》 新教材的七年级上册《科学• 技术•社会(STS)》 内容包括:

 生物圈 II 号, 从古老的光学显微镜到电子显微镜,“脱缰之马” ——癌细胞, 朊病毒、 疯牛病、 克雅氏病无土栽培, 节水农业, 现代化温室, 热带雨林——地球的“肺”。

 上述内容都是现代最新的研究成果或应用了当代最新的科学技术。

 学生是未来的主人, 在教材中渗透这些先进的生物科学技术成果, 有助于他们正确看待生物学的发展和生物技术对人类社会的作用与影响, 为将来承担起社会发展的责任打下基础。

 5. 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各种版本的新教材在内容选择和编排上还力求做到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力争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主要表现为以下特点:

 5. 1引人入胜的序言

  人教版《生物学》 新教材开篇从“致同学们” 入手, 通过向学生介绍绿色果蔬、 杂交稻、 生态面临的问题、 试管婴儿、 克隆动物、 转基因食品、 人类基因组计划、 DNA 侦破技术等当今的前沿科学技术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北师大版《生物学》 新教材同样以“致同学们” 入手, 介绍了一些奇特的生物现象和一些代表性强或常见的生物类群, 再加上近年的高新生物科研成果的介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 2精致的彩图

  人教版和北师大版的《生物学》 新教材每册彩图约有200幅, 而华东师大版《科学》 新教材每册高达300幅左右。

 这些彩图不仅新颖、 美观, 而且图文并茂对学生极具吸引力, 可有效地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和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5. 3优美的语言

  各版本新教材的又一巨大变化就是枯燥的说明文字减少了, 取而代之的是生动的描述。

 如北师大版教材中有“ ‘梁上双燕, 翩翩雄与雌. . . . . . 青虫不易捕, 黄口无饱期, 须臾十来往, 犹如巢中饥。’ 唐代诗人白居易这脍炙人口的诗句, 描写了燕子生儿育女的艰辛, 反映了生物繁衍后代的本领。”“曾记否? 跋涉于青山绿水, 宿营于溪畔林间, 在大自然中锻炼, 在篝火旁倾诉心曲——夏令营,多么美好的回忆。”

 “寒来暑往, 春华秋实, 生物课的学习就要结束了, 然而生物科学仍在迅猛发展着, 我们对生物学的学习远没有结束。”北师大版中也有 “窗

 外吹来和煦的微风, 带来大自然炽热的生命气息。

 亲爱的同学们, 此时此刻或许你们又提出了很多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或许同学们希望能够对生命世界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研究. . . . . . ” 类似的句子, 课文中还有很多。

 这些优美的语言不仅是科学与文学的交融, 还体现出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 更能激发学生对生物学这门学科的喜爱之情。

 6. 明确的学习目标

  6. 1北师大版《生物学》 和华东师大版《科学》 在每章的开头都设置有学习目标, 学生看过之后就会知道本章所学的重点内容有哪些, 各章内容在知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又是怎样具体要求的。

 人教版《生物学》 则通过单元或章的提示, 来让学生知道章节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

 6. 2各版本教材分别用了 不同的字体和颜色来表示各级标题, 使学生翻开教材就知道目前所学的课题内容。

 6. 3在各单元或各章的后面都有小结, 便于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和整理, 也有利于开展正常的教学评价。

 7. 高度重视实验

  实验教学是生物学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 许多探究性活动都是通过实验来进行的。

 新教材在重视实验方面具体表现为:

 7. 1实验形式多样化, 如各版本教材的实验种类有探究、 进一步探究、演示实验、 调查、 设计、 课外实验、 模拟制作等类型。

 7. 2实验数量上升化, 如各版本教材的实验数量都占总课时数的50%以上, 并且有的课一节需要做两个以上实验。

 还有一个新特点就是探究性实验多于验证性实验。

 7. 3实验操作更加规范化, 如各版本教材的实验过程中, 在醒目 的位置多设有“注意” 符号, 便于及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和提高他们实验成功的技巧。

 8. 加强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8. 1各章节的开头多采用观察与生物学有关的日常生活现象来引起学生的注意, 如“想一想自己有哪些特征象父亲, 哪些特征象母亲, 哪些特征与父母亲都不象? 为什么会同父母既象又不象呢? . . . . . . 你已经进入遗传和变异的探究了。”

 8. 2把学过的知识回归到生活中去, 如学习血液后, 让学生分析血液化验单的数据; 学完尿的形成后, 让学生解释“人一天饮水量多余排放量” 的原因;学完反射弧的结构后, 让学生测试“握手——握手” 反应要用多少时间等。

 8. 3学习材料与生活联系紧密, 为了 使各地区的学生都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正常开展实验, 各教材中不但提供多种方法供学生探究, 还尽量给学生列出各种身边易得的材料供学生选用。

 如湿土、 塑料袋、 纸盒、 纸板、 棉花纤维、 小刀、药品盒等。

 这些简单的实验材料学生都唾手可得, 便于开展实验。

推荐访问:教材培训交流材料 教材 材料 培训